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筝基础教学
“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对象为学龄前、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具有低龄化、业余化等特点。以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1+1古筝的基础教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1古筝基础教学:右手技法 右手单指指法
1.托
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
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2.劈
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
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3.抹
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4.挑
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
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5.勾
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
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
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6.剔
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7.打
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
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带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使得八度内不仅有食指的抹、还增加了中指的勾剔。
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顺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
8.摘
演奏时无名指向外拨。
右手手指的拨弦方法
右手拨弹筝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无名指次之,极少用小指。在重视手指的全面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大指的拨弦训练。在筝曲,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大指拨弦用大关节。大关节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大指用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这种角度,发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应注意保持大指与筝弦过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的位置。
食指拨弦用小关节。指的是食指略有弯曲的第一、第二关节,以第二关节的弯曲为主。 触弦时,应避免向上扣弦的拨弦方法,并尽量使大中二指触弦的音色接过。
中指拨弦用大关节,指的是中指与掌心连接的关节。中指向里拨弦角度与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拨弦。中指与筝弦保持约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
无名指有时在岳山内扎桩,有时拨弹筝弦。拨弦时,一般用小关节,不触弦时,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状态。在某些长琶音中,有时用小指配合拨弦。 从低音至高音的拨弦,要有一个斜线概念。右手拨弦的位置,在高音区距前岳山为3.5公分。在低音区约7.5公分,从最低音弦的拨弦点至最高音的拨弦点划一条直线(实际是弧线),这条斜线就是右手拨弦的基本位置。由于乐曲中音色对比的需要也常变换拨弦点的位置,有时拨弦点在弦的三分之一处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筝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学习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爆发力的拨弦是学习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右手其它指法
a。泛音:演奏泛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食指虚按泛音点,右手食指或大指拨弦,右手拨弦时,左手碰弦并随即离去。另一种是单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侧虚按泛音点,大指与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触弦,手掌也同时碰弦并即离弦,以此产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来吟按琴弦。
泛音位置:筝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点在筝码右侧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
为了准确地演奏泛音,可在发也泛音的琴弦对准的面板上作一标记,以使左手手指准确地虚按在泛音点上。
b。扣摇:右手用摇指拨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段上(紧扣弦),并由近码处逐渐向右移动,而后又由右逐渐向左移动(有时仅作由左向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可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
c。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用五指拨弦,很少使用。
d。打圆:大指用托,中指用勾,托勾或勾托连续反复拨奏成八度的两个音弦。打圆是筝的一个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两个音揉合在一起,并延续下去。
e。近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先托后勾或先勾后托,托与勾的间距时间甚短。近撮是一种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乐风格中。
f。滚:这是从其它弹拨乐器借鉴来的一种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连续拨奏,使音延续。与摇指作用类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滚指音色浑厚,摇指音色清晰。
g。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拨奏前岳山外或后岳山外的短弦(弦很短,发音无固定音),使之发出类似滴水声、鸟鸣声的奇异音响。
h。柱:左手食指轻按在筝柱上端的筝弦上,右手拨弦,使弦发出浑厚、含蓄如鼓鸣之声。这是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i。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无固定音高的码左侧弦段上,使用历音的手法进行拨弦。这种指法常用左手拨奏,有时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拨奏。
j。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连续交替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拨奏时左手将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与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捻是用于音的延续的技法之一,它虽与食指摇、拇指摇都是用于使单音延长的指法,但捻的音响效果又别具特色,使用时应避免碰击琴弦的声音。捻不如食指摇、拇指摇速度快,但捻的发音结实。
1+1古筝基础教学:其他组合指法
1.撮类指法
a。 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演奏时要求大中二指弹弦整齐,同出一声以及斜下方的触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弯曲而向上“扣弦”。
撮在筝曲中广泛使用,有时演奏单个的八度和音,不时演奏连续出现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尔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撮是与撮相反的种指法。反撮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紧跟在托、撮、勾、托或托勾的后面使用。
c。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也称为“撮指”。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种指法。在河南筝演奏家曹东扶先创作或订谱的筝曲中经常可以
遇到。剔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摇”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劈撮极少使用。它有时用于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连续拨奏。在“八度摇”指法和“重勾劈托”指法中都包含着劈指的拨奏。
e。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时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小撮用于小三度、四度(偶尔也用于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后面使用。
g。重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中指用勾三种指法在三根弦上同时使用。重撮常用于在八度内增加一个音符的音型中,也常用于密集位置的三和弦的演奏。
2.摇类指法
a。食指摇: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触弦时要求大指轻轻捏在食指近指尖第一关节上,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名、小三指自然放松而略有抬起,名指或小指不可有扎桩的动作;手掌根部轻轻搭于前岳外(但重心不要放在筝头上)。不时手掌不搭前岳山外而略有悬空,力量通过肩传至大臂再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甚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假指甲的质量,以及触弦的角度深浅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关系。食指摇在筝曲的旋律演奏中广泛使用,尤其在长音的演奏上。
b。拇指摇:大指用托和劈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拨弦。拇指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其它小关节不要向里弯曲。大指与弦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拇指摇有时用扎桩有时不用扎桩,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符用扎桩(扎桩一般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不用扎桩。拇指摇除用大关节的拨弦方法外,也有的人是用大指的小关节拨弦的。
在演奏时值较长的音符时,拇指摇常与三种指法相配合。即:
1>用勾指法与低八度音相配合,称为“勾拇指摇”。
2>用撮指法演奏出八度音,在高音(长音)上紧接着用拇指摇,称为“撮拇指摇”。 3>先用历音,紧接用拇指摇,称为“历音拇指摇”。拇指摇在旋律的演奏中广泛使用,即用于长音也用于短促音的演奏。由于手形的便利,它在使用中更便于与其它指法的变换和配合,在这一点上,拇指摇比食指摇要方便灵活。
c。八度摇:大指和中指在八度和音的两根弦上用劈撮和剔撮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八度摇靠手腕演奏手指关节不动,大中二指要保持八度的弦距,且手指略有弯曲以适应这种指法的需要。八度摇仅用于连续八度和音的演奏,它在筝曲中使用比较少。
d。双指摇:食指和中指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的动作与食指不同: 1>食指摇用大指轻按在食指上,由食指拨弦;而双指摇的食指、中指都是独立进行拨弦。
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2.码子上小骨片的小槽过细过深,筝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时发出沙沙的噪音。应对码子小槽加宽修整。
3.前岳山至筝头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拨弦后,弦的振动引起这段弦嘶嘶鸣叫。应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换,使短弦尽量不接触其外侧。暂时克服的办法:在短弦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4.筝弦与后岳山的接触部位处于慢性接触状态,拨弦后,引起此部位的杂音。克服的办法有二:第一是放松琴弦,降低琴钉上的栓弦部位,再紧弦至原音高。用此办法增加弦对的岳山的压力,从而避免杂音;第二是在接触部位中放置少许绵软物品,减小弦的振动,避免杂音。
5.假指甲劈裂,拨弦时发出沙哑噪音。应修理或调换假指甲。
6.拨弦后,码外弦段(即码子左侧弦段)发生共振,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这时调整弦的张力,移动码子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筝接触琴桌的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因定筝的两个角于琴桌上,亦可用螺丝拧上,消除筝的晃动。
8.琴桌接触地面的四个角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在琴桌右侧的两条腿底部做一横条,并在靠近身体的桌腿底部做踏板,必要时用脚踏横条或踏板,以求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