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有哪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有哪些
中考复习备考需要复习什么?一起来看看教师是怎么安排复习课的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一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产生有关现象。
2、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3、知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材分析
重点
1.惯性的应用和防止,2.二力平衡的条件,3.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
1.判别物体受到的平衡力,2.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具
电脑平台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学习方法
听练结合。
教 学 过 程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的适用条件:
在理想条件下的一切物体,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受力”是难以达到的。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推理基础之上的。
4.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例1、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二)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即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
2、任何物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速度等其它因素无关。
例2、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例3.运动场上,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B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D.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
二、二力平衡:
1、平衡力: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平衡力实质:物体受到的平衡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在同一直线上。
例1. 2012年5月19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m 栏比赛中,我国选手刘翔以12 秒97的成绩卫冕冠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站在领奖台上,刘翔对领奖台的压力与领奖台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刘翔在赛道上,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C.刘翔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起跑时,刘翔用力向后蹬起跑器,起跑器反过来给他一个向前的作用力
例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受到的平衡力是( D )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地球的吸引力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例3:如图所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 D )
A.大小是否相等 B.方向是否相反
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的种类:
①静摩擦,②滑动摩擦,③滚动摩擦。
4.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5.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分离;(2)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3)减小压力;(4)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例1.用10N的水平推力F去推一个在水平地面上重为50N的物体,物体静止不动,则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A )
A.10N B.50N C.40N D.0N
例2.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D )
A.浴室脚垫做得凸凹不平 B.下坡时,捏紧刹车闸
C. 汽车轮子上加防滑链 D. 旱冰鞋装有滚轮
例3.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 C )
A.接触面压力大小 B.接触面积大小
C.物体的运动速度 D.接触面粗糙程度
四、巩固练习:
1.(2010南通)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是常见的。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图7.3-1
A.甲图中汽车突然起动时,人会后仰
B.乙图中飞船返回舱落地前打开降落伞
C.丙图中离弦的箭继续飞行
D.丁图中汽车撞车时,安全气囊打开
2.(2010江苏南京)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 B.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
图7.3-2
C.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 D.投出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3.(2010无锡)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图7.3-3
4.(2010南京)如图7.3-3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匀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5.(2010毕节)妈妈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于是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
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图7.3-4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6.(2010淮安)如图7.3-4所示,司机发现躺在路上的小狗时,紧急刹车,人会向前倾,此现象表明_________(选填“汽车”、“人”或“小狗”)具有惯性。刹车后汽车仍然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影响汽车向前运动距离长短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2010芜湖)汽车车轮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____。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这时推力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_______,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图7.3-5
8.(2010荆门)作为我国交通大动脉沪蓉高速一部分的武荆高速公路,全长约180km,全程最高时速限定为120km/h,一辆小汽车走完这段公路最少需要_______h;若遇雨雪天气,车轮与路面间的________较小,车辆必须减速慢行;在高速公路上行车,两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驾乘车辆的人员都必须系好安全带,这都是为了防止刹车时________给人带来危害。
9.(2010兰州)如图7.3-5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拉力F1为________N。
图7.3-6
10.如图7.3-6所示的实验中,在小车上竖放一木块:
(1)当突然向右拉动小车时,你看到木块向______倾倒。
(2)当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撞到前面障碍物B突然停下来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小车的上表面绝对光滑且足够长,则在第(2)次实验中,当小车停下来时,请你猜想一个合理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你看到或猜想的现象都是由于木块的__________引起的。
图7.3-7
11.如图7.3-7所示,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用同一小车从同样高度的同样斜面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为什么要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实验,可以推出小车不受外力时将会怎样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举出一个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事例:____________ _____。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 ____。
13.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二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或判断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物态:物质存在的状态。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4.物态变化: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物态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且发生吸热、放热等现象。
1.分子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的总和。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5.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6.燃料的燃烧值:1千克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7.内能的利用:加热物体和做功。
8.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包括内燃机、火箭等几种。
9.热机效率:用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之比。
一、热现象
1.温度的测量
(1)要测量温度,首先要建立温标,温标是根据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建立的,而物体这些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人们就得用这些性质的变化制成不同的温度计量测量温度。
(2)摄氏温标(以前也称百分温标)是将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的温度定为零度;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度,在零度和100度之间等分100份,每份叫做1度。摄氏温标用“度”作单位,记作℃ 。在0℃以下和100℃以上的温度用1℃间隔的同样大小向外扩展,在0℃以下温度记为负值。
水银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而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水银,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就随着改变,从水银面到达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温度。
(3)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
①不允许超出它所标度的测量范围,否则温度计将被损坏。例如;不能使用医用温度计来测量开水的温度。
②在读数过程中,视线要垂直温度计。温度计不要离开被测物质(医用温度计除外)。待示数稳定后再读。
③不要把温度计当作搅拌器使用。
④医用温度计从构造上来看,在水银泡上一段管子非常细,水银受热膨胀通过细点处上升,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从细点处断开,故医用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指示测量人体时的最高体温。要打算重测时需先用力将水银甩回泡内。
(4)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
2.晶体与非晶体熔解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晶体熔解时保持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当然只有能凝固成晶体的液体才有一定的凝固点,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熔点随外界压强的变化而改变。
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并不升高。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正好相反。在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等于熔解时吸收的热量。
3.蒸发与沸腾都是汽化现象,蒸发是液体表面的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特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汽化的现象。
液体沸腾时大量汽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沸点与外界的压强有关,例如大气压的值越大,沸点也越高;大气的值越小,沸点也越低。
4.固体不经过液体而直接化成蒸气的过程叫做升华。与这相反的过程叫做凝华。
固体升华也要吸收热量,气体凝华也要放出热量。
5.许多物质,或因本身的温度起了变化,或因它所受外界的影响而压强起了变化,或因两者同时起了变化,那么物质内部分子的聚集状态有时就要相应地起变化,由于分子的聚集状态不同,物质就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
6.几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接触或混合在一起,高温物体要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相同温度时,热交换停止进行。
在热交换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
即:Q放=Q吸称为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实际上就是反映热交换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一般地说,物体总是不断地与周围其它物体进行热交换,因此其温度在相应地变化着,但是在局部范围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交换后,物体的温度可以达到相同。(即没有温度差),而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叫做热平衡状态。
应用热平衡方程解题时注意:
(1)首先要弄清楚参与热交换物体的初温必须不同。高温物体降低温度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升高温度,直至参与热交换物体温度相同为止。
(2)应用热平衡方程式求出未知量,计算时注意方程式两边比热和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3)对于两种以上初温不同的物体进行热交换时,它们混合后的末温可以假设在某些温度之间的某一温度(不包括已知温度),根据这个假设确定吸热、放热物体列出方程,解之。
7.在没有物态变化的情况下,热量的计算是:
Q=cm(t2-t1)
式中(t2-t1)是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但是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现现象,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实例,体会生活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 两种电荷
总结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____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______________。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______________。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1.自然界只有______________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_______,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____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____。
3.电荷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______________ ,符号______________ 。
4. 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验电器的用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