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关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

关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关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

  数学是初中其他各科的基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而初中数学的特点主要以严密性以及抽象性为主,同时该特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内容。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欢迎浏览!

  关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篇一:初中数学教学分层导学法运用

  一、分层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为了优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探索发现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分层导学法的出现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老师传授知识学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但是经过分层导学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在老师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分层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目标的分层性

  每堂课都会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老师会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将为学生做出引导,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对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层次。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平移时,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老师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习题例,如,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5公分,图形是否发生了变化;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升一些难度,比如,平行四边形ABCD向右平移4公分并以点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图形是否发生改变。

  2.问题的分层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问题讨论小组也是分层导学法在教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的目标教给学生之后,可以针对本章节的内容提出一些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这样的话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分层导学法,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华琴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工读校

  关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篇二:初中数学有关阅读材料教学应用探析

  一、阅读材料的分类

  初中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分类可以按照材料的内容和功能进行划分,主要有三大类:信息技术类、实际应用类和数学历史类。

  (1)信息技术类。

  信息技术类的阅读材料是引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结合数学逻辑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当计算机和数学思维逻辑联合,可以让复杂的知识点不再难以理解,可以更加形象、精确而又客观地呈现出来。例如,浙教版教材中七上的《初识几何画板》,使学生了解到新的数学绘画工具,并且在老师的课堂演示和教学下,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学习图形数据控制,从而使得学生们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八上的《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中数》,其中十分烦琐复杂的数学计算过程通过计算机的功能变得特别简单,并且能够得到十分精准的答案,学生在利用计算机求解的过程中会获得特殊的成就感。九上《用计算机画二次函数图象》,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在绘画板上画出二元一次函数图象,还可以绘制动态二次函数图象,通过系数的变化来让学生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函数有更为充分、更为形象的认知。

  (2)实际应用类。

  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运用,因而数学常常被称为思维艺术。生活化的数学阅读材料具有十足的趣味性,因而实际应用类的阅读材料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七下《拼图游戏》的材料通过数学拼图的展开,以移动线段或者拼接图形来实现图形的重新组合。尤其是图形的拼接方法的思考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图形图案的思维能力,对数学图形构造有更加形象、具体的认知。

  (3)数学历史类。

  数学的庞大知识体系并不局限于理论本身,还存在于数学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的历史当中,这一类型的阅读材料大部分都是关于数学理论的起源或是发展过程,或是有名的数学家的故事等。数学历史类的阅读材料特点是内容并不多,十分简洁,但却引人思考,这些材料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数学历史、数学思维和数学文化内涵。

  二、阅读材料的应用

  (1)课内引导阅读。

  在课堂时间充足的前提下,教师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涉及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上的阅读,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见解,由老师进行归纳和汇总。如七下阅读材料《机会均等》,针对阅读材料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学习了“事件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本材料的阅读,材料内容以游戏为载体,以“事件可能性大小”为基础知识点,通过游戏和数学理论的结合,激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不断探索的求知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问题分析的意识得到了提高,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发散数学思维。

  (2)课外自主阅读。

  教师可以在课外采取布置作业的方式,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交流阅读体会。这里可以遵循一定的流程,首先确定主题布置任务,随后搜索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指导学生撰写阅读体会,最后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例如,在学习了有关轴对称的数学知识后,对于七下中的“探索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老师可以自主设计一些阅读问题。例如,举例说明你身边的一些轴对称现象、轴对称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你对身边的轴对称利用方面有一些怎样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安排,随后组织学生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3)进行课堂渗透。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采取将材料阅读内容和新学习的数学理论相结合,将其纳入到数学理论的体系中。适合于课堂教学渗透的阅读材料主要是短小精悍、与新知联系密切的内容,渗透的时机可灵活机动。七下《拼图游戏》、八下《费马和他的猜想》等阅读材料都可在新知识学习结束时作为新知的补充拓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拓展视野和思维的方法。

  三、总结

  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阅读材料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材料中的内涵知识,体会其中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推理和书面表达方面的能力。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阅读材料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甘永红 单位:浙江省杭州育才中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篇三:初中数学教学小组讨论模式研究

  一、注重讨论中的引导

  由于初中生年纪尚小,心智发育不健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引导,而让他们独立的参与到分小组讨论模式中,教学效果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有的学生利用这个机会讲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做无关的事,或者是说笑打闹,或者交流讨论的层次浅,程度低,或者干脆是浪费时间,应付老师,通过交流,达成共识,统一得到一个答案,就是把讨论交流的过程给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教师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学生的交流讨论放任不管,毕竟学生年纪尚小,没有成年教师的引导,他们难以达到好的讨论效果.一般来说,一个班的学生大致会分为6到8个小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听取他们讨论的内容,是否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如果偏离了教学主题,我们要及时的予以纠正.当然,只要学生围绕着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我们尽可能不要打扰他们,让他们充分沟通,广泛交流.

  二、合理分配讨论时间

  一般来说,我们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讨论我们提出的问题或者设置的情境.这个时间怎么控制呢?我认为要因问题而宜,难度大一点的问题,我们适当的多分配点时间,难度小的问题,学生讨论不需要太久,就少划分一点时间.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来说,三到五分钟是最好的,时间长了,他们也讨论不出来什么有价值的结果,毕竟初中生的思维敏捷,也较为直观.但是,也不能刚设置问题没多久就让学生讨论停下来,或者是学生正在讨论之中,突然打断学生的讨论进程,这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也会影响到分小组讨论的效果.有些问题较为简单,没有什么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也没有多种解题办法,这种问题我们尽量不让学生讨论,不能为了分组讨论而分组讨论.所以,在设置问题情境之前,我们要尽可能把那些容易混淆、容易犯错的知识点或者例题给学生讨论,比如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别定理,或者是有多种解法的证明题目,我们以一定的表现形式来给学生讨论,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这些定理的认识深度和掌握程度,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能力,还能促进学生间对定理的看法交流.

  三、注重讨论结果的运用

  分小组讨论一般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结果,这些结果往往直观的反映着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分小组讨论结果的运用.有的初中数学教师仅仅凭个人喜好,照顾那些成绩较好学生组成的讨论小组,多会选择这些学生来进行交流,而忽视了其他的讨论小组.这样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教师偏心的错觉,还会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情绪,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做法.因为每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时间限制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讨论小组的讨论结果通通在课堂上评价一遍.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我建议教师在认真观察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选择一到两个讨论激烈的小组,交流他们讨论的结果,给其他小组提供一个示范和参考.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少的初中数学教师为了在课堂四十五分钟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分小组讨论的结果重视程度不高,对学生讨论的过程管控不严,甚至是直接忽略,匆匆亮出自己的底牌,给出自己的观点,强行把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统一起来,这种教学方法是违背了分小组讨论初衷的,也是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我建议在分小组讨论结束后,收集所有的讨论结果,然后在黑板上演示给全班人观摩,让学生自己做评委,自己去发现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只需在一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一目了然的找到哪一种讨论结果是最佳、最合理的.

  四、总结

  分小组讨论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一种较为古老的模式,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注重对讨论过程的引导,合理划分讨论时间,注重对讨论结果的运用,这样才能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效能,从而提高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史峥遒 单位:溧阳市燕山中学

  看过" 关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的还看了:

1.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2.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3.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4.关于初中数学教育的论文范文

18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