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散文读后感
萧红散文有着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表达、对生命之旅的独语、精神诗性的表达的特点。读者读了之后,有哪些感想要写?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萧红散文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萧红散文读后感篇一
在《同命运的小鱼》中,对一条小鱼命运的关注,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
“小鱼两天都是快活的,到第三天忧郁起来,看了几次,它都是沉到盆底。……敲一下盆沿,小鱼走动两步:再敲动两下,再走动两步……不敲,它就不走,它就沉下去。
我招呼郎华不要动它,小鱼在养病,不要打扰它。
亮天看它还在休息,吃过早饭看它还在休息。又把饭粒丢到盆中。我的脚踏起地板来放轻些,只怕把它惊醒,我说小鱼是在睡觉。”
从这些详细的细节描述中,作者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生命发自内心的怜悯和关注之情可见一斑。
最后小鱼不幸死了。
“我后悔,为什么要出去那么久!为什么只贪图自己的快乐而把小鱼干死了。这是凶残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毁灭了它吧!毁灭了这些失去了人性的东西!”
作家给予脆弱的生命以人文角度的关怀,直抵心深处温软的部分。同样也可延伸到她笔下所关注的沉默的绝大多数人群。她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真诚地融入笔下的艺术世界,把自己的孤独与忧伤、寂寞与怅惘,通过审美沉思转化为作品的情感基调和美丽的诗魂。
萧红散文读后感篇二
读过的第一部萧红的作品是她的《呼兰河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呼兰河边的故事。通篇文字透着一种洗尽铅华的平淡,又因为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了诗歌的特点,使整部作品更具艺术的魅力。被誉为诗化小说。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文字下,隐藏着女作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和体认。有人评价这是一部不会随岁月老去、永远年轻的作品。
最近只偶尔翻过些散文,想写写看过《蹲在洋车上》、《失眠之夜》和《同命运的小鱼》后的感想。
萧红是那种以全身心投入写作的女性,文字便是她灵魂的自传。在她的作品里,看不到炫耀、卖弄、制造的成分。有的是一种与大地相连的美好品性。创作的素材也大多来源于她的真实生活体验。
《蹲在洋车上》讲述的是一个童年的故事。作者以朴实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对儿时的生活流露出一种牧歌式的情调。
“我眼看着那个驴子飘飘地不见了!我的心魂也被引了去。等我离开窗子,祖母的斗篷已经脱在炕的中央,她嘴里叨叨地讲着街上所见的新闻。可是我没有留心听,就是给我吃什么糖果之类,我也不会留心吃,只是那夜的车子太吸引我了!太捉住我小小的心灵了。”
在《失眠之夜》中,女作家对自然的那种朴素的颖悟,使得文字中充满了许多细致优美的抒情。“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的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点缀在天上;又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
可又有谁知道,出生苦难的萧红,在她的内心深处,深藏着难以排解的无家的悲凉感。她将自己浸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感,与生活中弥漫着、浮荡着的悲恋剧气氛相融合,从而传达出深远的人生悲凉感。
所以在《失眠之夜》中她这样说道:“家乡这个概念,在我本部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
萧红写出的都是生活,她笔下的人和事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她非常懂得人性中的贪婪和漠不关心,也懂得人间的爱与温暖。
“我后悔,为什么要出去那么久!为什么只贪图自己的快乐而把小鱼干死了。 这是凶残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毁灭了它吧!毁灭了这些失去了人性的东西!”
作家给予脆弱的生命以人文角度的关怀,直抵心灵深处温软的部分。同样也可延伸到她笔下所关注的沉默的绝大多数人群。她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真诚地融入笔下的艺术世界,把自己的孤独与忧伤、寂寞与怅惘,通过审美沉思转化为作品的情感基调和美丽的诗魂。
在她的笔下经常出现的不是她自己,也非狭隘的权利富贵阶层。而是那些被忽视的涌动在社会最底层的话语缺席者。那些饱受磨难、牺牲的灵魂。并 “与欢乐的人同欢乐,与忧伤的人同忧伤”,设身处地地与对方享有同样的感情。
《失眠之夜》的最后,“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正是这种在一个喧嚣的时代能始终保持灵魂的高度,使她的作品保持了思想的高度和一个超越性的关照空间。
这是一种真诚的对生活负责的写作。
由此想到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所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是一味地沉浸在个人情调中,顾影自怜,还是应该突破自身的角度,放眼更宽广的社会和未来。去关注和书写那些苦难与不幸的人们。
萧红那些质朴而让人感动的文字,皆出于她发自内心的同情心,传达着真实的生活和灵魂。这种用心灵和生命写就的作品已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成为全人类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由此我便明白了,为何有人评价说萧红的作品永远不老,永远年轻的真正涵义。
萧红散文读后感篇三
在《蹲在洋车上》里:“所以后来,无论祖父对我怎样疼爱,心里总是生着隔膜,我不同意他打洋车夫,我问:“你为什么打他呢?是我自己愿意蹲着。”
在这样的年代,我没发现一个有钱的人蹲在洋车上;他有钱,他不怕车夫吃力,他自己没拉过车,自己所尝到的,只是被拉着的舒服滋味。”
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与他笔下的人物应该是一种化入的“同情”的关系。萧红做到了。写自我却能超越自我,不局限于自怜自哀。萧红是一个身心俱受摧残的不幸女性,一个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所放逐的灵魂。但她依然 “向着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来写作。
她以自已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冷静地观照自已熟悉的生存环境,把个人的命运纳入人类的命运之中。探入了中国人的生存、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最深处,对生存的原生态和大苦难的揭示,对人自身命运的正视和清醒体味,使萧红的作品意蕴具有了普遍的意义。这种慨叹和苍凉感又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而是超越自我属于时代的。
这使得她的作品透着一种独特的宁静,实际上是一种弥漫着生命的肃穆的热情,这种肃穆因其超越了世俗的空虚和表层的喧闹而益发显得难得和崇高。
萧红散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3.散文英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