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唱歌>唱歌技巧>

变声期唱歌跑调怎么办

时间: 玉美976 分享

  处在变声期的中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给中学音乐歌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使中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呢?需矮小啦小编认为关键在于正确解决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和变声后期的训练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变声期该如何正确歌唱?

  变声初期是儿童声带发育的稳定时期。要解决诸多毛病,在歌唱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利用变声初期的基础和方法,使混声区和头声区以及咽腔共鸣各声区的转换统一协调

  咽腔是混合共鸣的枢纽,上连头腔,下连胸腔,前通口腔,是形成混合共鸣的关键环节。咽腔共鸣的关键在于放开喉咙,人们常把“松开喉咙”比喻成“打呵欠”,自然地放松下巴,松开牙关,打开颌关节(用手指按面颊侧面耳杂前面,如有一凹洞就松开了),下腭自然下垂,舌头放平使咽部形成一个管状,保持声音的通畅;配合气息的支持使头腔、口腔、咽腔和胸腔融为一体;以流畅、柔和、优美的声音代替变声期沙哑、干燥的声音。

  二、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联合型胸腹式呼吸法

  呼吸分为吸气和呼气,吸气时身体自然放松,象“闻花香”一样口鼻同时吸气,把气息吸到肺部,使两肋和后腰部以及腰带周围有较明显的膨胀感觉,这样膈肌下降,胸腔扩大,气息充满肺部,在深度和广度上增加了气息的容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吸到“丹田”,气息到“丹田”后应关闭声门,稳住气息,不让气息泄出,两肋和腰部应保持吸气时的扩张状态,有一种 ‘后坐’的感觉,然后转为呼气状态;发声前气息稍微流出一点,不要猛冲,让气息自然、舒展、流畅、柔和而不僵硬,横膈膜回升,两肋和腰部有控制的恢复原状。这种科学的呼吸方法即为整体共鸣注入动力,又保护了嗓子,利于变声期的声带发育,为解决变声期的‘难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气息的合理运用直接影响声带发育和演唱效果

  变声期的气息运用是解决‘难点’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哈哈大笑不会笑出破声,向远处喊人不会喊出岔音,因为人本能的声音与气结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音域宽广,声音丰满而具有穿透力和爆发力,这正是歌唱中要找的感觉。但演唱中要根据演唱内容决定音高、音量的变化,使声音和气息协调平衡,表达出歌曲的内涵。

  演唱高音时,吸气要深,要稳而适度,支点要低,感到有一种向下向后的‘后坐’力量,象喊人一样运用气息,感觉声音是从眉心中发出,使声音圆润、高亢,具有穿透力,这样就可以解决变声期唱高音‘捏’和‘挤’的毛病。

  演唱低音时,把气提起一点,象说话时的用气,两肋和腰部两样不能松懈,气息有一种向上的支撑力量控制住,保持音的音高位置,使声音聚而坚,感觉声音象是从喉头发出。演唱低音时多用胸腔和口腔共鸣,声音低沉、雄厚、有力,解决变声期唱低音‘压’的毛病。

  演唱强音时,要表达刚劲有力的情绪,气流较快流量大,一定要注意气息的运用;气息要吸到‘丹田’,饱满而富有‘后坐’力,两肋和腰部保持挤压腰带的感觉,使气息平衡而富有弹性地向外呼出。但中学生唱强音时用气常常一股一股地向上猛冲,导致音偏高,声音摇晃,经常这样‘吼’,声带将会因负荷超重而引起病变。所以,老师在教学安排时,结合变声期的实际情况,尽量少唱强音,有利于变声期声带的发育。

  演唱抒情、柔和的乐曲时,气息要有节制,平衡地向外呼,特别高音区的强音,要有气息支持的感觉,使气息始终保持均匀、流畅,声音丰满、通畅、柔美,从而解决变声期唱弱音‘虚’而引起音偏低,声音变暗的毛病。

  四、不要生硬地模仿成人声音

  在流行歌曲、卡拉OK盛行的今天。中学生声带尚未发育完全,思想不成熟,而盲目地模仿成人歌声,容易引起声带病变,所以变声期唱歌要定调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演唱时间不宜过长,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嗓音不适时,可以轻声演唱或适当休息,利于嗓音的愈合,声带的发育。中学生在演唱时应注意歌唱的姿势,坐要直,站要挺拔,用眼平视前方,两肩自然下沉放松。正确的演唱姿势,科学的发音方法,合理的教学安排,即有利于保护声带,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育。从而顺利地度过变声期。

  变声后期发声器官趋于成人,声带变长,喉节开始长大,话声已经变完,变声期沙、暗哑的声音逐渐消失,歌声由不稳定及控制不良直至变好;音域逐渐扩展,胸腔共鸣与逐渐增多。腔体共鸣增强;音色和音质明显转好,但仍有变声期的痕迹,所以唱歌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盲目地扩展音域和加强高难度训练。在教学中应强化中声区训练,完成变声期向成人声乐训练接轨。

23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