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台湾光复观后感300字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后,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台湾对日本的受降典礼"。翌年8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颁布命令,明订10月25日为“台湾光复节”,简称“光复节”,以为纪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台湾光复观后感3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台湾光复观后感300字

  由国台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九洲文化传播中心和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共同制作的四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台湾光复》今年4月26日,《台湾光复》剧组在威海刘公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先后实地拍摄了东泓炮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丁汝昌故居、陈列馆等中日甲午战争有关历史遗迹。去其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以来,山东威海市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台办系统、广大台属以及常住台胞、台商观看,在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大家一致认为,该片再现了台湾被迫割让、台湾同胞英勇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全民族抗战胜利终获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历史变迁,展示了台湾光复后的建设、发展状况以及近十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获得的丰硕成果,揭示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反映了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团结御侮,共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期待两岸早日真正的统一!

  台湾光复观后感200字

  由国台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四集历史文献纪录片《台湾光复》在中央四套播出。

  该片从《国殇》、《忠骨》、《统战 》、《复疆》等不同侧面展示了台湾的历史、台湾同胞英勇不屈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台湾光复后的建设与发展,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大家深深感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文,生生相息,命运与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

  推荐:

  台湾光复读后感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市正式接受日军投降,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被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手段强行攫取的宝岛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历史的沧桑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是日本侵略者长期蓄谋武力强占的结果。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日本军国主义者征服世界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日本明治政府有一个对外侵略的“大陆政策”和“南进政策”,“南进政策”的首选目标就是征服中国的台湾。1874年,日本以琉球遭风难民被台湾牡丹社居民杀害为借口,出兵侵犯台湾。在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和清政府的交涉下,日军这次侵台的阴谋没有得逞。1887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拟定一份《征讨清国策》,妄图在一场侵略战争之后,将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舟山群岛、台湾、澎湖等地划归日本版图,同时将我国其它地方分割为东北、华北、江南、青藏、内外蒙、甘肃、准噶尔等几个小国,分别附属于日本(李-登-辉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所鼓吹的将中国分割成七个有“充分自主权”区域的说法,最早的版本即源于此)。日本侵占台湾的阴谋,在甲午战争后终于得逞。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在朝鲜、辽东战场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随后举行的谈判过程中,清政府由于战场上的无能完全失去了发言权,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的余地。日本政府首先以“全权不足”为借口,将清政府派往日本谈判的“全权大臣”尚书衔衙门大臣、户部侍郎张荫桓和兵部右侍郎、湖南巡抚邵友濂逐回,给了清政府一个难堪的羞辱。在清政府又重新派出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后,日本大臣伊藤博文告诉李鸿章,对日方提出的条款,中方“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也就是说,如果不全部同意日方提出的条件,那就继续打下去。由于清政府已经没有了再打下去的能力和勇气,只能任日本政府在谈判桌上予取予求。特别是在割让台湾的问题上,日本政府更是表现出一副志在必得、急于吞并的嘴脸,这在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谈判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李鸿章曾经问道:“台湾全岛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强让?”伊藤博文回答:“此系订约商让之事,不论兵力到否。”李说:“赔款还须请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相让。”伊答:“如此,当即遣兵至台湾。”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对于台湾是处心积虑、图谋已久的,当清政府暴露出软弱无能、不堪一击之时,它就会不失时机地猛扑过来,将其攫为己有。

  二

  台湾被割让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为洗刷这一耻辱进行了长达5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马关签约、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台湾的那一天起,台湾人民反对日军占领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签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反割台的浪潮,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当条约被正式批准、割台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时,台湾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从日军登陆台湾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由北到南,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台湾军民用自己的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顽强意志。

  1895年11月,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今本岛全归平定”。然而,正是从这时起,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也拉开了序幕。在1895年至1915年前后长达20年的武装抗日运动中,台湾各地的民众先后在林大北、陈秋菊、詹振、林李成、胡嘉猷、刘德杓、简义、柯铁、黄国镇、林少猫、林添福、简大狮、詹阿瑞、黄茂松、蔡清琳、刘乾、林朝、罗福星、余清芳等爱国志士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与日本军警展开了殊死战。他们的斗争,许多都以恢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诉求。其中,胡嘉猷的义军公开使用光绪年号,宣称“此次征倭,上报国家,下救生民”;柯铁义军的旗帜上写着“奉清征倭”四个大字;罗福星领导的斗争以“驱逐日人”、“光复台湾”为号召;余清芳领导的噍吧起义也提出了“光复台湾”的口号。武装抗日斗争基本结束之后,非暴-力的民族抵抗运动又在台湾岛内逐步地发展起来。以林献堂、林呈禄、蔡培火、蔡惠如、蒋渭水、王敏川、连温卿、谢春木、林木顺、谢雪红、简吉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志士,先后分别领导了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工友总联盟等,通过他们的组织和宣传,岛内民众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抵抗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在以后反对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皇民化运动”的斗争中,许多台湾民众以坚持民族气节为荣,不向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淫威屈服,坚持不学日语、不改日本姓名,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937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许多台湾民众纷纷加入到祖国抗战的行列中来。他们或者到重庆,或者去延安,参加抗日工作。他们在祖国大陆先后组织了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台湾革命民族总同盟、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台湾革命同盟会等抗日组织,进行抗日活动。他们深知,只有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台湾才能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革命同盟会1942年3月就曾经声明:他们“确信台湾必能重返祖国”,“台湾民众之最大热望,即系重返祖国”。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扩大,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300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收复了宝岛台湾,洗刷了国土被割让的耻辱。台湾回归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认同。1943年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宣告:“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申明:“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10月25日,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的举行,就是具体实施《开罗宣言》的步骤之一。而中国政府代表宣布“全权统一接收台湾、澎湖列岛之领土、人民、治权、军政设施及资产”,面交给驻台日军代表的命令,就是台湾重归中国的法律文件。

  虽然从1895年到1945年,台湾有50年的时间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1945年台湾重回中国版图、重新置于中国主权之下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宝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把台湾和大陆分开。不论“两国论”,还是“一边一国论”,“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违背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损害中华民族的感情,与13亿中国人民为敌,是绝对不可能得逞的。

台湾光复观后感相关文章

1.台湾光复观后感4篇

2.台湾光复观后感600字

3.台湾光复纪录片观后感3篇

4.台湾光复观后感1000字

5.台湾光复观后感300字

32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