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初二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不知不觉,又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是最能检验学生前半个学期学习情况的测试,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历史备考,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二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主要内容:

  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⑤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三年以来”指解放战争时期以来,“三十年以来”指五四爱国运动;“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中英鸦片战争战争的爆发。

  ※礼炮齐鸣28响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除台湾、香港及澳门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来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条件。

  ★封建土地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消亡于1952年。

  初二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的,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发动。

  ①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②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左倾”错误泛滥。

  ③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1966~1976年)

  1966年毛泽东发动,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至死,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

  初二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于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

  (1)内容:

  ①思想: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政治: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对内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①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②影响: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③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发展。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阳花鼓词〉

  (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内容:

  ①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政企分开;

  ③以按劳分配为主;

  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2.对外开放

  (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城”。

  作用: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的“特”的含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2)扩大: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后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发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区已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4)对改革开放的感想、启示: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

  (5)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相关;“春天”指改革开放;“中国的南海边”指东南沿海;画了一个“圈” 指经济特区。

  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各行各业的支援;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

猜你喜欢:

1.八年级上册历史全部知识点整理

2.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3.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4.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5.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不知不觉,又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是最能检验学生前半个学期学习情况的测试,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历史备考,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二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