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这是一个具有何等功勋的人物啊?下面请欣赏学习啦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希望你能够喜欢!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三、教学内容:

  两弹元勋 邓稼先

  四、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第二课时: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第三课时: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完成课后作业。

  五、课前准备: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解放前,由于我国科技落后,一直保守帝国主义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有学之士怀着一颗报国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我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

  1.两弹指什么?

  2.什么叫元勋?

  3.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

  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

  (三)自学课文: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

  1.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

  3.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这课介绍了邓稼先的什么?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励、踏、须、炮、投、况、(弹)、缺、爆、炸、捆、替、呼

  2.启发问题 :

  1)谁能把这几个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课文组成词语并理解词义?

  鼓励——激发、勉励。(造句)

  聪颖——聪明。

  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赤子——对故土有感情的人。

  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

  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爆炸。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

  奔走相告:急走,跑着互相转告。(造句)

  欢呼雀跃:欢乐地呼喊,高兴的像雀儿一样跳跃。(造句)

  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与世长辞:人去世。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造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导入:

  同学们,这篇课文题目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从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是怎样介绍邓稼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课文:

  指名读,边读边体会,看有什么新的理解与问题。

  2)填空:( 目的:检查同学自己读懂课文的能力)

  ①默读课文

  ②填空

  A这篇课文的两弹在文章中指( )和( )

  B逐段阅读后,你认为这篇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作者分几个阶段进行介绍?你能用最概括的语言写下来吗?

  C 你认为这篇课文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

  ③小组讨论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三)深入学文

  1对学生填空,用学生的概括板书

  求学 受命研制 患病去世

  2集体汇报

  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给你的印象最深)

  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学生先回答哪部分就先学哪部分。

  引导学生体会:

  1)求学部分:(1——2)

  (热爱祖国、勤奋刻苦)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

  小结:爸爸的影响与教育,奠定了邓稼先热爱祖国的基础。他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使他更坚定了要报效祖国的决心,这成为他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学业有成后毅然回国的强大动力。

  朗读课文

  2)受命研制部分:(3——9)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默读课文,在书上批批画画。思考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有一点说一点。理解后读书

  1)虽然他研究过核物理,但原理与原子弹之相差太远。

  2)答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的苏联迟迟不交货,撕毁了合同,撤走了专家。

  3)必要的资料缺乏,甚至不知上哪去找。

  4)当时中国完全不具备实验条件,然而许多必须了解的东西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弄明白。

  5)他们要计算旁人难以想象的庞大的数字,当时只有手摇计算机。

  6)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异常危险,尤其是插雷管,万一发生问题就会化为灰烬。

  朗读3——9自然段。

  小结:这一切困难都说明,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重大,邓稼先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3)患病去世部分:

  重点体会他所说的话。从中看出他对祖国的热爱。

  朗读。

  (四)总结

  朗读全文。

  回顾全文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邓稼先胸怀报效祖国之志,忘我的工作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使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3. 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汇报。

  (二)新课:

  1朗读全文

  2扩展:

  1)请同学介绍时代背景

  2)请同学讲邓稼先的故事

  3)把收集来的原子弹、氢弹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3完成练习册的作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原文

  1985年7月的一天,在解放军三○一医院的走廊上,国防部长张爱萍正焦急地等待医院的化验结果。几天前,他的亲密战友、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被诊断为癌症。他多么希望这只是误诊哪!

  几分钟后,化验结果再一次击碎了他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张爱萍握着化验单的手颤抖了,他走到邓稼先的床前,难过地问:“老邓,有什么要求吗?请尽管提出来。”

  邓稼先微笑着说:“没有。组织上不要再为我麻烦了,也不要给国家再浪费了。”

  在场的人都哭了。邓稼先却平静地对妻子说:“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三个月后,北京红叶正浓,到处是秋天的景色,到处洋溢着国庆的欢乐气氛。邓稼先被深深地感染了,对警卫员说:“走,去看看北京。”

  他们悄悄溜出了医院,伴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邓稼先身上挂着导尿瓶,穿着土里土气,不时亲热地向陌生人微笑。拥挤的车厢内,谁能知道这位瘦削、虚弱的老人就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哇!

  久违的天安门广场,终于在他们面前出现了。邓稼先显得异常兴奋。他走走停停,一切都那么让他陶醉,让他迷恋,也不由得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1950年6月,他与“留美科协”总会的人们聚集在邓肯湖畔,大家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畅谈对新中国的向往。

  两个月后,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那一年,他只有二十六岁。

  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那一次,他只带了两样礼物:几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和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一件是要送给他朝思暮想的父亲,另一件准备送给他日夜思念的祖国。

  八年后,他真的用上这些知识——研究原子弹。从那时起,他告别了妻儿,离开了温暖的家。为坚守国家的保密制度,他不能同亲人通电话,也不能写信。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

  那是建国后中国最为困难的一段历史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公开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领头人,他多次向同志们表示:

  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罗布泊腾空升起了一朵蘑菇云,全世界都为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所震惊。此后,他又马上投入到氢弹的艰难研制工作中去了。?

  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往事仿佛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还是那么新鲜,那么让他激动不已。望着共和国的旗帜在祖国蔚蓝色的天空高高飘扬,他的胸膛涌动着强烈的自豪感。

  但是癌症扩散的阴影,又将他拉回到现实中。他预感到这是最后一次来天安门,最后一次向共和国国旗告别了。

  警卫员心疼地问他:“您……能行吗?”

  邓稼先点点头,说:“怎么不行?你不知道今天是国庆节?”

  说完,邓稼先从远到近,从东到西,围着那杆国旗奔跑起来。那种喜悦之情,真像孩童一般。他轻声低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举手致意,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全部交给国旗。这是一颗科学家的心,永远鲜红,永远跳动。啊,国旗,这是他的心之旗。

76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