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会读后感3篇
创业故事会读后感3篇
万事开头难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可是仍然有不少的热血青年选择走上创业的道路。有的人失败走了,有的人成功地继续走着,还有的人即使失败还坚持着走着。虽然创业道路会有不少困难,但那些成功的人不都坚持下来并且获得成功了吗?今天分享三篇小编收获的创业故事的读后感,希望可以给正在拼搏的创业者一点心灵鸡汤。
创业故事会读后感(一)
80后创业故事
约好4点聊天,没想到3点50之前各人就都来了,包罗联想控股的董事长柳传志。看来,柳爷爷不迟到仿佛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事儿。
好处的分派必然会有一些尺度,好比对付企业来说,“功勋”和“苦劳”如何平衡,我也乘隙向柳爷爷讨教了一番。
柳爷爷:不让当船主,就告退
柳爷爷说,联想创立后,他向中国科学院要了三权:人事权、经营决策权、财政权,至于未来挣了钱归谁分派压根就没想。
到了90年代,柳传志和团队将联想由中科院投资20万的小公司,成长成了有必然范围的科技团体,经历了太多要死要活的坎儿,取得了相当的市园职位,柳传志开始当真考虑创业者如何享受合法收益的问题,而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的新进的年轻人,也敦促着柳传志去思考这个问题。于是,抱着“不只仅做船长、还要做船主”的决心,柳传志向中科院提出了35%的股权。
在我们看来,得到这样的后果,有所回报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工作,但在其时中国的大情况里却是难以实现的,作为中科院投资的公司,股权都是属于国度的。所幸的是,其时中国科学院的周光召院长审时度势,他果断认为,象联想这样的科技企业,开办者和经营者应该享有股权,于是同意了柳传志申请(一开始仅仅是35%的分红权,厥后历时8年,联想才用购置的方法将分红权酿成了股权)。
在谈话中,柳传志还很狡诈地问各人一个问题“如果当年中科院不给联想35%的股份,你们觉得我会怎么样?”
各人纷纷揣摩,但是根基上倾向于他会继承埋头苦干。
柳传志的答复干巴利落:假如申请35%股权被驳回,我会果断告退。我必定不会做“连通管”那样的事儿,那会让我一辈子都不安定;公司的对象我一分不会占,立刻就走,本身创业做小我私家电脑这件事儿。
正大光亮,不断追求更大的事业,“苦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这就是柳传志的性格。
创业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好处分派
柳传志那天还谈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好比“如何辅佐儿子戒烟”、“和美国人做生意吃的那些亏”等等,对我小我私家来说,最想知道的照旧那个各人看起来老生常谈,但在当下的创业高潮之下重复被提及的问题: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到底应该凭据什么原则进行好处分派!
柳传志的答复是这样的:在企业小的时候虽然要以功勋分派,阻挡讲苦劳,要否则这种大锅饭撒胡椒面的思想会倒霉于企业成长。虽然,企业到了必然水平就不是如此了。他拿联想做了举例,在做大做强后,要讲情感,讲历史孝敬,看待某些缔造过代价的元老要有一个缓降的时机宁静台,前提是,要把握一个度。
在我看来,要说创业企业按功勋照旧凭据苦劳分派,就不得不说下KPI的问题。KPI作为查核功勋和苦劳的指标被遍及使用,但许多时候,KPI的设立不见得是一件功德,到了某种水平反而会造成内部的“恶性竞争”,好比,为了告竣目的,得到更多的分派,不吝使用一些不妥的手段,从这个方面来说,是不是仅凭据功勋大概凭据KPI查核来分派,这是值得考虑的。
事实上,我所知道的许多互联网网站和产物,就是因为一切以KPI为论(功勋为论),进行好处分派,反而取到相反的感化。
我们可以看下中国此刻走下坡路但曾经明星的创业企业:凡客诚品。这个网站生意业务量很大,但过度的追求KPI,追求结果,追求销量,一切以功效为导向,也就是所谓的追求“功勋”。在顶峰的时刻,凡客内部极为躁动,人人想追求高业绩,人人想拿更高的奖金,为了快速得到订单,凡客诚品一个总监就有几百万的告白投放权限。厥后,凡客内部同样的岗亭,差异的人收入不同多达数倍,一些有“功勋”的人迅速的升职加薪,一些没有功勋但有“苦劳”的人却在背后措辞都不敢高声。但最终,我们看到凡客在失去了高增幅后,走了下坡路濒临倒闭,曾经有功勋的这批人根基劳燕分飞,而有苦劳的这些人反而留了下来,成为日后辅佐陈年东山回复的基石。
凡客的例子在中国绝对不是个案,事实上
险些每一个规模曾经的领先者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至于传统企业,问题就更多了,这里不再细表。
所以,我的发起是,创业企业照旧要应该从感情方面出发,既要看功勋,也要看苦劳,两者联合好了,才可能酿成大公司。
和柳爷爷说再见的时候,老爷子仿佛还很有兴致,相约找时机再聊。我也得好好想想下次该问点什么更刺激的话题。你假如要有想问的,也可以汇报我。
创业故事会读后感(二)
申磊:清华休学博士当上创业达人创办“理财范”
休学博士、连续创业、霸屏BOSS……当这些标签叠加在一个人身上会是怎样?85后小伙申磊,放弃清华直博,休学创办大学生社交平台“师兄帮帮忙”。一年后,转战互联网金融创办“理财范”。
近日,“理财范”CEO申磊在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学霸”休学做校园社交平台
2006年,18岁的申磊离开故乡四川绵阳,成为厦门大学机电系测控技术专业的新生。创业的种子,从那时发芽。大二时,申磊开始在校园里代理出售高校英语杂志和电话卡,但没怎么赚到钱。
彼时,申磊的工科男本质更出色——他研发的汽车节能减排装置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金奖及另外两个大奖,还拿到了两项国家专利。
2010年,申磊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申磊的眼界不断拓宽,他开始接触VC、天使投资,创业理想开始恣意生长。
如何积累第一桶金?申磊想从曾经让他风光无限的“汽车节能”项目做起。但进入操作层面时,他发现进入该行业的门槛、壁垒太高。通过上创业孵化课、跑创业沙龙等,申磊认准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他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办了大学生社交网站“师兄帮帮忙”,致力于一对一的问题提出与解决。2011年11月11日,“师兄帮帮忙”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个校园P2P社交服务平台。为了这个项目,申磊办了休学。当年12月,该项目获得知名天使投资人王利杰的天使投资。2012年3月,又获得IDG资本的投资。
最多的时候,这个社交软件应用在全国拥有200万大学生用户,近3000家院校的学生使用,累计解决困难300多万次,创造见面20万次。
转战互联网金融做“理财范”
做校园社交平台起步非常成功,但年轻团队对产品技术和运营等经验不够,网站一直烧钱,却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申磊开始焦虑、神经衰弱。痛下决心后,他决定放弃“师兄帮帮忙”。看好互联网行业的风口,他将新的方向确定为互联网金融。2014年3月“理财范”上线,3个月后获得著名投资人林广茂的千万元投资。
这次,申磊有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截至目前,“理财范”交易额突破50亿元,项目无一例逾期。其间,“理财范”先后获得2.1亿元B轮融资、3.3亿元C轮融资。近日,申磊带领团队来汉举办投资者见面会,这也是他一年之内跑的第12个城市。
此前,有不少投资人在《非你莫属》、《老板变形记》等创业节目上看到过申磊。头发长长的他,看起来有些艺术家气质,不仅是“颜值担当”,也表现出一个大男孩的热情与活力。“我本身不爱抛头露面,但是我们懂互联网,明白做个人品牌比做企业品牌更快。”
没有金融背景的申磊,为何要选择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要看方向,势很重要。”申磊说,自己主要负责技术和运营,叶总负责产品创设和风险控制。叶总是“理财范”的创始合伙人兼COO叶映辉,此前在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及基金公司有过多年工作经验。
年仅28岁的申磊,已经是创业沙场上的老手。有人不禁要问,为何申磊可以屡次获得风投?有投资人这样回答,对于申磊的创业团队和项目,最认可的还是他们的创造力与学历背景。另一方面,也与他找准了风口,顺势而为不无关系。
创业故事会读后感(三)
翁杰:大学生回乡创业种多肉植物年入百万
回乡创业的缙云大学生翁杰经历了重重困难后,最终在多肉植物上找到了突破口。如今他的多肉植物基地规模步步扩大。
微风吹来,三都村沿溪公路旁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阳光洒在地面上,也打在翁杰年轻的脸上。3年前翁杰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他放弃杭州高薪、有前景的体面白领工作,选择回到缙云老家创业致富。
期间,他经历过工厂破产的无奈、前途渺茫的绝望,最后机缘巧合,在缙云县新碧街道三都村开创了“老翁家庭农场”。这不仅让他走出了困境,还带动了乡亲们就业创收。在前不久的省农博会上,翁杰作为浙江省十佳农创客之一参加了农创馆的展示,还得到省委书记的鼓励。
放弃都市白领工作回农村 创业之初大学生挫折连连
出生于1989年的翁杰是个地道的农家男孩,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没有其他优势,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吃苦。”这是翁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翁杰的出生地是缙云县新建镇丹址村,这是缙云县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务农收入低,村民多外出谋生。乡亲们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情形,暗暗在翁杰心中种下了“为村民们做点什么”的种子。2012年6月,当时的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线路运输专业的翁杰伸出了橄榄枝。面对一份专业对口的高薪白领工作,翁杰心中纠结万分。回农村:四年的专业知识相当于白读;留在大城市:房子、车子重压下,最初的梦想何去何从?综合权衡下,翁杰还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到农村创业。
回到缙云老家后,翁杰先后经历了家族企业缙云县七彩照明材料有限公司破产,为还外债疯狂接单锁具抛光加工的落魄经历。
2013年底,五水共治浪潮袭来,由于锁具抛光加工产生粉尘污染,翁杰也不得不停下,那时他仍欠账20多万。
负债起家种植多肉植物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第二次创业又失败了,还要继续吗?
“工厂倒闭后,我负债30万元,虽然当时心里有点慌,但我不后悔,更加坚定了要创业,要翻身,证明给自己也给别人看。”翁杰说。
翁杰根据家乡多山、多竹林的特色,开始摆弄各种石制品、竹制品,并在淘宝网上开起了网店。各种新奇的根艺花盆、石头花盆、竹子花盆等手工花盆一挂到网上,很受爱花人士的喜欢,订单接二连三飞来。
在网店卖花盆、花瓶,翁杰常常会拿些花花草草当拍摄道具,多肉植物也在其中。翁杰发现,光顾网店生意的顾客除了购买花盆、花瓶外,还希望连带多肉植物一起购买。顾客购买花盆后,也大多用来种植多肉植物,而且搭配起来非常好看。2014年春,经过慎重考虑后,负债30万的翁杰,又向亲戚借款10万元,大胆建起了缙云县老翁家庭农场。“当时欠有外债,又摸不清整个行情,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进。”翁杰说。大棚里种植的多肉植物,搭配石头、竹制器具,再在植物根部铺上铺石、黄金草等,一个创意多肉盆栽跃然眼前,价格也比单买器具多了好几倍。
为了学习多肉植物的栽培与管理经验,翁杰花费2个多月时间走遍了山东、江苏、安徽、福建、上海、云南、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多肉种植基地,并且带了大量种苗回到了缙云,建起了2个种植大棚。
品种引进后,就是种植技术的问题了。因为不懂多肉的习性,去年冬天冻死了一批夏天品种的多肉,今年夏天又热死了一批冬天的多肉。“虽然代价有些惨烈,但通过自己的摸索,积累下来的就是实在的经验。”翁杰说。如今他已基本掌握了各个多肉品种的习性和种植方法。做出名堂后,他又向银行贷款8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现在翁杰的农场面积近30亩,种植大棚20多个,多肉品种600多个。
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是翁杰这个创业青年最具备的品质之一,正因为如此,翁杰才敢于放下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创立自己的多肉植物培养公司。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翁杰最后也获得了成功。翁杰的创业故事告诉了我们这些正在奋斗的小青年一个道理,要敢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