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2)
小学六年级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小学六年级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一次又一次被詹天佑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所震撼,也对他那过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詹天佑在一九零五年修筑京张铁路,克服种种困难,提前两年修筑成功,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的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爱国故事。
在文章中,令我最记忆犹新的莫过于詹天佑的一片赤诚之心与聪明机智了——在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冷嘲热讽之下,他毅然接受了任务;在面对山势险峻的居庸关和八达岭时,詹天佑史无前例地用了“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进法”凿开了山,成功缩短工期;在“火车怎样爬上陡坡”这一难题的阻挠下,他又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巧妙地使火车爬上陡坡······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所做的一切事情,无一不是为中国历史做一个壮举,为中国人好好地争了一口气!
读完了詹天佑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我最常犯的错误莫过于七看成一,六写成零啊之类的。回想一下,如果当时的詹天佑同我一样粗心大意,修筑京张铁路的工程出了什么差错,没能够按时完成修筑任务,那刚刚争了一口气的中国,岂不是又得给帝国主义国家一个如此大的笑柄了?
“各处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就像詹天佑所说,我们每个人都要使国家富强,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有谁能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小学六年级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雷锋叔叔的至理名言在《禅为谁鸣》中,又一次得到了验证。读了张之路笔下的成长小说——《禅为谁鸣》之后,真是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朋友间友情之深厚,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之感人,更让我明白了人要学会感恩和回报。
课文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十几岁的山村孩子边域曾获得初中生秀男的爸爸金钱上的帮助,边域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利用一只雕刻着栩栩如生“禅”的神奇钢笔,去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的秀男。让自卑的秀男最终脱颖而出,在老师、同学、家长的一片惊讶声中,秀男进步很快。同时也遭到了同学们的嫉妒,终在一次替好朋友顶罪的事情上,被同学们群而攻之,有魔法的钢笔被义愤填膺的同学们踩碎了。秀男没有反抗,选择了默默忍受,伤心地把踩碎的钢笔又一点一点儿小心翼翼地粘在一起。残缺不全的钢笔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秀男度过了期末考试,并以有意的成绩被保送到梦寐以求的学校。后来,爸爸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带领秀男去山村找边域,而此时边域已经死去了。
秀男文静、善良、踏实、有爱心,她能严守秘密,是个非常诚信可靠的人。边域懂的报恩,并且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了保护秀男不受伤害,宁愿被坏学生打得奄奄一息。而部分同学欺软怕硬,不分青红皂白把怨气发给秀男,这一点是非常不好的。同学之间应该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不能弄虚作假去买考卷,自己骗自己。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认真踏实,勤奋努力,脚踏实地。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里面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特色,希望你有机会也看一下吧?
小学六年级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这个寒假,我再次阅读了《苦儿流浪记》这本书,雷米这个主人公一出现,就鲜活生动,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像雷米这样一个柔弱的孩子,在那样一个无助的社会里是如何生存的,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题。
书本一打开就令我爱不释手。雷米很小被叔叔偷偷的扔掉,被巴布兰妈妈收养,他很爱她,然而养父却把他卖给了一个江湖艺人。从此,他四处流浪,靠卖艺维持生活。后来江湖艺人也去世了,雷米于是到处漂泊,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这段流浪的痛苦生活中,雷米经历了许多事:他曾在漫天风雪的森林中受到野狼的袭击;在矿井里遇到洪水的侵袭;险些因饥寒交迫冻死在花农门前……他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母和幸福!
在这个故事中,我一次次被雷米的精神所感动,比起雷米,我们的幸福太多太多了。我们从一生下来就衣食无缺。有家人捧着,有老师护着,有优质的物品,但雷米却要卖艺生活,到处流浪。当我看到雷米与威特利斯班子没有东西遮盖风雨,没有地方取暖入睡,更没有食物填饱肚子时我觉得我们这些孩子太娇生惯养了。不要说干活、做事,就是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管不好,看着看着,我就想我以后要自己拿衣服,自己洗澡,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虽然这听起来有点笑话,我可是12岁的人了,但是我知道在我们班里像我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过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长辈们的重重呵护让我们失去了挑战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看着书中的故事情节,我也偶尔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假如我是雷米,我会怎么样呢?或许在那样的环境中我也会如他一般勇敢、坚强。谁知道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经常跟我说“把书读好是我最大的任务”于是除了读书以外的事情我很少做,也真得没有时间,双休日还要学琴、学棋等等,可是除了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外,更要有那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精神不是吗?
猜你喜欢:
1.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2.《读者》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