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制定
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制定
地理二轮复习是建立在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那么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制定?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希望可以帮到你!
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按计划让学生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2、章节检测优秀率达到80﹪,合格率100﹪(含补考);
3、中考目标:力争优秀率、合格率、人平分均达到要求。
二、复习策略: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5月2日——5月14):立足课本,讲练结合,夯实基础
1、这一阶段主要是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考查是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制的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株洲中考》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阶段,我对学生提出个口号:“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抱着地图打滚”。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过三关”:过基础知识记忆关;过基本方法关;过基本技能关。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让学生使用好配套练习。以学生手中中考复习资料《名师引路》和《株洲中考》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资料使用中注意:《名师引路》用于教材复习时的配套使用,要求全讲练,而《株洲中考》用于每个单元的测试,要求全批改。本期每周晚自习一节课教师尽量不占用,让学生记忆及完成练习。
(3)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4)做好培优补基,重点抓好后进生的补基工作:发动班级及任课教师的作用,实现后进生的全面转化。消灭不及格现象。
第二轮复习:(5月15——31日)梳理体系,专题复习。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打破几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剩下的就是强化训练,冲刺中考了。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合理划分的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第三轮复习:(6月1日——中考)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
(3)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4)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以上是我校地理总复习工作的计划和安排,根据复习中学生所掌握情况,可能以上计划要做部分调整。总之,我们将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努力实现学校中考目标。
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二轮复习应以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对主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还要加强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
(1)宏观策略:内容整合,专题归类,试题整编,题型归纳,思维建模。?
(2)微观策略:以题带法,解法建模,题型建模,联系迁移,举一反三。?
(3)教材处理策略: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把握基本原理,做到活学活用;把握重点难点,做到真正理解。?
(4)自然地理复习策略:①理解原理,强化迁移;②构建知识体系,把握逻辑与规律;③通解通法,多题归一,以不变应万变,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人文地理复习策略:根据教材案例,提取地理事物的共性,依据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建立答题线索,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6)区域地理复习策略:运用地理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区域地理复习重点:①区域地理位置的认定;②区域地理事象特征的描述;③区域地理事象形成原因的分析;④区域地理事象变化规律的分析;⑤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的概括。?
(7)归纳总结策略:①整理知识系统,即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②总结规律,即对知识中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进行总结;③分析知识联系,即分析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④概括知识结构,即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⑤比较知识异同,即比较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之处,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格,对知识进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⑥归纳特征,即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掌握地理事物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8)突破提升策略:①回归课本,在知识系统化方面取得新突破;②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在调动和运用知识方面取得突破;③案例典型化,构建思维线索,在知识迁移方面取得突破;④方法系统化,在解题思路方面取得突破;⑤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知识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地理二轮复习建议
1.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分类整理,要用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要解决这种问题,可先从章题或节题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章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语句概括出来,并自己绘制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地挖掘出来。经常进行上述工作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够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2.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包含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物质运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的构建,先要回归教材,从课本目录中提取主干知识,形成章节主干,将主干知识联系起来,然后把地理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与认知规律结合起来,构建合理的地理认知结构。例如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运动规律)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大气运动规律)。建议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①地理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②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③区域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④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等。?
3.按照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整理知识体系?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体系包括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气温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与分布、世界降水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洋流的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等。例如,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①判读南北半球;②判读海陆分布;③根据凸向判读季节;④判读洋流流向、性质;⑤根据等温线判读地形特点等。具体应用:①等温线大体沿东西(纬线)方向延伸,数值沿南北方向变化——太阳辐射是主要影响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洋流是主要影响因素;③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④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纬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单一;⑤等温线弯曲——等温线向高纬(低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等温线向低纬(高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⑥等值线闭合表明该处为局部温暖中心或低温中心(“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中心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中心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4.按照季节整理知识体系
地理事象往往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特别是自然地理现象,其时间变化特征更为明显。因此复习时,可以时间为线索将相关地理事象整合在一起。例如,可以沿着季节更替这一重要线索,将地球运动、大气环境、陆地环境、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工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季节更替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主要包括四季的形成、不同季节等温线图的判读、季风环流的形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水文特征的季节变化、外力作用强弱的季节变化、不同季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环境问题等。?
猜你喜欢:
5.高考地理如何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