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歌剧(operetta)简介
轻歌剧含义最为广泛,可泛指小歌剧、喜歌剧、趣歌剧等。习惯上指歌曲比较通俗、题材轻松、内容抒情的作品,往往与小歌剧混同。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轻歌剧。
轻歌剧源于喜歌剧和歌唱剧,因此它可以自由地运用对白。剧本题材通俗轻松,内容大多抒情。结构通常比较短小,大多为独幕剧形式。剧中除独唱、重唱、合唱外,还有说白。旋律流畅动听,配器色调鲜明,与正歌剧的严谨风格形成对比。
轻歌剧这一名称源自意大利文“operetta”,其原词意为“小型歌剧”,它是歌剧的缩小形式,因此,“operetta”又可译做“小歌剧”。在一般意义的“轻歌剧”,是指法国的轻歌剧和维也纳的轻歌剧,也把滑稽歌剧为轻歌剧。
轻歌剧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与娱乐性较强的歌剧,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与大歌剧相对,与18世纪的喜歌剧相仿。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常带有讽刺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旋律取自当时流行的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小,多采用独幕形式。该体裁的奠基人是德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代表作品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
早在1637年,意大利就已出现了轻歌剧,最早的一部轻歌剧作品是由意大利作曲家马佐基与马拉佐利创作的《让受苦的人得到幸福》。在意大利一般将轻歌剧称作“趣歌剧”。轻歌剧的真正样式是由佩尔戈莱西确立的。后来,趣歌剧传播到欧洲各地,对其他国家的轻歌剧产生与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19世纪初,英国作曲家毕肖普作的《米兰少女克拉莉》(1823)是轻歌剧的典型代表。由于歌曲《甜蜜的家》朗朗上口立刻传遍全世界。
法国轻歌剧的创始人是埃韦,他在这一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留下约有50部轻歌剧,然而轻歌剧中划时代的作品是1858奥芬巴赫创作了两部法国式轻歌剧《天国与地狱》和《地狱中的奥尔菲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上演后大获成功,深受欢迎,据说仅在巴黎就连续上演258天。此后他又相继写作了《美丽的海伦》(1864),《巴黎人的生活》(1866),和《盖罗尔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等一系列轻歌剧。他的轻歌剧创作都很成功,其中《地狱中的奥尔菲斯》、《美丽的海伦》和《盖罗尔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拉·佩丽肖尔》(1868年) 等充满笑料和讽刺的作品。堪称是法国轻歌剧的经典。19世纪中叶作曲家奥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轻歌剧。他在20多年里创作了近100部轻歌剧,这些作品在巴黎盛极一时。开创了法国轻歌剧的先河,为了使轻歌剧的演出获得成功并得以推广,1855-1861年间,他亲自经营巴黎的趣歌剧院--“快活的巴黎人”剧院。奥芬巴赫的轻歌剧音乐,对奥地利作曲家苏佩、约翰·施特劳斯,匈牙利的莱哈尔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奥地利作曲家苏佩(1819-1895)在1834-1894年间创作了31部轻歌剧,1846年创作了轻歌剧《诗人与农夫》、《黑桃皇后》;1865年创作了《美丽的加拉蒂亚》;1866年创作了《轻骑兵》;1876年创作了《法蒂尼察》。他的创作虽然受到奥芬巴赫的一定影响,又不乏有其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作品曲调流畅明快,具有动听的维也纳音乐风格,在19世纪风靡一时,他的轻歌剧《诗人与农夫》的序曲以及不少轻歌剧的序曲,迄今依然流传颇广。但后来他最大的杰作《鲍加乔》,风靡了维也纳全城。
轻歌剧这一体裁,后来传播到了维也纳,并以维也纳为中心获得了很大发展。19世纪中叶,在被称为“小巴黎”的维也纳,也涌现出了一批轻歌剧作曲家,并由此而产生了维也纳轻歌剧。并在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的创作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他的创作别开生面。他把维也纳的轻歌剧和维也纳圆舞曲相结合,使得轻歌剧的音乐充满欢快、幽默的情绪,曲调优美,扣人心弦。施特劳斯于1871年开始写作轻歌剧,施特劳斯在近30年中,共创作了16部轻歌剧,其中的《蝙蝠》(1874)和《吉卜赛男爵》是他轻歌剧的代表作品,开创了轻歌剧黄金时代。约翰·施特劳斯不仅享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他同时又是 19世纪末在维也纳最受欢迎的轻歌剧作曲家之一。
在约翰施特劳斯之后,继承维也纳轻歌剧传统的则是属于新维也纳轻歌剧流派的莱哈尔和卡尔曼。随着出生于匈牙利的奥地利作曲家莱哈尔的《快乐的寡妇》 在维也纳的剧院舞台上演,维也纳轻歌剧挣脱了约翰·施特劳斯以后的停滞状态,新维也纳轻歌剧流派也随之产生。另外还有以写作《乞丐大学生》而知名的卡尔·米莱卡以及莱哈尔等人,后者的代表作品是《风流寡妇》。以上各家对维也纳轻歌剧的传统和发展均有所建树。
匈牙利作曲家莱哈尔(1870- 1948)定居维也纳期间的创作以轻歌剧而闻名,1905年,莱哈尔创作了轻歌剧《风流寡妇》,这部轻歌剧在维也纳上演后,使他一举成名,剧情取材于梅亚克的喜剧《随员》,叙述彭特威德罗公国大使杰达男爵为防止本国富孀汉娜·格拉瓦丽的财产流失国外,想让退役近卫骑兵丹尼罗追求她。实际上格拉瓦丽与丹尼罗本就是一对情侣。在经过一段恩恩怨怨的互相指责后,两人终又结成良缘。全剧有十六分曲,其中第二幕格拉瓦丽的唱段《维丽亚》最受群众喜爱。他一生共创作了近40部轻歌剧。他的轻歌剧重要作品还有《维也纳的妇女》 (1902年),《卢森堡伯爵》(1909年),《吉卜赛的爱情》(1910年),《蓝色的玛祖卡》(1920年),和《俄国皇太子》(1927年)以及《弗里德里克》(1928年)等。
此外英国作曲家沙利文的(1842-1900)《日本天皇》以及美国作曲家赫伯特(1859-1924)的《尼罗河奇才》、德可文(1859-1920)的《罗宾汉》等,都为轻歌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世纪,轻歌剧又称为“音乐喜剧”(后简称为“音乐剧”)。它的演出方式往往比较富丽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风格。近年来,音乐剧艺术在美国得到高度洗练和发展,这些在罗杰斯与哈特69《老朋友乔伊》、勒纳与洛的《小伙子和洋娃娃》、科尔·波特的《吻我,凯特》以及伯恩斯坦的《西区的故事》等作品中,都得到了显著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