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4篇
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4篇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因此,怎样落实新课改精神,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大放异彩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
[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篇一:新课改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大纲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语文是终身学习,教师也不例外
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教材和时代的要求。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诵读能力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所必备的,“终身学习”不再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运用“拿来主义”,大胆取舍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五、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篇二:新课改心得体会]
最近,又掀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风浪来,波及整个教育界的每个人。为了响应号召,我们范村全体教师抽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门去二中进行了学习,观摩,早听说张四保主任的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他创建的”二十四”方针不仅在全县,也在全国很有名气,这次的培训真是很让人期待。
我们风尘仆仆的赶到二中时,已是座无虚席了,哪儿都是人,紧接着,我们跟随领队老师去了各班参加他们的上课,进了教室,我不由得大吃一惊,这和我上高中时的教学模式纯粹是风牛马不相及。呈现在眼前的情景。不是老师在一眼一板的教学生如何做题,如何解题,如何理清思路,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那儿静静乐道的相互解答,讨论,讲解。课桌也不是以前上学时代的摆设模式,而是按组分别来分,对着并起来的课桌,大概是有有助于讨论,讲解吧!每个人的神情是那么的自然,高中时代很苦,很累,但眼前的学生脸上,我竟发现不了一丝的疲惫,一丝的懈怠,给我最直觉的印象是他们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一会儿,讨论完了。咦!奇怪的是,老师还没上台,甚至没说一句话。留给的时间几乎全是学生的,立马,有一位戴着眼镜的女生就上台,噢,她大概是要讲卷子的第一题-----成语,俗语题,。纵然是第一个,可她留给我的印象却一点儿也不胆怯,很大胆,声音很洪亮,解释的也头头是道,有始有终的。而底下的学生听的呢?,也是津津有味,看来,这真是一种享受啊!我想,在他们心里,他们更渴望同龄人在给他们讲讲一些事,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讲。接下来的几位上台发言者,都不失风范的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知识。这样小组合作式的,全民总动员式的,学生自己探究式的学习模式真是令人向往,令人憧憬啊!课后,我不由的鼓起掌来。
课后,我来到教室门口,忽然发现了他们的花名表也很有意思,每个组一个组别和一个有趣的名字配对。像什么阳光组合,飞摩队,mom4组合灯都让我大开眼界,这真是学生向往的地方和时刻啊!
听了随堂课后,老师静悄悄地在座位中间,没有多说一句话,他真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了/而他在看到学生以这么高昂的兴致配合时,她指不定有多高兴,快乐呢!
随堂课听完后,玩吗又听了老师代表及校长的发言,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他们的理念真是和现在的大主流融为一体看了,他们所提倡的也是我们现代教学模式中最为缺失的啊!我们一向觉得学生就应该由老师管,由老师教,可殊不知,学生在拄着老师这根拐杖时,他们有的放矢的发挥着他们自己的潜力,这也是我们当老师最想看到的一幕啊!我们上课不用再那么累,学生还能学好,何乐而不为呢?
愿大家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勇往直前,有的放矢站好自己的岗!
[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篇三: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阶段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听课评课、教研讨论等,感到这一实验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教科书,教学设计真感到无从下手。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实觉有些力不从心。通过与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上学期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尝试“做中学”(目前中、法合作的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变革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就是要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针对过去学科教材内容表现的“难、窄、旧”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内容综合而又需完善。
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而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并日新月异地变化。
2、个体实践而又需合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论上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应用,如果 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的更好。
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一系列信息资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能够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学生间必须要有合作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应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的缺失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已经开设多年了。这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然而,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实施及实现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在课程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现行模式可供借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待开发和规范。这对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增加了难度。
2、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目前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就会严重窒息学生的创造精神。
传统的教学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因为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综合性和内容的待生成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时代性。无论信息技术怎样瞬息万变,我们将以新课程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出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篇四: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