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州楼市限购令
解读苏州楼市限购令
加强版“双限”政策出台后,苏城楼市紧急“刹车”,市场一度陷入沉寂。不过,经过一个多月消化,市场渐渐有了动作——新晋房企逐渐亮相,新项目开盘入市,就连土地市场也挂牌推出了8宗地块……限购下的苏州楼市迎来新看点。下文是小编收集的苏州楼市限购令,欢迎阅读!!
苏州楼市限购令新看点
挂牌8宗地,园区设置基准限价
苏州史上最严限购政策后,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和苏州工业园区土地环保局均于11月18日挂出土拍公告,将在12月20日网上竞拍8宗地。已经一年多没有拍地的园区,此次也推出了三宗地块。
公告显示,此次挂牌的8宗地块,7宗含住宅用地设置了市场指导价,并根据“8·11”土地出让的有关规定,设置网上竞价中止价和一次报价有效区间。据相关数据计算,此次最高楼面限价为3.15万/㎡,也就是说本次土拍将不会诞生新地王。
值得注意的是,园区2宗宅地还有特别规定——苏园土挂(2016)04地块须至少按住宅计容建筑面积30%的比例配建人才组屋,人才组屋定向销售的基准价格为29000元/㎡;苏园土挂(2016)05地块设置房屋销售基准限价,为40000元/㎡。当该地块上房屋实际平均销售价格高于销售基准限价时,竞得人须按其超过基准限价所增加销售金额的70%补缴土地出让金。
住宅供应大增,纯新盘首开入市
双限出台后,房企获取预售许可证的速度明显放缓。查询《苏州市区商品房销售网上管理系统》获悉,楼市旺季银十仅8项目获证,其中住宅新增供应仅数百套。而11月份至今,已有14个楼盘获证,新增住宅供应数千套,其中不乏给楼市注入了新鲜血液的纯新盘。
据了解,相城区纯新盘——中锐·琅石名筑于上周六在相城区在水一方大酒店开盘,现场人头攒动,成交飘红。中锐·琅石名筑是2016年中锐地产倾力打造的作品,位于相城大道区政府旁,为城市带来传承数百年的褐石红砖建筑风格,打造纯粹的叠加住区,社区内打造南北Z字型景观轴与英国自然风致园林景观,构建典雅、低调的褐石境界,勾勒沉稳、唯美的生活基调。据悉,该项目建筑面积约160-370㎡褐石宽墅加推在即。
市场上动作多了,但销量还没见涨。数据显示,11月苏州成交量连续下滑,已出现“三连跌”,上周住宅成交更不足500套。不过,近期大批住宅房源获批,这意味着苏州楼市会迎来一波开盘潮,届时成交量或许会有所回升。
苏州墓地限购令背后:上海公墓资源15年内将耗尽
清明时节,一则“苏州公墓限购”的消息不经意间“抢了头条”。据报道,三月初召开的苏州市清明工作会议上提出“严禁经营性公墓跨苏州市区域外销售”。还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主要是为了把上海人挡在买苏州墓地的门外。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查阅相关信息发现,苏州市今年的清明工作会议在3月2日召开,或许是因为临近清明的缘故,这条消息今天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有媒体称,苏州墓园限购,受影响最大的是上海人。记者就此事向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求证。
“苏州限购并不是针对上海人,它只是一项无奈的政策,说明现在苏州的可用墓地资源已经到了快要枯竭的程度。”上海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与其说人们担心苏州限购,倒不如说是在忧虑公墓资源不足。”
苏州限购对上海人影响不大
“近20年来,去苏州买墓地的上海人还是有的,不过数目不会多。”上海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早年间上海没有公墓,所以很多上 海人选择葬在苏州。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开始建设公墓后,上海人去苏州买墓地的情况就少了很多。清明期间从上海去往苏州的人流,有相当一部分是早年 间买下的墓园。
记者随后咨询了一位殡葬行业业内人士。他介绍,近年去苏州买墓地的上海人数量并不多,“相反,倒是有不少人选择将长辈的墓地迁回上海”。据他介绍,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海人希望长辈能落叶归根,另一方面也和早年苏州墓园只有20年产权有关。
对于在网络上流传的限购消息,业内人士表示,所谓“新政”并不是新政策。事实上,苏州早在2014年就开始实施“限购”政策,规定一般不向非本地户籍居民出售墓地。在业内人士看来,苏州出台限购政策,应该是出于自身墓地资源紧张的考虑。
担心限购,不如想想如何“节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苏州限购与否,并不是最需要上海人担心的事情。目前,上海等地公墓资源已出现不足,在可预见的将来,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愈加突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各大墓园的可用墓地资源大多还能维持5年以上。如果各种安葬方式比例不变,从全市的角度来说,上海现有的可用墓地资源预计会在10到15年后消耗殆尽。
“不管怎么说,我们总要保证死者能有地方安葬,但是可用墓地总量就那么多,这个矛盾怎么解决?”上海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强调,“最终还是要走节地生态葬的道路。”
在可用墓地资源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使用效率就成了关键。这些年来,上海不断探索推广节地生态葬、海葬等新型殡葬形式。以海葬为例,从 1991年首次推行海葬至今,上海累计已有3.7万余逝者的骨灰洒入大海;年海葬量也从最初的100余具增加到2016年底的32船次、3345具,海葬 占当年安葬数的比例已达到2.7%,年均增长约10%。此外,上海还推出了树葬、草坪葬、生命晶石等多种形式的节地生态葬。
不过,买个墓地让亲人入土为安,仍是目前上海市民选择最多的一种方式。对此,殡葬部门表示,接下来上海将逐步推广家庭合葬墓,以提高单穴墓地的使用率;但另一方面,他们更呼吁“节地生态葬”的理念能更快深入人心。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