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是文化,滋养后代。家风正,父慈子孝,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英才辈出。父母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勿忘优良家风。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培养家风讲话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一
夜深人静,居住的小区只有夏虫间或发出呢喃的声音。台灯下,我神情专注,再次捧着《中国共产党章程》阅读。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集团公司开展以来,学习党章、抄写党章,成为每一名党员的必修科目和规定动作。越读越好读,越读越耐读,这就是党章的经典所在。倘若把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党章,排列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翔实的中国共产党通史。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党走过的95年艰苦卓绝的非凡历程。
阅读党章时,我常常想,共产党人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是怎样炼成的。
“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炼成的。”这铿锵的誓言让我看到了江竹筠烈士那坚定不移的信仰。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党章里说得很明确: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经典红歌《绣红旗》的歌词阐释得更加形象:“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先烈心中装着国家的兴亡,想着人民的安危,才能面对敌人的铡刀从容赴义,才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枪口,谱写出一曲曲慷慨悲壮、气吞山河的乐章!
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
在读党章的时候,我常常拷问自己:假如我是当年的共产党员,我能不能禁得住“老虎凳”“辣椒水”“钉竹签”的严刑拷打?在生死关头,我能不能做到“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在一遍遍的拷问中,我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党员,学习党章要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更加懂得我们党,更加热爱我们党,并且持之以恒地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去做,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二
儿时,我就爱听父亲讲革命故事。一个个英雄人物在我心中构筑起了光辉形象,让我对红色党旗充满了无限向往。
读书时,我学习了党史。当我知道了在革命战争的血雨腥风、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中,一代代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奋斗不止,伟大的党便深深烙在我的心中。
毕业后,我幸运地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守卫一方安宁的人民警察。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按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刚穿上警服时,我盼着在街头智擒窃贼,在小巷抓获逃犯。可现实击碎了梦想,工作在机关,每天面对的是翻不过的“文山”,游不完的“会海”。
那一年的除夕夜,我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我和同事伊哥一起值班。他说:“我给你讲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吧。在咱们呼和浩特市的东风路派出所,曾经有个叫吴文艺的所长。1995年的一天,吴所长带领民警抓捕一名歹徒。当他们把歹徒围堵在家里时,穷凶极恶的歹徒负隅顽抗。吴所长让其他民警靠后,自己冲在了最前面。突然,歹徒手里的枪响了,吴所长胸部中弹。他捂着伤口,向歹徒勇猛扑去。歹徒被抓获了,但吴所长却长眠在了他所热爱的这片热土上。”
我听了伊哥深情的回忆,沉默不语,心底却已是惊涛骇浪。正是因为有吴所长这样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党员,才有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我呢,因为从事内勤工作,就觉得郁郁不得志。其实,只要干好本职工作,一样能为党旗增光添彩。那一刻,我经受了心灵的洗礼,也悟出了“党员”二字的真切含义,红色党旗在我心中更加鲜艳了。
2006年7月1日,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此后,我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嘉奖2次、先进个人3次。
2010年,我通过遴选考试进入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工作。宣传工作让我有了更多与党员先锋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无私奉献的“爱心妈妈”张莲云、鞠躬尽瘁的“小巷总理”武荷香、扎根基层的“白衣天使”冀启瑞……他们是我身边的楷模,让我敬仰,引我前行。我以他们为榜样,在宣传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耕耘,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兑现着红色党旗下的庄严承诺。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三
“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这是我在《淮安王氏家谱》中看到宋代著名的文人苏轼为王氏家族撰写的《三槐堂铭》中内容。
三槐王氏,是王姓人家的重要一支。上溯远古黄帝,到东周太子,太原王姓到开封三槐。宋代兵部侍郎王祐在后汉后周时就名声显扬,后侍奉宋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可是最终因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官场失落后,他在院中种下三棵槐树,发誓说:“我王家子孙一定会位列三公!”并为此立下家风家规,以激励王氏后代要立志进取,不懈奋斗。其三子王旦果然不负父望,后为北宋丞相。其孙懿敏任直谏事。曾孙王鞏崇尚道德而善诗文,以此继承家风。“王城之多,晋公所庐;郁胡三槐,惟德之符”。所以当时的著名文人苏轼会对王氏祖孙和家族极力称颂。
千百年来,无论王氏多少个世代,无论身在何处的三槐王氏子孙,都能秉守祖训家规,耕读传世,奋发进取,以德立族,以孝事亲,以勤持家。
《淮安王氏家谱》全书约30万字,记录了王氏三槐堂淮安这支的发展轨迹和主要轶事。全书包括谱序、始祖、各房世系、大事记、史话等重要内容,还主要记载了明朝年间,三槐后裔的江苏淮安开始祖一世公王小峰,其为东林党人,为躲避宦官魏忠贤追杀而从无锡王巷迁到苏北安东(现在的涟水县)隐居,成了王姓这支的始迁祖和一世公。小峰公,又名启运,字驭六。《淮安府志》《安东县志》有载:“安东,王启运,字驭六,崇祯己卯举人,博学工书。”他娶涟水孝廉任杭州知府嵇宗贤之女为妻,不久妻逝。继娶胡氏,生有正宇、丽宇、乾宇三个儿子。王姓在淮安和涟水是个大姓,瓜瓞绵绵,当年最兴旺的8大房都有传下后人,而且家族空前繁荣。并立有自己的家族家规。刚出版的《淮安王氏家谱》中,最重要的是收录了《王氏族规》,内有“祖训”“家训”“家规”“规戒训诂”等条项。如“祖训”中有忠、孝、勤、俭四字,包括上而事君,敬父如天,日出而作,量其所入等内容。“家训”中有教子读书,非望子弟早贵,而在定志,将来不失足。读书明理,发愤为学等。“家规”中有不准虐待父母,不准歧视兄弟,不准放荡行为,不准铺张挥霍,不准沽名钓誉,不准好逸恶劳,不准窝赃庇奸等。“规戒训诂”中有顺父母,睦兄弟,和宗族,务勤俭,勤耕读,谨丧祭,慎嫁娶,安本分,禁非为等。这些族规家训,是千百年来王氏家族发展繁荣、安命立身的根本。
三槐淮安涟水的王姓这支子孙一直以来,恪守家训,以耕读传家,发奋上进自励。家学渊源深厚,历代都有读书人。一世祖王小峰为举人,1639年,明崇祯己卯诏举,官府以孝廉应诏,小峰公不就而赴应天府乡试得中,选拔进京参加会试而途中病逝。《淮安府志》和《安东县志》都有记载其博学善书,所著有《露涛》《天阿》《唐书》等著作传世。并有载其著名的“咏涟八景诗”10首,意境优美,寓意高远,为人称颂。二世祖正宇和三世祖应葵也都是太学生,读书励志,学识过人。历代族人中举人、秀才都有,做官出仕的人也不少,为邑人推重。到我爷爷宝金,人称“金大先生”,一直以教塾馆为业。
王氏子孙一直以祖上三槐故事为荣,严于家规,孝义传家。《淮安府志》《安东县志》记载我一世祖小峰公“性尤亢爽,事亲以孝闻。备棺槥施不能殓者”。是说一年疫病流行,贫穷人无力埋葬死者,他共施棺材五十口助葬。“当道拾遗金,固其缄,访遗主归之”。是说他一年在路上拾到人家丢失的钱,马上封好,找到失主,归还人家。“邑有民妇许氏为恶少所逼,自缢。启运白于官,率正其狱”。是说县里有一姓许的妇人被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爷逼得上吊身死,小峰公仗义出头,申诉到官府,让这恶少被抓进牢里,为这民妇伸了冤。还有三世祖应葵“孝行可风里,无间言”,孝父母事亲人的品行在家乡为人称颂。八世祖昌吉公在家门外南北要道大路旁挖一口水井,让过往的人可在路边井台歇歇脚,洗洗身上的风尘,喝一碗清凉的井水,于是人称这井叫“王砖井”,而远近有名。这些孝义之事,一直为家族后人自豪。还有宗祠上方的“出孝”“入悌”,规范王氏子孙的行为。是告诫后人不要忘了孝悌。王氏家族历来和睦邻里,事亲至孝,尊老爱幼,扶困济贫,所以数百年间,这支王氏宗族声誉远播,为当地人所敬重。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父亲王仕涛在家乡淮安参加革命,出生入死。1950年到抗美援朝,1955年,随军南下福建厦门,1957年转业在闽北光泽安家。记得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父亲讲解有关王氏的家风族规,讲述祖上三槐王氏的轶闻,讲述历代祖先读书上进,孝义传家的故事。教育我们要遵守祖训,像祖上一样,做一个于国于民,弘扬家族的合格子孙。也正是这样,父亲一生爱国爱党爱家,几十年严于律己,勤奋工作,勤俭持家,清白于世,为儿女的榜样。我们儿孙也奋发进取,清廉节俭,孝义为先,不辱祖训家规,不负父母期望。
三槐王氏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其族规家训,耕读孝义、爱国爱家的良好家风,以及历代先贤的榜样,是王姓能一直立于中国博大姓氏之林前列的根本。作为三槐堂子孙的我从心里升起一种对家族对先祖的敬意,同时也让我知道同脉同源的三槐王姓人,应如何传承先祖的家族精神,弘扬家风和宗族的家国情怀,不忘家族精神的正能量。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四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中没有阳光;生命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我的父亲年轻时就读过不少书,比如《红岩》《青春之歌》《野火青春斗古城》《俄罗斯的水兵》《卓娅和舒拉》等,听爸爸讲,他在老家上学时,花4角钱就能买到《列朝诗集小传》。小时候,我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到了晚间,一家四口人趴在被窝里,听爸爸讲故事。
爸爸每次外出回来,总会给我买一些小人书、小画报,每当我考出好成绩,得到的奖励总是书,我的新年礼物也少不了书。空闲时,妈妈也会和我一起看书,时常就书中的故事谈谈自己的见解。于是,在绘画、故事、童话和寓言中,我领悟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在名著当中感受着文学的魅力和做人的道理,逐渐明白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禁止的。
生活的脚步一刻也不会停住,我们一天天长大了,尽管很多事情只能深埋在心底的一个角落里,可是,我们父女读书的经历总是不能忘怀的。我一直没有忘,多少年间,我和爸爸一到晚间就会钻进书房,随便找来一本痴迷的书,啃嚼着,苦读着,书是我们父女俩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在读鲁迅、老舍、朱自清、徐志摩、冰心、巴金、梁晓声、培根、安徒生、泰戈尔、高尔基等中外作家的经典文辞后,深刻体会到里面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哲理,领略着忠信孝悌礼义廉耻。随着眼界不断开阔,我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便提起笔来写些新闻稿件和随笔,与孩子和学生一起分享,感受着生活的其乐融融,以及世界的美好。
2012年2月,我的女儿降生了,顷刻间,我们体验到初为父母的幸福、甜蜜与牵挂。与此同时,孩子的喜怒哀乐和点滴故事也融入小家庭的生活。女儿满月后,白天,我们夫妇二人很少有时间看管孩子,都是我父亲在耐心照看着,自打孩子牙牙学语,父亲就为她买了画册书、人物挂图、《白雪公主》、《孙悟空》、《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等绘本,让孩子翻阅。我发现,孩子听着音乐和读书声就会安静,有时,她会在歌声与读书声中悄然入睡。
父爱如山,父爱似海,父亲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却给了我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