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书笔记 > 《窗子以外》读书笔记

《窗子以外》读书笔记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窗子以外》读书笔记

  读《窗子以外》,小编的读书笔记是人应该多到窗子以外的世界走走,拓阔视野。读者们的读书笔记又是如何的呢,一起来看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窗子以外》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窗子以外》读书笔记篇一

  《窗子以外》是一篇较长的散文。作者用朴素而不乏诗意却又充满智慧的文字构成一幅幅窗子以外热闹、紧张与沉寂的生活画面。整篇作品散发着淡淡的感伤情绪,《窗子以外》不仅是作者对自我的深省,更是呼吁人们走出屋子,融入“周折、热闹、紧张”中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宅”在家里,用林徽因的话说“你简直老老实实地坐在你的窗子里的了,窗子以外的事,你看了多少也是枉然,大半你是不明白,也不会明白的。”是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我们坐在窗子以内就会明白的。

  在散文中,窗子里,是宁静,富裕无忧无虑的生活,窗子以外是热闹、贫困、斤斤计较的社会。窗子不仅成为两种生活的分水岭,而且成为一种束缚的象征。散文里展现了社会贫富悬殊的两种生活状态,内蕴丰富,发人深思。她在散文中写道:“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在你的窗子以外罢了,你永远是坐在窗子以内的,不是火车的窗子,汽车的窗子,就是客栈逆旅的窗子,再不然就是你自己无形中习惯的窗子,把你搁在里面。”这无处不在的窗子,象征着人生中一种无法逃脱的限制、束缚,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隔离了外部世界的精彩,更是在精神上隔断了现实与理想,阻断了一个人对无限可能的幻想和追求。

  这篇散文《窗子以外》传达出作者拥有一个身陷窗内的同时又向往窗外世界的灵魂。

  《窗子以外》读书笔记篇二

  从房子到车子,我们甚至不假思索地,喜欢把自己放在窗子里,看到的“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在窗户的里面,我们享受着金属和玻璃带来的阻隔,从声音到温度,大部分时间,我们甚至并不能意识到这种阻隔。

  不知怎地,我们忽然决定推开门走出去,想要看看窗户外的世界。顽皮的稚童,在花丛中追逐蝴蝶;叫卖的小贩,在马路边招揽顾客;赶路的行人,在人群中不停穿梭;年迈的老人,在夕阳里若有所思。有那么一瞬,我们想到,即使这个世界呈现给每个人同一个样子,我们每个人所能感受到的,竟都是不同的样子。这一瞬之后,我们方才知道,这阻隔,竟是长在身体里的,“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或许,每个人生来便有了自己的一扇窗。孩童时期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扇落地窗,高大而明亮,我们喜欢趴在窗边,漫无目的地张望,不知不觉间沉醉;大一点的我们,似是不再那般迷恋窗外,沿着落地窗的地面,我们竖起一段短墙,隔着窗户的世界,有时晴空万里,有时暴雨如注,但已不再能轻易拨弄心弦;成年后的我们,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也有了更加隐秘的心事,这时候,窗帘会适时遮蔽光线,以成全有趣的躲藏。

  如果说墙是彻彻底底的阻断,门是自内而外的连通,那么窗子便成了不偏不倚的妥协。好奇心妥协成窗子以内的驻足观赏,行动力妥协成窗子以外的匆匆而过。这种妥协,给窗内以安适,也给窗外以浩瀚。

  《窗子以外》读书笔记篇三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这是林徽因先生所作文章——《窗子以外》的开篇语,平和而隽永。阅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尤其是读大家的书,再平常不过的文字,因为有了后面的娓娓道来,不经意间,成了让人静默沉思的引子。

  现下这引子,便是窗子。窗子伴随着人类最早期的避难所出现,如今已经成为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论衡·别通》中言“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在祖先们建造出的无数间房子里,光线始终被原始地渴望着,于是,窗子应运而生。自此,房子负责承担庇护,窗子则负责承揽光明。

  生命里的大部分时间,我们习惯了窗子的存在,也喜欢着大大小小的窗子。苏州园林尤其喜欢在窗子上做文章,有将一方景致镶嵌入框的满月空窗,亦有用书画或者纱绢分隔厅堂的纱窗,有大到连接上槛下槛的落地长窗,亦有小到遍布连廊、漏中有续的透花窗。这些窗子,大多精雕细琢,琳琅满目,究其存在,也已经远远超出了“助户明”的功用。我们在窗子透过的光线里来去自如,也在窗子囊括的景致里或悲或喜。

  看过《窗子以外》读书笔记的人还看了:

1.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读书笔记

2.名著读书笔记800字3篇

3.经典阅读1000字阅读笔记3篇

4.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摘抄

5.读书笔记500字大全

108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