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读后感5篇600字
先生自己就是一个老师,从他忆起的刘和珍君,我发现先生虽然没有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但是先生用自己的精神感染了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鲁迅全集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鲁迅全集读后感1
从“三味书屋”的好学,到弃医从文的决心,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战斗誓言,再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阶级立场,先生那耿直的性格,赤热的爱国精神,无不教育着我。每读先生的文章,总使我联想到先生面对的旧中国,山河破碎,国弱民穷,可先生并未消沉,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先生的文章像匕首直刺敌人的胸膛,像炸弹掷中敌人的营垒,他的一篇篇战斗檄文都是在废寝忘食中写成。先生曾说,文学是战斗的。先生要战斗,要“怒向刀丛觅小诗”。
课本中的几篇文章已无法满足我的需求,我几经周折,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鲁迅全集》。置身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我对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呻吟的岁月了解的更深刻了。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夷入侵,而统治者无能,整个社会一片喑哑沉寂的时代。我想起一段话:“如果问中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他回答:鲁迅。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的杰作,更高一筹,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亦不怕死似的凄厉风味,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别无捷径。
是的,读《鲁迅全集》分明读到先生对旧社会和旧势力进行坚决持久的不断斗争,决不中途妥协投降,对革命前途坚定并一直奋斗到底的精神!永远直面惨淡的人生,做不屈服于任何邪恶势力的勇士。先生那深远的忧患意识,用自己的愤怒鞭挞旧中国,揭露黑暗社会的腐朽,用自己的心血浇灌血红的黎明,唤醒愚昧的民众。鲁迅先生就像暴风雨中的青松,风吹更见其韧,雨淋愈显其坚。先生,您那严正的人生态度,令我敬佩折服,您用您的坚毅书写了您的伟岸,我用您的思想铺就了我生命的底色。
面对未知的远方,或许前面会碰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或许前面有等待我的坎坷与困难,每当我徘徊在时间的小道上,便想起先生的教导: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于是,我坚定了,追求再拔高一节,充满自信,勇敢地走向前,相信一步步跋涉后,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鲁迅全集读后感2
有谁不珍爱自己的青春星,月,蝶,杜鹃,虚无的名利,红颜的静女?然而,对于一代文豪鲁迅先生而言,这一切却又是多么地"悲凉缥缈"!人的生命,如蜉蝣般短暂,芦苇般脆弱,与浩大的世界比,人只是一粒微小的尘埃而已。人世的辛酸,国家的不幸,终归只是一个梦,而在那战火连年的时代,人们总习惯在梦中生活。
鲁迅先生审视了生命的本体,并且无情的剖析,最终看到了生命本质的阴郁而冰冷的面目。《野草》中处处弥漫着神秘的情趣,鬼怪的气氛,整个儿好似一个变形梦魇的世界。欢乐,恐怖,青春,死亡?一切都使人透不过气。那阴阳两极的沟通,人鬼之间的交流,让我们听出了生命的悲歌,对于常人来说,这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难以忍受。
鲁迅先生是那旧时代的先行者。他孤高,他苦闷,他时时忍受着折磨,死亡意志的咬噬,他目睹着人变兽,兽变人的残酷现实。他是用带血的头颅,一次次去撞击那地狱之门,最终让那生命之树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鲁迅,他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原上,他呼传统之风,吸外来之雨,中西熔铸,取其精义,从而使《野草》成为了一座不可企及的丰碑。"对于宇宙而言,我是微不足道的,而对于我自己,我却是一切。"辛涅科尔是这么说的。一只蚂蚁显示出来的力量和一只大象所显示出来的力量,难道在本质上会有什么不同吗既然精卫能填海,夸父可以追日,那么这世界上又有什么不能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呢就算人生是幕悲剧,也要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演好它,以不失其情致和乐趣,壮丽与快慰!
我们是明日,虽然我们现在安逸,但须知居安思危。我要以那苦难的时代为戒,为鉴,要如地狱中运行的火,一俟溢出必会复苏,燃烧,成为通红的慧星,成为炎炎升腾的火柱,从而夷尽一切黑暗,让世界变得通明透彻。
鲁迅全集读后感3
每当脑海浮现鲁迅二字时,我就会想起他那人格的独立,正因为他的真实,笔锋如刀刻在心中刻画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而且,他有强烈的使命感,鲁迅之所以是鲁迅,是因为他不明哲保身,受到恐吓,他出门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他不惜以生命高扬理性,以其坚毅警示众生,因而使人望其项背而终生敬仰。
当我拿起鲁迅的灵魂作品时,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振兴的良药。鲁迅曾说过,“医治中国人只是把他们的身体治好,但却救不了他们。”所以,鲁迅开始从文,用他最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最具攻击性的文字,让国人,仍至世界体会到他的所向披靡的无畏精神。
小时候曾读过《朝花夕拾》,但郁闷的是我当时没能读懂,生生地误会了鲁迅的文学功底。后来,心智趋向成熟的我渐渐触到它的内涵,它讲述的乡村生活体现了眷恋和厌恶相互参透的乡恋情。另一个是鲁迅在逐步接受进步文明的同时,也在现实中摧残着破旧的,愚弱的故乡。
鲁迅先生对儿童问题的关注一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话题,如《朝花夕拾》中的百草园,三味书屋,五猖会,鲁迅以其少年“单纯与自由”的心灵去看待,评价自身和世界。但是,在充满童趣的散文中,又辅成人视角来仅观儿童时期的生命体验。父亲在“我”大声叫嚷中痛苦地咽了气,现在“我”知道这却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这样,鲁迅在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转换过程中,不断地咀嚼,追寻童年经验,从儿童封建社会重压下的弱者的角度出发去抨击封建文化儿童的腐蚀,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尊严的践踏。
我轻盈盖上书本,手指依旧残留着书页上淡淡的香韵,但我知道,那始终会散去;但是,那锋利笔锋在心中刻画过的痕迹,却与岁月的长流而深深沉淀于心灵的深处。
鲁迅全集读后感4
或许是因为不想总是不停地繁华的情感文字中走下去,于是思路跳转,将自己从情感万千的静谧磁场中抽回,投入到万千文字的慨叹中,静下来体会一下在中国那些特殊战争年代里的战斗者们哲思。于是最近一段时间在看和鲁迅先生有关的传记以及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和这些激昂的文字对话,还真是有了不少的感触。
当初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中国又带来了一场诺贝尔的文学热,我想当大部分人现在应该都还沉浸在那些获得者的文字海洋中时,不知是否有人同我一样行走在鲁迅这一拒绝者的文字“沙漠”中。在走近鲁迅的那段时间里,那一篇篇针砭时弊的文稿,将世间百态的悲欢离合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呐喊,就在刹那间就扯动我的心弦,当时我就确信我爱上了这个人的文字,哪些属于这个顽强的抗争着的文字。对于鲁迅文章的阅读就像是进行生命中的一场旅行,抛开世俗,放逐心灵,去经历一次特殊年代的风雨洗礼,来演绎一场淡妆浓抹的人间词话。
鲁迅的一生中创作了数之不尽的文字传奇,无论是笔触犀利的杂文,还是辛辣讽刺的小说,亦或是慷慨激昂的诗歌,他都将自己独特的视角用抒情于文的形式传递给我们,那充满核对黑暗的憎恶和麻木的讽刺中还不失一种平等友善、感同身受的人道主义情怀,他的精神就像永远不会停歇的齿轮一样,不停的转动着,带着心酸的泪,带着呕出的血,一直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文字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折服,在这个彷徨的年代里幻化成一声声不屈的呐喊,唤醒人们沉睡的国民性,唤醒那个时代的良知。
对于鲁迅的文字只是深深的折服,而真正的从心底感到尊敬还是因为他在给刘半农的那封信里的这句话:“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这就一语道明了他拒绝提名诺贝尔奖的原因,在经历了中国新文学风风火火的十年发展过后,他仍然能够用如此理性的视角他仍能看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距,对中国新文学的实绩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强调这种距离,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为了使中国文学能更好地向前发展。这就足以看出一个真正的文人是怎样看待文学的,不披着政治化的外衣,不带着激进者的枪炮,只是以现实的眼光去评判,这才是真正的精神领导者,才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全集读后感5
我喜欢读鲁迅的作品,于是在与学生交换图书的活动中,我得到了一本《鲁迅文集》。先生务实的风格、质朴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后感触颇多。同时,又让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忧愁:当个语文老师真难。
读先生的作品时,我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些我们现在不常见的字与词,比如:简捷、支支梧梧、橛着嘴、发见等等,我不能说先生写了错别字,因为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我想:现在,我这样的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不仅让学生感到写作的压迫,而且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又要来给我们找错了。唉!当个语文老师可真难!
读到《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时,我读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我不禁想到:严谨的寿镜吾先生培养了一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可是,从先生的作品中却发现先生虽然是北大的讲师,在上海担任编辑,他思考国人的精神的麻木,并深深痛恨着、可怜着国人的阿Q精神,思索着如何将国人引领出精神的沼泽,但是小时候的先生的快乐却是在百草园中找寻蚂蚱、蜈蚣。
年少的先生在讲到自己博学的老师时,用了如何的词语来描写老师可笑的动作来。你看“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于是,我便疑心起先生的疑心来,我便疑心我的学生不知怎样的来写我呢!我的严厉会不会扼杀了我的学生的快乐呢?我不禁叹口气:唉!当个语文老师可真难!
鲁迅全集读后感5篇600字相关文章:
鲁迅全集读后感5篇600字
上一篇:名书读后感5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