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三人教版思想品德试题及答案(2)
2017年初三人教版思想品德试题及答案
初中思想品德复习建议
一、梳理教材脉络 夯实基础知识
中考思品采用开卷考试,在复习备考中可以积累必要的资料,以便在考场上备查。但开卷考仍是限时答题,复习备考仍需重视梳理教材脉络,夯实基础知识,以便考试时能迅速准确调用教材知识分析解答具体问题。因此,冲刺阶段复习中考生要根据《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复习用书》中的“考试要求”,参照“考点精析”逐一把握,并且要进行必要的识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选做典型例题 提升解题技巧
“有终南捷径,胜过青灯苦修。”要答好题,全面掌握课本知识是基础,规范解题是关键。因此,考生应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多在解题规范上下功夫。如选择题的排除法、比较法、组合筛选法等;综合题的分层材料、概括中心法,把握设问、限定主体法,联系知识、使用术语法等都是考生必备的解题技巧。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应坚持每天选做几道典型例题,尤其是历年中考真题来提升解题技巧,以规范使用术语概念,准确提炼材料信息,有序分析具体问题,从而提高答题的有效性。
三、扫描时政热点 明确解题方向
思品是一门时政性强、方向性明确的学科。历年中考试题的命制都力求借助一定的时政热点向考生传递正能量,使考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积淀中,通过解题“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正确价值观的熏陶,“打好人生底色”。因此,考生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要扫描一年来贴近生活实际的重要时政热点,从中感悟正确的价值观,为解题明确方向。
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1.把握难度
中考的时事考查内容毕竟建立在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上,尽管时事政治在中考中的分值不断增加,考查题型日益多样化,但从难度系数角度看,一般都分布在基础性试题之中,难度系数不大。因此,对于时事政治的内容要以基本了解为主,回避理论探讨和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
2.把握“范围”
我们这里所说的范围,主要是指可以密切联系教材的时事政治有哪些。除了个别重大时事,即使和教材关系不大也要重点复习外,与教材联系不紧密的或只是勉强联系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粗略了解,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去演练与此有关的习题。
3.把握联系
把握好时事与教材的联系,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的复习,又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时事政治中只单一联系教材某一知识和观点的内容很少,复习中尽量从多角度地挖掘可以联系教材的地方。从中考命题趋势看,时事政治往往都有从综合角度考查的习题,尽管难度不大,但把握不好和教材的联系也容易出错。
4.把握重点
任何地区的中考思想品德命题,都不会出现偏难现象。把握时事政治重点,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捷径。首先,从当地的中考范围中筛选重点。不可能所有范围内的内容都出现在试题中,命题人也不会回避热点而出冷门。其次,从与教材联系角度确定重点,与教材联系广泛的时事政治常常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最后,从题型特点确定重点。不同的时事政治内容适合用不同的题型来考查。
初中思想品德答题注意事项
1、辨析题的四个类型:
A、完全肯定型
解题方法:(1)指出观点的正确或科学性。(2)说明理由。(3)作出结论。
B、完全否定型
解题方法:(1)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或作出判断。(2)说明理由和危害、本质,并提出正确的观点。
C、命题片面型
常见的形式是"只有--------就--------"。命题内容总体上正确但其中包含有欠妥的因素或者总体上错误但其中包含有若干合理的成分。解答此类题目不能简单地全面地否定或者肯定。
解答步骤可以按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补充什么"的思路进行。
解题方法:(1)错对原因都要分析。(2)除了题目的给的方法外,还要作出补充。(3)下结论。
D、正误混杂型
这种题型的辨析题有三种形式:(1)命题内容总体上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2)命题内容总体上错误,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3)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却错误,或前提错误,但结论正确。
解题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能分别说明理由。
解题步骤:(1)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理由。(2)指出题目中观点错误或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3)提出正确的观点或补充完整观点,进行总结。(解答的步骤可以按照"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小结--对的意义和错的危害。)
2、做辨析题可按以下几个步骤:
(1)、找辩点(即认真审题后确定题目要辨别分析的观点)。
(2)、作分析(即结合课本知识对观点进行逐层分析)。正确-----肯定并说明原因或合理之处;错误------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补充正确的是什么。
(3)、下结论(结论必须是在分析完一个层次或一个辩题之后加上)。
3、注意事项:
(1)、一般不表态,不判断。有理有据地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为什么错误或在具体分析题目中的问题时加以肯定或者否定。
(2)、审准辨点,根据辨点分条做答。
(3)、如果题目用古汉语、格言、俗语或书本中的定义等作材料,先分析其含义,明确题中所述概念。
(4)、运用教材中正确的原理说明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也就是指出理论依据。指明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或危害。
(5)、答题要有条理化,层次要表上①②③④。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