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高一文言文学习比初中不一样,除了背诵,积累语言材料外,还要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和语句的相关知识。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学好文言文呢?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
一、“三多”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预习和复习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 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三、了解句式和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语序、省略、句子格式等方面,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了解并掌握这些文言知识,我们首先应从各种特殊句式,基本结构入手。
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二
一、推断句子成分
与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也有一定的语法结构,除个别的文言特殊句式外,大部分与现代汉语相同,尤其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同学们就可 以从语法结构入手来推断词语意思。通过语法知识我们知道,主语、宾语往往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动词、形容词,而定语则多是形容词、名词、代词,状 语往往是副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意思。
二、要学会学习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文言文不外乎翻译课文,因此,上课时一般不怎么爱听老师的讲解,更不会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满以为参考书上什么都有,根本用不着操这份闲心,抱着参考书不放,一切唯参考书是听。一旦关上参考书,他们就像一个失去拐杖而又不会走路的孩子,收获的是一脸的茫然,因此,我们要科学的使 用参考书,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借用一下,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投机取巧都只能是徒劳和枉然。
三、重视归纳和积累
一般说来,初学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 式、成语典故、重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单项都可以自行规定一种特殊的符号,以提高学习效益。当然,无论做什么整理,都必须积累相应的例 句,否则,你的知识点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
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
高考重点考查的有实词、虚词、句式和翻译。因此,这几项是高中阶段学习文言文的重点。
一、实词学习:高考大纲要求高中阶段掌握120—150个实词。
首先,实词的学习要以平时积累为基础。大量背诵实词含义和例句,因为文言实词都是一词多义,所以增加了学习难度。
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实词知识点太零散,所以不能完全依靠押题、猜题来解决问题。因此,同学们需要在大脑中储备足够的文言词语,记住它们的常见义项,这样我们就会在解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记住一些典型的例句。这些典型例句就像典型例题一样,在关键时刻可以帮我们扫除阅读障碍。
高考文言实词,大多都能在中学课本中找到实例。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熟读典型例句,记住常见实词的多个义项,在实际运中总结经验。
第二、做好归类整理工作:依据考点,分类整理各种实词的语法现象,掌握规律。
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我们在复习时可以按照这些分类进行整理,把握各类词的特性,以便迅速而牢固地记住。
当然,文言实词的学习除了注重积累之外,也讲究一定的方法。而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方法,可以增强我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其具体方法有:
1.根据语境推断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如果同学们只把背过的实词义项机械地搬到句子中,往往不能表达意思。原因就是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它的特定意思,因此,同学们除了在背过常用实词的基本义项外,还要学会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实词。
例如: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句中的“去”是一个常用字,今天的主要意思是指“到……去”。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还有“距离”、“离开”等意思。如果按今天的意思理解,则本句会译为“也就到……去了”。根据语境判断这是错误的,在秦军撤退之后,晋军无法攻击郑国,因此也就撤军了。所以,这里的“去”应是“离开”。
2.通过句子成分推断
与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也有一定的语法结构,除个别的文言特殊句式外,大部分与现代汉语相同,尤其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同学们就可以从语法结构入手来推断词语意思。
通过语法知识我们知道,主语、宾语往往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动词、形容词,而定语则多是形容词、名词、代词,状语往往是副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意思。
例如:轲既取图奉之,发图。(《荆轲刺秦王》)
句中的“发”词义众多,有“头发”、“挖掘”、“开启”、“发射”等。在本句中,“发”字站在了谓语动词的位置上,其后的“图”是其宾语,指的是“地图”。根据语境,“发图”的意思是打开地图,因此“发”应理解为“开启、打开”。
二、虚词学习
与现代汉语一样,文言虚词在句子中也起语法作用,也就是起组织句子和句群的作用。高考主要是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所占分值并不高,但是,如果不懂虚词则不可能分清句子结构,也就不会读懂整篇文章,进而影响各种试题的得分。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虚词学习方法,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首先要分清虚实。
文字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实词的出现早于虚词。大多数虚词都是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的,因此,好多虚词既有虚词意义和用法,也有实词意义和用法。如“莫”,这个字用得最多的是否定副词用法,而这个字的最初意思则是实词“日落”,即现代汉语的“暮”,是个会意字。在文言文中,“莫”这个字兼有两种用法。“所”有实词意义“处所”,也有虚词用法,放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其次要辨明词性。
文言虚词是个大的概念,它又具体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现代汉语属实词)和兼词。因此,对于同一个虚词,我们还要弄清它的具体词性。如“以”,无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这都是个出现频率比较多的虚词。它有两大词性,一种是作介词,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中“以”就是介词“拿”、“用”。另一种用法是连词,如“作师说以贻之”句中的“以”就是连词,相当于“而”,译为“用来”。除了“以”之外,好多常用虚词的词性都很复杂,比如“之”有代词、助词和动词的用法,“其”有代词、语气副词的用法,“焉”有代词、兼词和助词的用法等。
三.句式和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语序、省略、句子格式等方面,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了解并掌握这些文言知识,我们首先应从各种特殊句式的基本结构入手。
例如,文言文的判断句与现代汉语明显不同,现在汉语往往用判断动词“是”表示判断,而文言文则常用“者”、“也”等虚词表判断。比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就是判断句。文言文的被动句形式比现代汉语多,除了用“被”表判断外,“为”、“为……所”、“受”、“于”、“见”等词语也常常表被动。比如“吾属今为所虏矣”就是被动句。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分多种,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它们各自有自己不同的特征。省略句在文言文中也很常见,古人用语极为简省,所以常常出现省略句子成分的句子。这样的句子要靠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
对于文言文翻译,把大意翻译出来是不能得到高分的,只有把得分点翻译出来,才能得分。在高考阅卷时,阅卷组长往往把文言文翻译部分分值分派到被译句子中,以知识点的形式让阅卷老师有点可依,有分可给。这些占有分值的文言知识点就是得分点,这些得分点往往就是实词、虚词和句式。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努力把得分点找到并准确译出来,唯有如此才会提高我们翻译句子的含金量,拿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