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苏教版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苏教版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苏教版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怎么样去制作一根优秀的苏教版《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有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苏教版《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上次阿福去裁缝店做了一件新上衣,结果满意吗?为什么?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如果你是阿福,现在你会有什么样的疑问?

  生1:1米=1oo厘米吗?

  生2: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1米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比划一下。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米究竟有多长?

  生:想

  师:想一想,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确,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把米尺拉直,手要握住住两端,不能握住太多。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1) 每个小朋友手中有一个米尺,请你轻轻的拉齐米尺的两端,(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手臂不要动,手指轻轻一松,放掉米尺,看一看,你两臂伸开的距离就是米。再试一试,同桌合作,一个比量,一个用尺子量。

  (2)测量几步为1米。

  (3)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

  生:手臂,3步的长了来表示

  (二)感知一米的高度。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竖着放,从地面到墙上的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请大家估计一下,从老师脚底到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呢? 同桌两人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质疑:为什么都是1米的高度,都是从脚底量起,到老师的腰这里的高度是1米,而到这位同学下巴的高度是1米?

  生:一米的高度是相同的

  (三)联系生活。

  师: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屏幕的宽,黑板的宽,门的宽,桌子的宽,课桌的宽等)

  师:我们量一量自己估计得准不准。(请两名代表分别量一量)

  (四)联系估测。

  师: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天天带着米尺,如果身边没有米尺,你能用什么方法来估计物体的长度呢?

  生:手臂伸开的长度差不多是1米,量一量就能估计出来了,我们刚才步测3歩大约1米,我们可以走一走,看大约有几个3步,就有多少米。

  师: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都非常好,这样看来,我们身上又多了好几把尺子呢。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些尺子来帮忙测量一下吧!可以怎样测量,请在空格内打对号。

  师:通过联系,你发现了什么?

  生:估计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手测量,估计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步测更合适。

  (五)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在用软尺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仔细观察软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0-100,有刻度。

  师: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发现。

  出示课件。

  (1)领生观察,课件出示刻度:0、10、20 ……100cm

  100cm(1米)

  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在1米的下面写着100厘米。所以我认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的发现。板书:1米=100厘米

  师: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1m=100cm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现在能解决了吗?

  生: 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2)认读刻度。

  我们通过观察软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软尺上的刻度会读吗?

  课件出示:0—30cm

  0—42cm

  20—40cm

  三。自主应用。

  师:刻度读熟了,我们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现在看看谁的反应快。我说长度,你打手势。

  2。穿越隧道。

  迷惑隧道。连一连

  课桌的长 比1米少得多

  铅笔的长 比1米多得多

  教室的长 比1米多一些

  信心隧道。连一连

  课桌的长 28米

  铅笔的长 10厘米

  教室的长 1米30厘米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教学了《厘米和米的认识》,主要是用尺子量课本、铅笔盒、可桌的长度等,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可是在作业中,常会碰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作业:“一棵大树高5厘米”、“小红的身高130米”、“床长2厘米”……这样的错误。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长度单位这个概念,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什么东西是厘米、米呢,学习之前可能听说过,可究竟一厘米有多长,一米有多长,学生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在教学时应当重视计量单位观念的形成,并将这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

  《厘米和米》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是建立1厘米、1米的表象。根据我的观察,很多孩子之所以在这部分有欠缺,主要就是开始接触长度概念时,没建立好直观印象,而要让孩子建立好这种表象,操作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米和1厘米有多长,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所以,在教学中我让他们先用眼睛观察1厘米,再闭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最后睁开眼睛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根据对1厘米的印象估计自己的手指、手掌、文具盒、橡皮、练习本等的长度是几厘米。在建立1米的表象时,主要是利用张开双臂比划1米的长度,除此之外,我还用米尺测测1米到学生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到脖子的、有到胸的、有到嘴巴的等。于是学生们也知道了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一些,也是100多厘米。最终联系大人的身高,让学生明白了大人的身高一般都是2米不到、1米多,那么门必须比人高,床必须比人的身高还要长,这样的门大家都能进出、这样的床大家都能睡。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用身高作为参照物,不太可能再出现:床长2厘米的的错误,当我出示“大树高4厘米”的纠错题时,学生们早已笑的前仰后合,用手指比划着4厘米长,说:“大树才这么高,还没一张叶子长呢。”看来学生对于1厘米和1米的表象建立已经很清晰了。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正确率将会大大提高。

  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将身边的事物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去实践、去体会、去感悟、去思考的平台,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

768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