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七年级历史第14课检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 凤梅1137 分享

  想要在七年级历史第14课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平时要多做历史第14课试卷的复习。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七年级历史第14课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第14课检测试题

  一、学习导引

  1.官渡之战

  _____年,袁绍与 在官渡对垒。曹军以少胜多。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 。

  2. 赤壁之战

  _____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占领南方,统一全国。 、 组成联军,在 一带的长江两岸与曹军展开激战,结果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_____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 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建都 。

  _____年, 在 称帝,国号汉,历史上叫做蜀汉或 。

  _____年, 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 。

  二、夯实基础

  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著名的有 ( )

  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刘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3.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4.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集团是 ( )

  A.袁、曹、刘集团 B.曹、刘、孙集团

  C.刘、孙、袁集团 D.孙、袁、曹集团

  5.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6.三国鼎立后,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 (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袁绍

  7.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该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 ( )

  A. 曹操 B. 曹丕 C. 司马懿 D.刘备

  9.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

  A.曹操 B. 孙权 C. 刘备 D. 诸葛亮

  1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 ( )

  A.曹操 B.司马懿 C.诸葛亮 D. 孙权

  11.东汉结束的标志是 (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

  C.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

  12.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于 ( )

  A.公元200年 B.公元208年 C.公元220年 D.公元229年

  13.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

  14.官渡之战的性质是 ( )

  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

  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

  15.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

  16.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

  A.曹操建立了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

  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

  17.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19.“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子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 (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0.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他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南北朝

  21.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 )

  A.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

  22.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们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 ( )

  A.以少胜多 B.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三、综合训练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是诸葛亮说给谁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4)材料二中三国之间的关系是:

  25.阅读材料材料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占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请回答:

  (1)写出与材料一对联中涉及到的我们学习的典故(或成语)及战役各一例。

  (2)两则材料都与哪位人物有关?如何评价此人?

  (3)在材料中找出一句最能概括他功劳的一句话?

  (4)请你用一句成语来概括他的高尚品质吗?(或写了一句与他相关的诗句)

  26.阅读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请回答:

  (1)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3)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4)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5)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第14课检测试题答案

  1.C 2.A 3.D 4.B 5.D 6.B 7.C 8.B 9.A 10.C 11.B 12.D

  13.B 14.A 15.D 16.A 17.C 18.B 19.D 20.C 21.B 22.C 23.A

  24.(1)曹操和汉献帝。可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2)刘备。正确。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取得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3)A魏国B蜀国C吴国-(4)三国的关系是并立,形成了鼎立的局面。

  25.(1)三顾茅庐,赤壁之战。(2)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3)“功盖三分国”(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6.(1)魏国、蜀国和吴国。(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3)周瑜,诸葛亮。(4)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结果大败曹操。(5)如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生产的发展。

  27.A 28.A 29.B 30.T

  31.(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吴统治者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我认为他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惟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已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

猜你喜欢:

1.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14课测试题及答案

2.初一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3.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4.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5.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38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