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
通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珍惜今天美好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先辈们的希望。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篇1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1941年秋,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顽强歼敌,最后子弹打光了,五人英勇跳崖的故事。课文把五位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表现得入木三分。
在生活中,我跟五位壮士相比起来,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张应用测试题,我回到家里,一放下书包,把试卷拿出来,马上就写了起来。刚开始,写的很流畅,到后来我碰到了一道题目,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苦苦思索了很久,就想放弃了,可怜一打开语文书,正好翻到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我刹时间想到了五壮士的大无畏精神,但继续思考起来。终于,到最后算了出来。这又让我联想到了一个故事:荆轲刺秦王,临行时,荆轲唱了两句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就说明荆轲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他还是毅然前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难道不今人感到佩服吗?
五壮士在危急时刻,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把死的失望留给自己。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都是我心中最钦佩的人,我要向他们学习。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篇2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狼牙山五壮士》,它主要讲述了1941年秋天,马宝玉、葛振林等五位抗日英雄为了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任务,在经历了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之后,胜利完成任务,弹尽粮绝,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他们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的故事。
这篇课文让我非常感动,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段就是五壮士跳崖的部分。五壮士高声呼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多么伟大而勇敢的五壮士啊!他们毫无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我从五位壮士身上学习到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最纯洁、最高尚的情义,他们都是真正热爱祖国的人,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
其次,我还学习他们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做为一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用烈士们的鲜血换来的。想想我自己平时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了,我感到非常惭愧,怎么能对得起烈士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呢?
通过这篇课文,我懂得了珍惜今天美好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先辈们的希望。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篇3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深受感触。
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1949年秋,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狼牙上,痛击敌人,最后子弹打光了,五人英勇跳下悬崖。这篇课文把五位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描写的淋漓尽致。
俗话说的好: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五位壮士在万分紧急的关头,脑海中就只有一种想法:只要能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我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荆轲刺秦王,临终时,荆轲唱了两句歌:“风萧萧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说明荆轲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他还是毅然前进。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此外还有董存瑞,罗盛教……这些壮士在危机时刻,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们是多么勇敢啊!他们是我心中最钦佩的人。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a篇4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1941年秋,我五位抗日英雄为了胜利完成掩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光荣而艰巨任务,克服种种困难,击退敌人一次次的进攻,直到最后没有一颗子弹,还把敌人引上绝顶,然后英勇的跳下悬崖,以身殉国。
我是含着热泪读完这篇文章的,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五壮士最后毁掉枪支,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勇敢跳下悬崖的情景。这气势,这声音真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啊!他们这种为了革命,面对死亡,毫不畏惧,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想想五壮士的惊人壮举,再看看今天的我,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有时干脆不做,我非常惭愧。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解放,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比起他们,我所遇到的困难算的了什么?如果没有象“狼牙山五壮士”一样无数先烈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建立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今天遇到了一点困难就退缩,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先烈啊!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狼牙山五壮山”,你们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楷模,请你们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勤奋学习,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