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态度 > 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总结

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总结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总结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而且每位同学都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同学们首先就要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总结篇一

  1、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态度虽然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目标等紧密相关,是决定学习态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学习氛围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也是培养学习态度的因素之一。一个奋发进取的团队、集体,对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大有裨益的。

  2、应建立可达成的学习目标

  目标有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之分。任何一种有导向指引功能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经过激烈的心理冲突。如在制定过程中不求实际,为制定目标而制定目标,不但会丧失目标所潜在的驱动力,而且会挫伤人本身的积极性和热情。只有通盘考虑,才能制定出适时的目标,只有目标适时,学生才会对目标充满信心,并能竭尽全力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在目标实施过程和达成中感受成功的快感和满足。从而更进一步认同目标,达到产生使学习成为自觉的内化行为。

  3、应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学习动机的发展会引起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一样 对学习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在挫折和困难中披荆斩棘,完成学业,实现真正的素质提高,也才会为今后进行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性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应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要想乐于从事某项工作并竭力达到预定目标,首先应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将兴趣逐渐转化升华为志趣,才能端正其态度。有许多事情,往往要做了之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才会体会到它的意义,才会产生兴趣,培养学习兴趣 的方法很多,只要善于启迪、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日渐增浓。

  5、应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往往与一个人的自觉性紧密相连。坚强的意志表现为:遇事有主见,处事能果断,勇于克服困难,善于约束自己。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将会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迎接新的挑战。

  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总结篇二

  (1)态度系统的特性

  ①高强度态度难于改变

  态度的强度通常与认知的支持直接关联。强度越大,理性的理由也越允分,情感体验也越强烈,因而改变起来也越困难。

  ②高向中度态度不易变化

  一种态度的向中度越高,其也就越接近个人价值系统的中心,相应的认知与情感支持也越多,改变起来也越因难。

  ③有强烈情绪基础的态度不易转变

  有强烈情绪背景的态度,会存在非常强烈的自发的态度改变抗拒反应,使人有意无意地拒绝改变自己的态度。

  ④与个人需要关联密切的态度不易变化

  如果一种态度对象同个人的许多需要的满足与否及满足的可能性相联系,则态度就难于变化。

  ⑵被说服者的人格。

  它包括个体的可说服性、知识、智力和自尊。

  ⑶被说服者的心情。

  心情好的人更易于接受他人的说服。为了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心情好的人在争论出现时不愿去进行较深入的考虑,也不太愿意去追究事情的真正原因,所以易被说服。

  ⑷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

  过多的预先说服会使被说服者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态度变化变得困难。

  ⑸ 个体差异:

  ①认知需求

  高认知需求的人对说服往往采取深层的处理方式,他们仔细分析说服情境中的信息,并尽量确定论点的好坏。而低认知需求的人往往采取浅层的加工方式,他们只考虑并依赖于偶然的线索和简单的规则,如说服者的吸引力或信息的长度。

  ②自我检控。

  高自我检控的人对外界的线索敏感,而低自我检控的人对自己内在的要求更为关注。

  ③年龄差异

  处在这一阶段的人对他人的说服敏感,并且易接受他人的观点。

  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总结篇三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情绪反映。情感在学习态度中具有比认知更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心灵中播下了对某门学科爱或不爱的“情种”以后,不论客观上再如何加强对认知因素的影响,往往仍然坚持原有的爱或不爱的心理倾向。

  从行为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外显行为。它一方面受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将认知和情感这些内在的心理倾向用行为呈现出来,但是,学习态度与学习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一致的,因为认知和情感这些内在心理状态变为外显行为时,常常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如权威势力的干预,学习行为所期待的结果,客观环境条件的变化等等。

  当我们了解了学习态度的本质内涵及其关系后,就不会简单地对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用一个“好”或“不好”予以评价了,就会比较科学地予以评审和指导。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去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积极的乃至最佳的学习态度呢?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工作成绩=动机能力。如果我们借用这个公式来分析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的关系,用学习个体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学习环境、供给他的学习条件、自身的智力和体力、原有的学习基础等因素代换“能力”,用学习态度代换“动机”(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态度是动机的核心因素),那么可以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第一,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相对稳定的“能力”项是个常数,那么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态度的好坏。

  第二,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不能看作相互等同或成正比的关系。如果在某一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的“能力”项的差异很大,那么可能出现学习态度虽然好而成绩还是上不去的情况。按照上述阐明的标准我们不妨把学习态度分为自觉型、兴趣性、说服型和强迫型等四种。但从学习策略上来看,又可分为偏于理解型和偏于记忆型四种;从性格特征上来看,还可以为冲动型和踏实型两种。请学习者不妨“对号入座”,借此认识自己学习态度的现状,找出努力方面。如果我们把学习态度的三个心理因素作为标准,将学习态度的分类统一在同一标准之下,那么学习态度则可以分为“最佳型”、“缺陷型”、“严重缺陷型”和“较差型”四类。现将每项标准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量化,供学习者自我认识学习态度的参考。


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总结相关文章:

1.初中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总结

2.初中学生学习总结与反思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演讲稿

4.关于反思学习态度的作文范文

5.学习态度反思1000字

23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