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周恩来的严与实》观后感1000字以上

《周恩来的严与实》观后感1000字以上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周恩来的严与实》观后感1000字以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恩来的严与实》观后感,字数在1000字以上,共两篇。

  《周恩来的严与实》观后感1000字以上

  我观看了专题教育片《周恩来的严与实》。本片配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拍摄制作,采撷历史的片断与故事,展示了周恩来的伟大品格和崇高风范,生动诠释了周恩来的严与实。结合片中周的三句话,谈谈几点感悟。

  “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这句话道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坐标,是理想和意志的融合,是精神和品格的交汇。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人生才有根基,心灵才有家园,生活才有乐趣。我们要深刻认识教师的特殊身份,继而坚定理想信念。从学校到村小既是一个巨大跨越,也存在巨大的反差,到了艰苦的环境中,容易让一些人的精神垮掉,有无数的理想都不能坚持,而被世俗融化。我们必须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思想,有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住锻炼;从全面参与农村教育实践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要积极主动深入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把理想、信念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感到有许许多多的政策需要我们去研究,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让这一段经历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达到磨砺心智的目的。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学会两条腿走路,都要设想一下对立面,否则就容易片面”。这句话道出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只有实事求是了,才能让主观符合客观,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和进步。作为一名教师,虽然权力有限,地位低微,但是更需要务实的精神。在村小一线工作,更需要懂得什么是实际,什么是群众,做工作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应付形式,不能机械传达,而要深入广大村民,和村民学生融入成一片,真正听取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愿,及时发现群众的问题,主动解决他们的困难。帮助群众,服务村民,事无巨细,帮他们,帮他们化解矛盾也是帮助,甚至是一个微笑、一句招呼也是帮助。

  “到基层调研要‘真’,要防止别人把我们封锁起来”。这句话道出了真诚的为人处事原则。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基本的就是真诚。与群众相处最基本的也是真诚,真诚地向他们学习,真诚地与他们交流,真诚地对待他们的诉求。要从基层基础学习,尽快转变角色,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把自己看做一名普通的人,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拉家常,与群众话发展,了解农民的真实意愿,摸清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拉近与农民群众的距离,用诚信取信于群众。群众反映的事项,能够办理的,尽快解决,不走弯路;暂时不能办理的,要和群众说清楚,不让群众误会。既为教师,就要时刻谨记自己的任务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也是真诚。

  作为基层一线工作者,我们要以周恩来精神为镜,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工作,真诚友善做人,践行好“三严三实”,系好我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周恩来的严与实》观后感1000字以上

  认真看完《周恩来的严与实》宣教片,不知道什么时候眼泪从眼角滑落到了腮边,为周勤俭朴实、严于律己、踏实办事的一生而真诚地感动。回到办公室,备受感染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所以多年没有写过观后感的我,想写下点什么来纪念为我们党、为我们国家奉献了一生的好。

  回头想来,记得小学和初中语文课本里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一件珍贵的衬衫》和《温暖》中对普通群众的关怀和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一夜的工作》中日理万机背后的勤勉与辛劳,《十里长街送》和《周,你在哪里》中人民对的爱戴与怀念……

  周恩来身上,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洋溢着浩然正气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严与实的高度统一。是啊,无论我们把理论搞得多高深严谨,关键还在于实践,在实际工作一点一滴中“严”起来、“实“起来,切不可把严与实当口号束之高阁。所以,从周“严实”的品质与现实某些所谓公仆的“严实”的缺失相对比来讲,用实际行动表明态度和真作为才是检验“严与松”、“实与虚”的唯一标准。

  榜样力量的塑造与缺失的今昔对比

  从困苦与艰难中走来,方知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周从良好家境到出国求学,再到参加革命,再到新中国的建设,每一步走的都很艰难,但是每一步都充满信心。艰难中不是他感觉艰难,而是为了改变大众的艰难而勇往直前、挑战艰难的精神。在不同时期的磨砺与历练中,逐渐走上能救中国的道路,甘当绿叶,为党和国家做好每一件事情,将毕生的精力都扑在救中国、发展中国的道路上,鞠躬尽瘁,是全体中国人和全世界人民的楷模。

  周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国家机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己、为身边人立规矩,自我批评深刻,制定的《七条我的修养原则》、《十条家规》、《六条党员守则》近似苛责,即使身边最亲最爱的人一样不能逾越政治规矩的红线。管好自己的同时,管好自己的亲属及身边的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般感染旁人,让这种好的规矩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美谈,一直传扬至今。可从目前落马的高官来看,这种规矩和自身的约束不但没有,反倒利用这种身份的便利条件,夫妻间、父子间双簧式的表演,利用各种手段、人民赋予的权利等便利条件牟取利益,最终极大损害国家利益,个人受到法律的严惩,走向人生的牢笼。对自己子女的溺爱下不去手,对枕边风失去免疫力,这只能是自己没有对自身约束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稳坐在最强风暴的风眼之中,淡定自若地“谈政治”、“讲大局”,熟不知道身边的不正之风已经以强大的破坏力波及自己的行政轨迹。

  我们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周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就可以把各种炫耀、诱惑和职务之便牢牢用政治的封条封存起来,那是因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亲手建立了我们的党和国家,得知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难,制度的建立者不能带头破坏规矩,否则怎么服众;深知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一切都要为人民服务,不能光想着自己,而是越是职务高,越要严要求,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而不是挥霍任性地使用权利,否则就会加速走向政治生涯的终结点,走向寸步难行的泥淖之地,走向万丈深渊,走向一去不复返的黑洞,留下的只有一片唏嘘与一个个反面教材,成为历史的尘埃,永远是被扫除的对象。

  一首歌的感动与两本书的珍藏往事

  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逝世后,歌唱家郭兰英怀着深切悼念之情演唱了《绣金匾》,给了它新的解释,特别是将第五段词改填为:“三绣周,人民的好,鞠躬尽瘁为革命,我们热爱您。”把歌曲引向高潮,深深打动了亿万人民的心。

  在2008年纪念周诞辰110周年大型音乐会上,80高龄的郭兰英再次用饱满真情的歌声诠释了这首歌,当笔者因缘巧合看了这段视频之后,和视频中泣不成声的郭老、受感动的现场嘉宾一样落下了热泪。赵朴初说的父母去世三年之后也就过了哀痛了,而他不是。为什么走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还在怀念他?为什么他没了8年之后才出生的我还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而感到他的伟大?因为他把旧中国所有的苦难都装在了自己的肚子里,用尽身上每一个细胞去救助、温暖、感化、感染、号召每一个人,哪怕是生命最后的吼声。这也许就是一个纯粹、高尚、崇高的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永远会触痛人性善良的一面所致,这是一个拥有文明信仰精神的人类情感的代代相传,相信这种精神与情感的传递会连续不断地传下去,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精神财产和传家宝,我们不能丢,也丢不起。我坚信,多年之后,我们的后代还会继续学习他身上所拥有的一切优秀品质,音容宛在,永世难忘!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不知何时,家里多了两本《周恩来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说是两本,其实一本是黑白的,一本是彩色的,内容一模一样。父母文化水平很低,书到底从哪里来,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周是伟大领袖,我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包好了放在书架最里面藏了起来,去外地读初中临走之前,我带上了同学送我的礼物的同时,把这两本书放在了箱子下面,后来一直锁在我的书桌抽屉里。高中晚上学习累了,我拿出来看看,其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周拉小推车,那个姿势一看就是真用劲了,绝对不是偶遇扫大街、坐公交偶遇那么让人觉得很假。

  来山东上大学临走之前,我再三叮嘱我母亲要把包括这两本书在内的一摞别人谁都不许碰的宝贝要保管好。后来听说母亲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后放在了被垛里。去年过年回家,母亲把我留下的东西一样一样翻出来给我看,我又把这两本书翻了一遍,保存完好。当我问奶奶认识不的时候,她说:“周怎么不认识,原来咱家还有画像呢”。仅接受过两年启蒙教育的奶奶接着又把封面上的几个大字慢慢地念了一遍,还问我对不对。我当时就觉得,都未曾谋面,时间也过去这么多年了,几代人还记着周那光辉的一生,这不应该说这不是一个传奇。

  写到这,我想起了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周骨灰洒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今天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纪念他,但是我坚信,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应该有个位置来怀念他,学习他泰山一般雄伟的人生所坚守的信条,周将永远是我们任何工作的楷模。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真该内心深处真真正正地接受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见贤思齐,以周为榜样,不断完成当初入党宣誓时所讲誓词内容的心历路程。当我们身边周一样的为民人服务的人员越来越多时,我想,我们的最高理想终将会实现。

3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