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1
一、 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搭配
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搭配因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组建好的合作学习小组间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教师要注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他们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
二、 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1.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发现的过程、探索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挥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的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启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3. 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在小组合作实践问题上,要尽量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问题,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操作才能完成的内容,培养合作探索的习惯。
三、 组织合作学习的策略
1. 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并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2. 适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3.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要“得力”。所谓“得力”是指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有思维含量,又要有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桃子”,接受知识要用内因促使外因的转化,小组合作提供了这种机会,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激发学生数学潜能,给予得力的指导,让学生合作中正常运转,自动内化发展成熟。
4. 研究的材料要有新颖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首先要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钻研上来,这就要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具有“新、活、趣”的特点,使学生感到知识的新奇,觉得有探究的价值,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交往与交流的重要形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或工具等,使学生的合作继续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2
一、操作要规范。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般来讲,小组由4人6人组成。目前,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不尽相同,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二、分工要合理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解题的能力不同,在具体教学中我用得最多的是分层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不同层次任务,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题,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有时还可以每4个人一组,一组有4条层次不同的习题,有时还可以共同解题,某一同学做题时其他同学予以帮助指导,最难的题目经过讨论如果仍未解决时可向老师提问,老师向全班同学征询解题方法,这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三、 效果要共赢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不能“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
其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
四、形式要多样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也是比较实用的学习形式,但课堂讨论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也会渐渐对讨论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失去讨论的热情,这就要我们老师采取多种讨论的形式,常换常新,让学生总是感到新奇,永远有参与的激情。
方法一:讨论前,先让小组的成员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讨论时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以形成集体的意见,讨论形成的集体意见可以轮流由小组成员报告。
方法二:在小组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时,强调要尽量提出不同的意见,在相互争论中报把问题辩清楚。
方法三:互相提问。小组间互相提问或者男女同学互相提问,。现在我们教学中常常没有学生提出问题,而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学生没有创新与探究,总是满足于老师所讲的,这就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
方法四:经常变换小组。在课堂讨论中,将小组的成员动态编排,不总是一直由这几个人一个小组,而是经常变换。有时让男生固定女生流动;有时让女生固定男生流动;抑或某一组固定,其他组流动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新鲜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不断有机会了解更多学生的观点,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个别学生控制作用,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五、 角色要转换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 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