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别离》观后感
《小别离》这次火了,不仅因为它炮轰了中考和留学,更是因为它接地气,反映了中国家长的普遍焦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别离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小别离》观后感篇一
《小别离》是这个时代难得的作品,因为它直视了我们共同的焦虑。
与许多人悲催的生存境遇相比,方园等家庭的教育经历其实未必有多么不堪,多么催泪。在成千上万留守儿童、候鸟少年或者吃不上营养餐的贫困地区学生的匮乏镜像映射下,许多都市家庭孩子的教育是餍足甚至过度的,但根本点在于这样的餍足和过度丝毫不能带来幸福。所以,我们也不能据此判定鲁引弓的写作是矫情的,因为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烦恼焦虑,无论它们因何而生,焦心的感受都是真切无比的。古人云,“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其实圣人也有“终身之忧”,庶民也有“一朝之患”,而中间的很多人呢,虽解决了形而下的困境,但还无法完成形而上的超越,在二者中间撕扯纠结,也许反倒有更多的不幸。方园、林红、吴佳妮们努力踮起脚尖“抢购教育”,想去够一够更好的生活,够不着当然痛苦,勉强够着了,也将衍生出一串串的烦累,比如,不得不委屈自己,不得不苟且过日,不得不仰人鼻息,不得不经历一番小别离。
你是自认生活得不错的中产阶级么?但有时你是否觉得拥有的一切都脆弱得不堪一击?你侥幸赢得了自己这一代的生活,可有信心赢得下一代?……这是横亘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问题,也是看《小别离》这时的感叹:这表面风光但实际千疮百孔的中年生活……
但怎么办呢?谁让你遇上了这样一个时代。
必须得承认,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情绪,而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也许就注定了集体的焦虑。五十年代美国人集体焦虑,九十年代的香港人集体焦虑,所有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里人们都极度焦虑,因为选择太多,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将来生活形态的千差万别,责任太大,所以你无比焦虑。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洛梅安慰人们说焦虑也并不是没有好处“那是一种与创造性同在的情绪,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焦虑的人才是真正健康,恰当的感觉到时代脉博的人。”
也就是说,时代里最聪明的人才会焦虑,最有才干的人才会焦虑。焦虑让人不快,让人煎熬,但也让我们始终处于应激状态,更好地面对多变的挑战。
但过分的焦虑是不必要的,因为无济于事,我们注定只能与焦虑共存,相融相合,带病生存,因为焦虑保护了你。
也许,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了,比如像黄磊和海清一样抱头痛哭一场,比如像朵朵一样去写一个大IP,比如写下真正让你焦虑的清单,告诉自己那些问题是能解决的,那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做出了选择不必后悔,因为那已经是你当下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了。你必须告诉自己你接受焦虑,就像你接受我们的时代,接受这时代给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好以及坏。
《小别离》观后感篇二
《小别离》这次火了,不仅因为它炮轰了中考和留学,更是因为它接地气,反映了中国家长的普遍焦虑。三个孩子,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家庭——平民、精英、富豪——从他们的家庭格局,似乎看到了自家孩子未来的走向。
第一个孩子 学霸
第一个孩子,琴琴,普通家庭的孩子。优等生,成绩一直排在年级的前几名,典型的学霸。按照爸爸的话说:“我们家是祖坟冒青烟,才出了琴琴那么好的孩子!”
琴琴的爸妈,一个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是社区医院的医生(曾经多年无照行医)。妈妈当初没有上过大学,可是她的姐姐早年咬牙出国,现在有房有车。所以根据琴琴妈的人生经验,自己当初就是没有好的学习机会,现在才过得那么辛苦。典型的,把人生期望转移到下一代身上的家长。
琴琴本是三个孩子中最不需要出国的,重点高中杠杠滴。当妈妈一门心思卖房出国时,如果琴琴站出来跟妈妈亮明观点:不!想!去!金家不会闹出后来的一出出鸡飞狗跳。琴琴根本不想离开爸爸妈妈,但她一直没有坚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一直是三个孩子中存在感最低的。
这两天,网上有一篇文章转发量很高,太懂事的孩子往往让人心疼,太懂事很多来自于自卑,说的不就是琴琴吗?缺乏对独立人格的培养,孩子不仅容易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会免不了走向平庸。
第二个孩子 学农
第二个孩子,中等生朵朵,成绩一直在年级100名上下挣扎。妈妈对她的最大期望,就是从“良”到“优”。
她的父母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白领、骨干、精英。黄磊饰演的爸爸方圆,是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但海清饰演的妈妈是主管,住大房开好车,唯独对孩子的教育忧心忡忡。
这样的人物设定,让妈妈争强好胜,对孩子的成绩紧张、焦虑、不讲人情,整天梦想孩子的未来,能更上一层楼。可想而知,带给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反抗就有多大。
说谎。朵朵为什么不敢让妈妈开家长会,进而改卷子分数,说谎?还不是怕责备。有多少孩子,当妈妈找自己谈话,妈妈还没张口,这边眼泪就落下来了。说谎,都是逼出来的!
没有尊严。毕业班,朵朵妈禁绝了她一切娱乐、休闲、写小说、社交活动。朵朵参加了学长的演出排练,被朵妈当着众人数落。丝毫不管朵朵的尊严。
没有隐私。偷看朵朵的日记,得知朵朵与学长有交流后,先入为主地认定朵朵早恋。不仅不尊重孩子隐私,而且与孩子缺乏信任和沟通。
第三个孩子 学渣
第三个孩子,张小宇,富二代,太子爷。顽皮可爱,典型学渣,成绩排名在年级倒数。父母离婚,后来母亲去世,爸爸找了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蒂娜,然后蒂娜肚子里还怀上了小baby。
他是三个孩子中,面临的家庭问题最多、出状况最多的,但也是最有主见的一个,更敢拼,更敢闯,也更敢承担责任。在表达自己态度和情感方面,张小爷那可是个移动的表情包!
张小宇长成这样当然跟他爸有关。敢想敢干的性格,绝对是mini张亮忠,连傻劲儿都一样一样滴。
即便经济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公平度,难道穷人就没有机会逆袭么?还是这三组家庭。
富豪家庭 张亮忠与蒂娜家
蒂娜不仅只是年轻漂亮,她还有研究生学历。她会在学校为了捍卫小宇而出头,也愿意接受小宇诚恳的道歉,这个后妈是通情达理的。
当与小宇同一屋檐下,矛盾升级时。“有钱真好”上线了:蒂娜可以给小宇的房间加隔音,也有钱把小宇送到国外眼不见为净。
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预感编剧会给富二代的小宇,一个学业、家庭两团圆的结局。
精英家庭 方圆与童文洁家
黄磊饰演的方圆在《小别离》中几乎无可指摘,但海清饰演的朵朵妈文洁却在网上被炮轰,这很科学!
朵妈为啥这么奇葩?剧中介绍,朵妈其实是个孤儿,“只有朵朵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相信朵妈的童年并不富裕。
但朵爸方圆家境不错,朵爸大学读了医学院,朵姑方欢留学美国。方圆在剧中的种种育儿观念,无论是倾听式沟通,还是与朵朵做朋友的方式,都让孩子减少了逆反,促进了和谐。
方圆不仅是中产阶级的代表,也是中产阶级“二代”的代言人,但还是在告诉我们,有钱不一定有眼界,而没眼界一般教育不好孩子。
平民家庭 金志明与佳妮家
金志明不思进取,地球人儿都知道了。佳妮从小学习成绩好,但姐姐芳妮嫁个美国人,让佳妮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她对美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羡慕,进而引发家庭危机。
所以,到底要不要嫁给穷人呢?贫穷真的会毁了一个孩子么?
培养孩子的自信,长期生活在贫穷中的父母,很难有自信心,而自卑的情绪非常容易传染下一代。很多家长自身眼界和追求有限,但却以不切实际的愿景为标杆,扼杀了孩子的选择权。
有个豆瓣很火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虽然父母各有各的时代局限,但那些愚昧无知、狡猾贪婪、低俗无理、斤斤计较,会因为他们为人父母而烟消云散么?
当然物质并不是决定性的。只有思想的贫穷才最可怕,因为它会让你“认命”。有些人很穷,但穷得有风骨、有坚持、有思想,他们照样能教育出很好的小孩。
父母努力提升自己,孩子才能受到积极影响
在最后,姑且大胆预测一下,15年后,张小宇继承了他爸的公司,金琴琴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张小宇公司的管理培训生,而方朵儿成了作家、编剧,开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阶层分野,让教育也不能绝对公平。
父母的阶层差异,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在孩子身上。父母自身的局限性,甚至也容易限制住孩子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
“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别离”。所以,还是那句家长们耳朵都听出了老茧,但的确十分有道理的话:父母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孩子才能受到积极的影响。
《小别离》观后感篇三
通过看了《小别离》电视剧,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反思和感想。剧中朵朵的妈妈为了孩子在班上取得好成绩,能考上重点高中,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成绩提高上去,结果与青春期的朵朵之间发生一系列的事,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现在的教育体制一切都为了分数,孩子成了考试机器,分数稍微有一次不好,家长就感到受不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一切都只为了分数,把孩子的兴趣爱好全部放在一边,不和孩子好好沟通,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琴琴的妈妈希望孩子能出国深造,不要像自己和她爸一样碌碌无为,只有出国了才能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有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想法,认为自己没有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没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十几岁的孩子都处在青春期,有些顽劣,有些调皮。像小宇那样的孩子,父母对孩子平时管的少,缺乏父爱或者母爱,比较任性,固执,这样的孩子容易走上极端,所以说家长在家里一定要与孩子多相处,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培养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的孩子。
关于怎样培养出好孩子,这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需要老师,家长,社会共同努力。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家人之间一定要相互理解,相亲相爱。
2.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她)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3.把孩子当做朋友,多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多和孩子沟通,成为好朋友。
好的教育方法能把孩子培养成才,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之才,《小别离》告诉我们的恰恰是这一点。
电视剧《小别离》观后感
上一篇:小别离观后感
下一篇:《小别离》观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