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涉及到很多案例,这列案例该如何运用,设计出来的效果如何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1

  [案例描述]

  一年级上册P34《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下面是教师B按教材教的教学片断:

  ①出示挂图。

  ②提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房子?

  师:

  你真能干。

  生2:我发现了红旗。

  生3:我发现了树木。

  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

  生5: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

  ……

  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待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案例分析](主要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

  答:从问题的目的来讲,教师提出的问题缺少目的性或者说太过于开放,没有一定的指向性,教师要完成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开放了,但是在开放的基础上,没有了指向性,从而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只是讲出自己看见的,但与本课的教学却是没什么关系的一些零碎信息,教师在学生表现出这一倾向时却没有及时的进行纠正,而是任其发展过了五分钟还是没讲到教师所讲的点上,这样虽说有了开放性,有了民主性,但是对本课的教学失去了可用性。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开放性,但也要适当的要有指向性,比如“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他们各有多少个?”,这样的提问才有目的性与开放性。[A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2

  [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案例分析]

  (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答:《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合作交流,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恰当的。[A2] 因为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和有成效的。

  但该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发现有一个小组得出计算方法时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在时机上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做法是不得当的。[A3] 因为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有充分的交流的时间和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只有大部分的学生或普遍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后才能宣布合作结束。[A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3

  [案例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

  ①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12元,篮球的单价15元)。

  ②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③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

  生:15×3=

  师:应该怎样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我用乘法10×3=30

  5×3=15

  30+15=45(元)

  生3:把1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

  生1:用加法。

  师:用加法也可以。

  生2:用乘法。

  师:好的。

  ④练习13×3

  70×5

  24×2

  13×5

  31×3

  34×2

  24×4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

  [案例分析]

  (主要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由于学生不同的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能力水平,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同的解题策略。在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教师的模仿者,而是独立探索的求知者。同时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是不矛盾的。两者可以而且应该统一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应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学生主动寻找更好的方法的过程来展开,不要追求全班算法的高度统一,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应当加以肯定与鼓励。

  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用不同的解题策略解决同一道题目,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创新的习惯,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着手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接着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样的处理是恰当的。应该提倡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算,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A5]

  但是教师应致力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差距,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来解题,达到算法最优化。[A6]

  因此,本案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屏弃学生自己低水平的解题策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来解题,实现算法优化,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A7]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涉及到很多案例,这列案例该如何运用,设计出来的效果如何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1 [案例描述] 一年级上册P34《跳绳》(8和9的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53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