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读后感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也经久不衰。从小我们就知道了许多有名的中华美德小,这些故事都对培养我们的道德精神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故事读后感三篇,以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德育故事读后感(一)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德育故事读后感(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的小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故事,却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让我知道了人要有恒心、有毅力。
这一篇小故事主要写了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酷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十岁时住进寺庙读书。他从早到晚1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忘记吃饭,别人送来又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边读书一边煮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才睡觉。第二天,米粥凉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划开1个十字,分成四块,早上吃两块,傍晚吃两块。在去山洞读书时,采几种野菜切成碎末并拌入盐,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这样有恒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着闹着对母亲说养一盆花,母亲对我说:“那你要自己给它浇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母亲的话,母亲也给我买了一盆小花。开始几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给它浇水。过了几天,我开始放弃了,只是偶尔浇一浇。后来,我完全不管它了。渐渐地,小花收起了笑脸,慢慢地垂下头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来,最终完全枯萎了。母亲见状,教训了我一顿,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宝,一件事只要你有恒心地做,一定是会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恒心。”
这一个小故事使我受益终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应该要向范仲淹学习。
道德故事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学校下发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完后,使我大有感触,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磨杵成针》。李白以前总是不好好读书,可是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祖母,她正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针,李白看了十分震憾,他明白了1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他发愤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心中为之一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祖母真有毅力要把这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细的绣花针。我心想:既然铁杵都能磨成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又算什么呢?看看这个故事,在对比生活中的自己,我自叹不如。
记得有一次,我要参加钢琴七级的考试,可是,由于以前我一直忙于做功课,没有时间弹钢琴,即使我有空,也懒得弹,所以离考试只有几个星期了,我还弹得疙疙瘩瘩,一点也不熟。面对老师的责备,父母的唠叨,我下定决心要每天练琴,把曲子弹熟。从那一刻开始,即使功课做得再晚再累,我都要坚持每天弹几小时琴,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通过了钢琴七级考试。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个品质将使我终身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