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培训心得>

贾长松培训心得体会3篇

时间: 刘丽666 分享

  贾长松:北京长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旗下产业为长松咨询:主要业务为企业管理系统咨询与培训,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贾长松培训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贾长松培训心得

  昨天与今天一直在参加贾长松老师的培训课,得到的收获还是蛮大的,原来自己的知识是属于点点型的,有些东西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更无法用文字来表达。他的语言性的东西一出来,就能让自己恍然大悟,原来应该是这样的啊的感觉,所以,他起到了一个将我们的点点型知识发展成了一条线的知识。

  但是我不喜欢那种营销式的模式,推销他的组织系统一套书优惠价10000元,上他的咨询课优惠价69800元,这让我很不能明白,有种强买强卖的感觉。

  还有我身边的企业家说:基本每一个培训师的课程他都听过了,光每年的学费都要交30万。我听在耳里,很不以为然。我非常奇怪,为什么企业的的老板们为奉这些人为神?为什么对企业中员工的心声置之不理?很是荒.唐,有这份精力、金钱,何愁办不好事情!

  这是我两天培训的心得,讲得确实不错,理论一套一套;但是我们不是建空中楼阁,而是回到地面扎扎实实的打基础,适合自己企业的打基础!

  篇二:贾长松培训心得

  经过公司管理部门的精心安排,今天我们对贾长松老师关于《营销基本功——成交》的讲座进行了学习,这个讲座主要是围绕营销组织的绩效和薪酬展开的。

  正如贾老师所讲,成交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要把成交变成一种习惯。有些人害怕成交,有想法不敢提,那他就丢失了成交的内核。贾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解,真的是用心良苦。同时,也让我印象深刻,我的感受具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相信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害怕被别人拒绝。总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没有进行的情况下,已经在心底把自己完完全全地否定掉了。而事实上,事情我们还没有去做,可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去做事情,成功的几率有多少?不用别人讲,自己想想都知道。正如贾老师所讲的,所有成交的障碍只有一条,那就是恐惧。所以,在成交时,我们一定要打破恐惧,不要怕被拒绝,你要想即使我被拒绝了,那又怎么样呢,我没少什么,相反的,根据概率的计算,我离成功又近了一步,要相信,我们越被拒绝,离成功就越近。就如拒绝就是赚钱的那个例子中所讲的,如果有4个人拒绝你,而第5个人成交你,那么每一次的拒绝其实也是在赚钱,即拒绝为25元/次,那为何不让拒绝来得更加强烈些呢?有了多次的拒绝,才会有一次的成交。

  其次,在成交中,我们除了打破恐惧,还要敢于要求。我觉得这点对于销售人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全新的观念。在我们日常的交易中,很多人都还是遵循着“客户至上”的原则,凡事都是围绕客户转,以至价格一降再降,降到无可再降时,客户还是不依不饶。这里,首先我们自己要相信自己的产品,了解自己的产品,坚定自己对产品的信心,坚守住最合理的那个价位,只有这样,客户才可能尊重我们,重视我们的产品,从而更合理地和我们成交,而不是在价格上一味地纠缠。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勇于向客户说“No”,一味满足客户而丧失了自己的立场,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得不偿失。当然,敢于要求同时也讲的是,在与客户的成交过程中,在我们打破了恐惧心理的基础上,要敢于向客户提出要求,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我们的胜算才会更大。

  再有,就是我们要能够抓到我们产品的卖点,即产品的独特性,而不是只知道一味地说产品好,而真正讲它好在哪儿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在销售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抓到我们自己的产品和同行业同类产品相比,它的优势,即它的惟一性,不可替代性,单以这一点,就足以使我们决胜千里。在平时,我们销售产品的时候都只是说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好,价格非常有优势等,但这却没有卖点,这是大家都争先恐后看的到,想要抢的地方。可一旦我们抓住了我们的卖点,可以让客户心动的点,那这个时候价格的高低已不再重要了。这个点可以是产品质量的某种特殊性,也可以是产品功能的多样性,甚至可以是我们为客户所设想的一个极特别的意境。所以,产品的销售一定要抓“点”,而不是“面”。

  成交是一种习惯,决策是一种力量,成交最大的问题是源于你敢不敢,而不是你会不会。

  听了贾老师的课,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首先把恐惧心理给克服掉,面对这个世界不要怕说“不”,做事情要有自己的原则,是什么就是什么,当然,对自身,也是要找到那个与众不同的点,这样才能建立起只属于自己的自信,成就一个别样的人生!

  篇三:贾长松培训心得

  今儿是接触新工作的第一天,无所适从是难免的。乐观地说,是在适应阶段;悲观地说,是看不清前方的世界。只不过,在这冬日里总能遇见一两件暖人心的事,再小,已能让人会心微笑。公司的同事乃至后勤都是极好相处的,这便是莫大的庆幸。

  接触的第一个培训课程,便是贾长松老师主讲的关于工作分析的精辟幽默的讲座。

  很多时候,作为一个已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们只想自扫门前雪,也就是所谓的“在其位,谋其职”,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稍显偏执和冷漠的处世态度。但事实证明,它在某些时候未必不是上上之选。想必在工作过程中,大家都会不断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好份内的事便可算是尽责。在这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社会氛围下,诸多人更愿意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愿多插手旁人的事。正如贾老师举例说,他的一名员工,亦是其好友,见办公室门口有一纸箱子堵着路,路过时未采取任何措施或行动,而是顺脚踢了下。于理,这名员工并没犯错,清理这一箱子并不在他职责范围内;于情,这绝对是素质的缺乏。

  由此可见,做到“人人有事做”并非难事,难的是“事事有人做”。趋利避害、避重就轻,本就是人类本能的潜意识反应,于是,便有了众人都不愿触及的事。此时如果能做出工作分析,找到责任,做出整合,在永远没有最好的前提下,使人的性格特征发挥到极致,那么,每个岗位每件事也就有了最佳的优势。

  懒惰,准确地说是“惰性”,它是“七宗罪”之一,没有谁是热衷于永无止境的辛劳的,只是有些人加以抑制,于是他被称作是勤劳的;而有些人则无限放任自己的惰性,任其肆虐,于是他成了不思进取的代名词。此时此刻,工作的量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样的量化是需要有实施的力度的,且量力而为,公平对待。

  贾长松老师风格幽默,讲座简洁易懂,诸多真实案例也让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跃然眼前。我认为,每个人对工作的认识与态度与个人内在素质有密切关联,企业管理者亦或我们本人能做的只是让我们在再小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不有负于良心。

  记得是莎士比亚说过,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现今,真正的领导者已不需要事无俱细,事事亲历而为,权力的下放使企业由上而下的层层管理更加有力、严谨。作为一名普通工作者,我们该做的只是不负任何人,公司或是自己,或者更多。

52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