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

  《叫三声夸克》是一篇介绍物理知识的说明文,知识性较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2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欣赏。欣赏有关物质构成的视频,对物质组成有直观认识。

  今天就来学习相关的文章《叫三声夸克》。

  二、作者简介

  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现任版权部主任,1999年4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兼职教授,现为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近400余万。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三、文体介绍

  这是一篇介绍物理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三大要素是: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有三大顺序和六小顺序:学习说明文时应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理清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等)三种大顺序和逻辑顺序中的六小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理解八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八种说明方法

  四、字词处理

  驱使(qū) 妙处(miào) 泄气(xiè) 禁闭(jìn)

  隧道(suì) 电荷(hè) 丁肇中(zhào) 猜测(cè)

  驱使:推动。

  妙处:好的地方。

  泄气:泄劲,失去信心和干劲。

  禁闭:把犯错误的人关在屋子里让他反省,是一种处罚。

  隧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道,也叫隧洞。

  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一语双关:一句话中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

  五、课文分析

  (一)结构划分

  第一段(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

  第二段(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第三段(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

  (二)课文分析

  1.第一段中,以盒子为比喻有什么用意?

  讨论明确:

  文章开头以盒子为比喻主要是为形象说明物质结构由大到小依次包含的特点。这样就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从而对陌生的物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以礼品盒为喻,引出说明的话题。“最里面是什么?”总领全文。

  2.作者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是什么?说明的顺序是什么?

  讨论明确:

  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依次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

  3. 介绍夸克这种超微粒子发现的过程和顺序是怎样的?

  讨论明确:

  文章重点介绍夸克这种超微粒子发现的全过程。这部分的内容,是按由假设到证明的顺序来写的。先写美国科学家盖耳曼发挥想像提出了“夸克模型”,并说明了“夸克”这个名字的来由,接着写许多科学家为找到夸克所进行的艰苦研究。这部分的内容写得十分丰富而又有变化。既写出了研究中的收获,也写出了研究的艰难(“人们有点泄气了”);既写了能证明夸克存在的根据,又写了仍不能解释的许多疑团。文章行文也富有波澜。

  4.第三部分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时运用的四个疑问句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

  文章的结尾接连用四个问句提出问题,告诉读者夸克的证明还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结束,留下了许多思考,激发人们关心和探索这一问题的兴趣。最后一句呼应文章开头,同时也是对前几个疑问的一个形象的概括。

  六、作业布置

  探究课文结尾,鼓励想象,发表见解。提出新的疑问:课文最后写到“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对你有什么启发与认识,为什么?

  进行联想式的片断写作训练,200字以内,把自己的大胆想法写出来。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二)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结构划分

  第一段(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

  第二段(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第三段(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

  2.导入:欣赏视频,继续学习课文。

  二、语言品析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自古以来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了。

  (2)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3)把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

  讨论明确:

  说明文中的一些副词的使用恰恰是为了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这些词语反而不实际,不准确。

  (1)不能删去。“自古以来”强调了时间的长远,突出说明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这种认识的根深蒂固。

  (2)不能删去。“大约”表示估计,删去后就表示确数了。

  (3)不能删去。作者以“好像”一词从人们对“基本粒子”的命名推断出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又趋于固定,去掉“好像”,就没有推断意味了。

  2、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

  品析:

  前句中“又”字,表现了科学工作者层层深入地探索物质超微粒的过程,呼应“盒子里还有盒子”句,后句同时又形象地说明强子内部有结构,这仅是一种科学的想像,有待证明。

  三、难点突破

  1、“夸克”是什么呀?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

  讨论明确:

  “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为什么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

  讨论明确:

  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

  3、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读完课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4、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

  “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

  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5、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夸克。

  四、主旨归纳

  这篇文章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科学精神,给人们以启发。本文是说明文,自然以说明有关知识为目的。但文章在客观说明的过程中,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精神。人类对物质结构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夸克的发现和证明更体现了科学家们身上可贵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应首先认真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去探索科学秘密。

  五、写作特色

  1.语言通俗形象,结构严谨。

  这篇文章通篇语言平实明白,几乎口语化的表达使本来抽象的物理论知识显得十分通俗易懂,比如:“还测定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带有什么样的电荷,如何自旋(左旋还是右旋),寿命多长,就像调查户口似的,记入了档案,再加以分析。”

  文章开头从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

  文章的结构也以这一比喻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入题,结尾仍然紧扣它收笔,中间每一部分内容的引出都仍以这个比喻作为过渡。“到了十九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促使人们思考,是不是盒子里还有一个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盒子里装盒子,发现的盒子已不少了,按顺序是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穿针引线,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多层次的复杂分类。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比如比喻、举例等。但最主要的是分类说明。这是由文章的说明内容决定的。

  文章的内容是以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物质结构,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只有恰当地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而且,许多新的成果是在原来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这个分类的层次就显得比较复杂。

  多层次的复杂分类,所以能说得如此明白:一是运用设问句,例如:“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夸克吗?”这些疑问句把问题不断引向深入。二是用关键字“又”字,体现说明的深入性。例如:“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问题”,“又唤起了寻找夸克的热情”,“对夸克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又有了一种说法”,“夸克又可以分成3个组”等。表示科学家对夸克认识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六、畅所欲言

  这篇课文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着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需认真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去探索科学秘密。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想,让我们畅所欲言,相互启发。

  1.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

  2.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

  3.你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做怎样的人?

  讨论明确:

  1.发现夸克花了近一百年。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坚持不懈,能够吃苦。

  2.提出假想——研究——证实。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

  3.科学家们。(或善于探索之人)

  七、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很多新知识。同时,了解了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我们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热门文章

47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