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高中怎么学历史

时间: 威敏1027 分享

  历史是门严肃的学问,严肃得甚至近乎枯燥,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学,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高中学历史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学历史方法

  1.设身处地法,就是设想自己是生活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某一历史人物,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的一种学习方法。

  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等总是有其时代特色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怎样才能把这种情境再现出来,让我们回到历史中看历史应如何发展下去才符合当时发展趋势呢?

  (1)应借用图片、音像材料等直观教具,创设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情境”,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历史感”,为实现“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历史角色提供条件。

  (2)面对此情此景,揣测当时的国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会有什么样的感想?比如日本明治维新:当时日本处于日益落后的封建幕府统治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水平有一定的发展,外国侵略不断加深,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等等。针对这些情况,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派想把日本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跳出内忧外患的圈子”,应该怎样着手呢?

  (3)结合此发展情况思考,如果我是当时的某某,我会采取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如日本明治维新,如果我是日本天皇,如何进行改革才会使我的政府站住脚根,才不会被外国侵略?

  (4)归纳、总结教材,把历史人物的做法提炼出来,看看真正的史实是什么,历史人物到底是怎样做的,从而验证鉴别自己的设想。然后进一步思考:历史人物的这些措施,哪些是我没有想到的?有没有应该做到而明治天皇等没有做到的?明治天皇等的做法有没有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评价改革措施打下了基础。

  (5)评价判断,形成结论。

  2.角色换位法,就是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正反两方面的特征全部或部分换位后进行思考。

  我们以学习“美国内战”为例。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独立后南北双方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我们将南北双方换位,进行逆向设问:假如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那么南方能否允许北方奴隶的存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需要市场、原料和自由劳动力,此其一。其二,北方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实力强大和人民支持。我们仍将南北双方换位后进行逆向设问:假如北方弱小、南方强大,那么北方还会取胜吗?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只是情况要更复杂,更因难些。因为资本主义经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北方取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而,我们还可以得出更深一层次的结论: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者,任何背离民心者,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高中历史学习中需掌握隐性知识点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二、跨章节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

  三、插图中的隐性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性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1912年。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告诉人们由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帝国主义瓜分下的非洲"图上,表明了19末世纪末非洲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这两块"干净"的土地。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性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如1993年试题的"榷场",注释为"收税贸易市场"。《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

  六、年表中的隐性知识

  年表中的隐性知识隐蔽于课本后面的大事年表中,本来大事年表中的时间史实,是每一个学生非死记不可的重点。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又如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言下之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

  七、文字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文字表述技巧上,稍不注意,就谬之千里。如"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使用"。一个"已经"否定春秋开始用铁的观点。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具体哪朝哪代?没有讲,否定了唐时发明火药的说法。"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办了一些和民用有关的工业……作为军工业的辅助"。一个"同时"加"辅助",否定了"洋务运动60年代的军事工业为主,70年代以民用工业为主"的说法。

  八、悟性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点,紧扣大纲,对教材若即若离,全凭学生对所给信息的领悟,对教材活的理解。如"1914年,欧洲爆发了帝国主义大战,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教材的这类表述,你看出中日交战了吗?没有。日德之间呢?实际上打了的,打败了德国人,才能把德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里的铁路和地盘占为己有。
猜你感兴趣:

1.高中文科历史要怎么学习

2.高中的历史应该怎么学

3.高中的历史要怎么学

4.高中怎么学好历史

5.怎样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

6.高中的历史要怎么学好

高中怎么学历史

历史是门严肃的学问,严肃得甚至近乎枯燥,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学,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高中学历史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学历史方法 1.设身处地法,就是设想自己是生活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某一历史人物,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6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