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读书笔记
道家文化读书笔记
读道家文化相关书籍,小编的读书笔记是道常在,需用心去发现。那么读者们的读书笔记又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道家文化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道家文化读书笔记篇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开篇,结合一下该书的成因,我们就能知道,老子心底还是希望给碌碌无为或者忙碌妄为的人一点指点。
什么是常道?常道就是驱动万事万物运行的力量,它无法解说原理,只能以心体会。可以解说原理的就不是常道。 什么是常名?常名就是事物的实质。“非常名”是指物之指,并非是所指之物。
人和动物野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心智,而动物只有欲望。心智的发展带来了衡量道德价值的判断力(儒家),和破除人类中心论,到达万物齐一,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家)。人类是地球上现存唯一有思考能力的生物,这样给予人类一种大局观,打破人类原有的认知限制和人造价值观念,上升到一种大气的世界观上,去俯视万物和自然,从而感悟道无所不在。
随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在说名:
在天地混沌之时,无“名”可言,而等到“名”出现了,也代表了万物的诞生。
再后,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无为。
单纯以欲望驱动行为,那和动物没有区别。所以,要经常忘记动物性的驱使的欲望进入理性淳朴的状态(道家这一点后来发展成为精深独到的养生术,堪为国学精华之圣);但也不可完全脱离实际,常在欲望显然的时候,自我观察,这样才可以明白欲望的性质(简单来说就是体验无欲与有欲的义理,明白人之常态)。
老子主张出世,是为了让人们明白,学会出世才懂得入世;同样,入世才能懂得出世。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功成而弗居,才算万代功名,如同天地恩德一般。
道家文化读书笔记篇二
2002年,春天的气息来得分外的早。坐落在北京白云观内后花园的中国道教学院,参天的古树绿色掩映,微风吹拂;喜鹊在高高的枝头上欢欣的跳着,叫着……教室里,随着"上课--起立--请坐"和一片凳子响声以后,接下来便是一片寂静。讲台上,一位精神矍铄,清髯飘逸的道长和蔼地讲道:"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我们这学期的第一堂课,要讲的内容是'功课经'解。"这位长者就是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全国政协闵智亭道长。闵道长年轻时在陕西华山、西安八仙宫、湖北长春观、上海白云观、浙江天台山等许多大型道教宫观学习研究过全真早晚功课。他是现在道教界老一辈中懂得功课经的为数不多的长者之一,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闵爷。寒暑假期间,有的道友就功课经的内容请益于我,今借闵爷所讲以作回答,希望对他们在修道过程中能有所帮助。
道教到了金元时期,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看到当时道教发展偏离了清静少欲,自然无为的方向,主张道教应该回到老庄思想上来,因此,全真教要求凡是加入道教者必须出家住庵修炼。基于当时少有住庵的地方,于是开始大量修建宫观供修行人居住。王重阳祖师的弟子丘长春真人受到元朝最高统治者成吉思汗推崇,全真派也被赋与了很大的特权,凡是道教徒都免去一切赋税。全真派的人员开始增多,逐渐呈大兴之势。人员增多了就要设立规戒科律,规范道士行为和修练内容。于是早晚坛功课经就填补了这一空缺,为道人的修炼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在早坛功课中,开头以"澄清韵"为始,要求每个人上殿时都要澄下心来,清静无为,不得喧哗,吵闹;须庄严,诚心诚意,淡泊虚夷,从而心静神明,不染一尘,体悟正道,通达长生之路,成为得道通真之人。经文"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镇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琳琅是指铛,镲,木鱼,手铃,铜钹等法器所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念经开始,法器一响,就会出现宁静而舒适和谐的景象,河海都默然,山岳也清明。形容修习功课经开始,除了给人带来美妙神奇的心灵感受外,还给大千世界带来祥和的气氛。因此万灵镇伏,祥光普照,自然界的神灵都会闻声而来,不仅是宇宙间的神灵,人身体内的五脏六腑之神也得到安宁镇伏,使自身的神各就各位,不会造成神驰身疲。经云:"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精旺,精气神三全自然身强体健,心地光明,快乐无穷。"怎么样静呢? 就如老君所说:"致虚极,守静笃",到一丝杂念都没有,自然静极生慧。在打坐、练睡功的过程中也如此,达到静极安神,以致神明慧聪,心地清净才能静极而神明。人的能量通过道家的清静无为修炼,会逐渐得到开发增长,有道的人就是在静中得到了"能量",因此有莫测之神功,如丘祖、张三丰祖师等前辈高道们。道家念经使人身体内的小天地与自然界的大天地都得到安逸,宁静。
功课不是针对某一个神的,因此它是由很多经文、诰章组成的,内容丰富,涉及到修道的很多方面。举天尊和道场的内容是一致的,如玉皇诞就是举玉皇大帝的天尊。对要请的神圣、天尊,我们把它叫做举天尊,所有的法事和诵经都用。根据腔韵之快慢又分为文天尊和武天尊。经文"大罗三宝天尊",大罗是指道教经文中常说的最高一重天(大罗天),在三十六天之上。三宝是指道宝,经宝,师宝。三宝天尊也就是三清道祖玉清,上清,太清。
提纲,它是为了提示经意,总领经文的词句。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法事以及斋醮活动用不同提纲。提纲有七言四句,五言四句之分,在功课经中又称为开经偈或者提首。提纲总括了经的内容。经是修道用的日常功课,提示人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使经的功能回到自己身体里去,达到修行的功德。"灵音到处,灭罪消愆;宝号宣时,扶危救难。将当有开坛演教之偈,仰劳道众,随声应和。"通过对道经的吟诵可以消除世间和自身的灾障,这就是灵应的效果。开坛诵经了,演习经教之偈,要求大家一起同声而和,不能一高一低,更不能发出怪腔调,否则就得不到经里的好处,没有威仪。提纲就是提示大家注意这些的。
吊挂韵,分为双吊挂和单吊挂。单吊挂是一句一个挂单,双吊挂是两句一个挂单,在功课经里可以通用。吊挂有赞颂的意思,通过焚香诵经来求得国泰民安和五谷丰收。经文:"上坛齐举步虚声,祝国迎祥竭寸诚。当日陈情金阙内,今朝香霭玉炉焚。皇图巩固山河壮,帝道遐昌日月明。万民瞻仰尧舜日,岁稔丰登乐太平。"经文里的步虚声并非是专指的步虚声词,所有的经韵都称步虚声,这是针对韵腔来说的。上坛诵唱就是为祖国迎祥,以我们的精诚感应祖师。当日陈情指当时我们向金阙里陈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这个诚。接着就是今天香烟霭霭,玉炉里焚烧坛香,没有天灾人祸,世世代代都像尧舜昌明的时代,五谷丰登,丰衣足食。这个吊挂就是上颂国家元首,下祝黎民百姓的内容,不卑不亢,体现了我们道教徒的爱国热情和慈悲心怀。功课经从总体来说一般早课是在卯时(五至七点),晚课在酉时(十七至十九点)两个时辰是阴阳开泰之时。把吊挂的内容用香供养概括一下,符合常清常静的天尊圣号,吟诵此句的意义为颂扬无上大道化身的天尊,作为这个经韵的结尾。
大启请韵,为道门七言律诗。"真心清静道为宗,譬彼中天宝月同。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上药身中神气精,人人具足匪亏盈。能知混合回风道,金鼎黄芽日日生。"从中可以领会出性命双修的精神实质。真心是无心之心,就像婴儿那样。如果心不定,呼吸就跟着神跑了。修道是靠后天的呼吸打通经络,培养先天的真气。心、神、气要合在一起,心静,神宁,气合,要真心地守静去欲,真思志道。清静是道教通向人体性的方法,通向道的桥梁。道本身是无所爱,无所恨的,对谁都一样,无偏无倚,清静无为,空空洞洞,但道又是生养万物,主宰一切的。我们的心性要像一轮明月一样,要经常打扫,没有一点迷云,没有一丝污垢。开始心静不下来,总是心猿意马,心会常常跑到外面去,要常跑常拉回,时间一长,自然就静下来了。启请就是从这里开始请天尊神圣,这不是针对哪一个祖师内容,体现了以修道为宗旨。我们在空空洞洞的状态中也可以生成智慧,修道者最好的药是精气神,因此,修道者必须人人都精气神充足,那么其中就要用回风混合的方法通向道。人身体(比喻为金鼎)内的精气神(比喻为黄芽)就会日日增长,精满气足神全,则离道就不远了。
道家文化读书笔记篇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经久不衰。道家文化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虽然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很深的,但是儒家文化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占中国的文化的统治地位,但是道家文化的魅力也并不小。道家文化也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道家文化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古代的一些哲人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悟出了很多道理,这些道理是相通的,并且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文化也是这样子形成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无论是在为人处世,生活养生,心理方面都指导着人们。近来,也兴起一股国学热,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影响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观,让中国的社会形成一种好风气。其中道家文化也是很热门的,养生,管理,生活方式等等,道家文化都对中国人影响很大,中国有很多都是在
道家文化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养生,管理,生活态度,人的道德方面有很多影响的,道家思想渗入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道家的无为而治的主导思想。道德经中所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要意思是人依靠大地生存,地上万物依靠天上的太阳照耀生长。日出与日落,月亮、星星的昼伏,所形成的大自然景象,就是天然的和谐之道、起始之道。
(一)相生相克的思想
道家文化中有相生相克的思想,道家的相生相克的思想其实是指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中医的脏象学说和辨证施治原则都是对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扩展应用和延伸,然而,很多资料文献都说相生相克原理的渊源和解释始终是雾里看花,似是而非,令人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嫌。隋代萧吉《五行大义•论相生》解释了五行相生关系,而对相克关系未作阐述:“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生,故木生火;火热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金居石依山,聚土成山,津润而生,山必长石,故土生金;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水润木能出,故水生木。”
相生相克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说婚嫁的时候,生辰八字要合适,才能结婚,属相合适才可以,在古代的时候结婚不是看你性格合不合适,先是要看你的生辰八字合适之后才可以结婚,在现在的有些农村也有这个思想,结婚之前,双方父母就先要算命,合适之后才会结婚,我姐结婚就是,姐夫和姐姐的父母就去算命,然后属相没有相克,生辰八字没有相克,之后就会结婚。
我觉得这是道家思想的和谐的思想吧,道家的很多都讲究和谐,两种事物在特定的位置,如果两种事物碰到一起就会产生相生或是相克,生活中其实也是这样的,一物降一物。我觉得这种相生相克会影响到人的幸福,如果算出来是相克,那么就会有人反对,有人反对,在一起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了。
(二)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也在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现代人的生活是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人不懂得怎样去生活,怎样让自己的生活健康,所以就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各方面的压力挤到一起,很容易让人失去活下去的信心,还有各种怪病的出现,也会让人崩溃。而道家的养生之术,就是让人能够身心健康的活下去,使人的各方面能够协调,这样人才会活的轻松幸福。
现在道家的养生之术,已经在国内掀起一股热潮。其实大部分还停留在吃的这方面,其实养生包括了很多方面,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还有心理平衡,这些都是道家养生的方面。在生活中,心理方面其实是占主要的方面,因为很多病,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心理的不平衡。道家的养生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有良好的生活态度,才会在饮食,身心方面达到平衡。
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在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追求一些东西,而不惜一切,但是最后依然没能得到,很多东西,其实没有必要去强求,看淡一点,顺其自然,是你的,怎么扔都扔不掉,不是你的你去抢都抢不到,所以要以淡然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天人合一,其实就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做事情的时候,遇到事情的时候,要以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样,你才会想方设法的去解决这个问题,不管结果怎样,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认真的去对待,你就会发现,你从中会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你一生的财富。我觉得人的一生名誉,财富,权力,只是你一方面的证明,这些东西得到,仅仅只能说明你个人的能力到位,但是,人生的评价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光鲜的外表只能说明一点,但是在外表下面还有其他的东西,这些才是一生的财富,所以不要本末倒置,把该看重的看轻,把不该看重的看的很重,这样是不值得。
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心理方面是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的,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养生之道其实是很注重精神方面的调养。让自己的身心结合,这样才会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一个人最不能失去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无论遇到多么黑暗的社会,在这些环境下都不能随波逐流,失去自我,一旦失去了,也许你是永远你都找不回来的,所以无论何时,都要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喘息的机会,不要失去自己最真的东西。现在很多人出了社会,为了去追求很多东西,而忘了真正的自己,这样让自己不仅很累,最后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还有饮食结构和运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很多人都注重的是养生的饮食,生活富裕了,但是吃的并不好,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这样才能铸就好的身体,才会有好生活。
道家文化读书笔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