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学方法
九年级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何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爱好,引导他们学好物理知识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九年级物理教学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物理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巧妙应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灵感的源泉,通过诱导以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具,提高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习的心理需求,变 “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实验:在烧瓶里装些凉水,在水中放一条小鱼,给烧瓶颈上端加热,上面的水烧开了了而下面的鱼依然在游动,中必教师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去观察、思考,去寻找答案。
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实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起学生不洞悉其中真谛不肯罢休的求知欲。
1.2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感性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的条件,指导他们的观察方法,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和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敏锐性、深刻性、精确性,逐步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如,在讲杠杆、支点、力臂,并从实物中找出杠杆,分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感到有很大的难度,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用一个可动幻灯片 ----用铁镐撬石头,在彩色、可动图片的吸引和教师的实验操作下,学生顺利的找到了支点,动力作用点、动力臂,阻力的作用点,阻力臂,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3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会影响学生高中乃至大学物理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他们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学习,而不善于学习抽象的内容,初中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和运用物理方法的基础,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抽象概括的产物,因此教学中要采用大量学生已具备的感性知识,对缺乏感性认识的则配备演试实验,并用浅显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思维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如力的概念教学时:
(1)一边举例演试,一边板书,说明力的作用。
人提一桶水(人对一桶水用力)马拉车(马对车用力)手压桌面(手对桌面用力)磁铁吸铁块(磁铁对铁块用力)在上述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和综合把人、马等抽象概括,称为甲物体,把一桶水、车等称为乙物体,把提、拉等称为力的作用,这样就得到甲物体对乙物体的提、提、推等作用,就是力的作用。
(2)让学生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问:用手拍打桌面,手对桌面施力,桌面对手是否也有力的作用呢?
再让两个学上前作扳手腕表演,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以加强学生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
1.4指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现代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而且会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如何解释各种物理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1.4.1挖掘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例 1:“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隐含条件为:通过两用电器的电流相等。
例 2:“一天平两边分别放一铁块和铝块,天平平衡……”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质量相等。其隐含条件为铁块和铝块的质量相等。
1.4.2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顺藤摸瓜。
如:一块冰浮在盛水的容器中,当这块冰溶化后,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由冰浮在水面知:冰受到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 F浮=G冰)。很多学生得出以上结论后,会感到离要解决的问题甚远而放弃,教师应引导学生再认真审题,找出除了“冰浮在水中”外,还有“冰溶化后”这个条件,冰溶化后就变成水了,那么冰溶化前和溶化后的重力相等,那么就有以下关系:F浮=G冰=G冰化水 , p水.gV排=p水.gV冰化水 , V排=V冰化水 , 即冰排开水的体积和冰化成水的体积相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2.感情的真诚输出
课堂教学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的爱心。物理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和谐渗透对认识智能目标的达到起着催化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捧出爱心,倾注爱意,唤起学生对物理的喜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保持学生高昂情绪,挖掘学生物爱学因素,陶冶学生爱美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促使学生智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在教师充满爱心的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就会产生感情的迁移,从而 “亲其师,信其道”,又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正确形成。
九年级物理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还有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2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要研究它们的规律,可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磁场的存在等, 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电阻、密度等。还有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转换成测大气压支持水银柱算的压强;测
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看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3放大法
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动、响度的影响因素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或乒乓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4累积法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相同纸的厚度再将结果除以100,这样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
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
5类比法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
6理想化物理模型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
比如: 磁感线,它是不存在的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些曲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液柱,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光线,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
9科学推理法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10比较法(对比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11分类法
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
12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
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1比值定义法
如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14多因式乘积法
如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15逆向思维法
如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