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
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
初一语文的第一课学习什么内容?还在适应中学生活的孩子应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大家从儿时起就开始接触中国古诗,你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儿时的启蒙诗。你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诗歌?(归纳诗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走进诗的世界。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朗读诗歌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并安排各种形式反复诵读以帮助记忆。
2.作家作品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26岁时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有《王子安集》。
3.品味赏析诗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这两句气象开阔,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同是宦游”是说二人皆为“宦游”,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尤为可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此句在安慰杜少府的同时,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古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此诗一反送别诗缠绵悱恻的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4.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离别之情,但由于诗人开阔的胸怀,完全没有给人一种因离别而悲伤的情调,而是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坚贞信念和对世事旷达的情怀。堪称古代送别诗中上乘之作。
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诗歌,体会了诗中之情,诗中之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在唐诗的世界中徜徉。
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中亚的碎叶城。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浪漫主义诗风的典范代表。李白、王昌龄同为盛唐著名诗人,二人友谊深厚。这首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谪为龙标尉后所作,大约作于天宝八年(749年)。王昌龄的诗歌久负盛名,但仕途却很坎坷,曾“屡见贬斥”。天宝七年,又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李白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好友的安慰与情谊。
2.朗读背诵
3.品味赏析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五溪指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其生活条件艰苦。王昌龄从江宁启程,要沿长江逆水而上,过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和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王昌龄知己甚众!在众多的知己中,李白这种无私的声援、坚定的信赖和诚笃的友谊,不仅给王昌龄以温暖,而且也给了他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王昌龄后来在贬所曾写了《送柴侍御》和《龙标野宴》两首诗,都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前一首写道:“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后一首写道:“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这两首诗中都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大概王昌龄也从明月中看到了李白、常建诸诗友遥寄给他的友好声援了吧?另外,从王昌龄这两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李、王的交情之笃,互相了解之深,志趣爱好之接近,不然,诗中的“明月”怎能起到两相慰勉的神奇作用呢?
4.小结
这首诗歌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古时由于封建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一些文人往往为仕途的坎坷而叹息,更有为“左迁”而“黯然神伤”者。但李白却一反俗念,视仕进为其次,而将“人生贵相知”、珍视友谊放在首位,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
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