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那么读者们读后有什么收获呢?请往下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希望你喜欢。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篇一
何为人?还是孔子说得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去干自己需要干的事情,踏踏实实的将眼前要干的事干好,那么样样事都会变得有条不紊起来。不问收获,只求耕耘也是我们能做成一件事之大根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当初都是默默无闻的,所以说你若是到了“老之将至”而一无所成的话,真不是你太笨恐怕是太聪明的原因了。一个人能做到踏实稳重,便是有礼了。“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他必定成了一位有尊严的人。我们在社会上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过就是想让自己活的体面一些,能得到虽不是周围人的尊重最起码不会受到轻视。在这个社会上,越是卑微的人越是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世俗大众们努力的生活,努力的维护世俗的人情关系,可是终归落下的却是东家长李家短的是非人生。古人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当今社会用情不如用礼,“礼之用,和为贵,”与其为情所困,不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处理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合作关系都应礼字当先。礼便是尊重,便是宽容。这才是人之大爱,也是对己获得的最大的尊重。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受辱,很可能是我们自己轻浮不稳重的原因造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受辱之一;克,伐,怨,欲为二(好胜,自夸,怨恨,贪欲);巧言令色为三。孔子言:“刚﹑毅﹑木﹑讷近仁。”就是教我们学会忍让,坚持,敦厚而谦卑。如若再能做到:“贫而无諂,富而不骄。”那我们便可为一个真正的无忧无惧,坦坦荡荡的人了。
做好了自身又如何处事呢? 孔子便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世俗之人。“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他最大的处事原则。在生活中他处处审时度势,他教你怎样和乡党们相处,如何表现。在工作中如何和上级交流,如何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怎样相处,比自己差的又另当别论。社交中他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竭尽所能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整部的《论语》中充斥着他的繁文缛节,也许在现代人看来这些都是腐儒滥调,委曲求全,没有自我的表现。实则不然,世俗才是最大的人生之修行场所。对于我们平凡的人而言,我们能活的知足而快乐,就是一个明白。明明白白生活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孔子做到了这一点。社会无论怎样变,人性不会变。怎样做一个让别人欢喜而又受尊敬的人,这就是孔子的满足,难道这不也是我们平庸之人的夙愿吗?我们又有什么才能去我行我素呢?子曰:“中庸之为德。”中庸便是最美,最善的了。因为它能让它身边的一切人或事都变的舒服和自在,而这恰恰非善者或智者不可为也。孔子是智者,那么我们就做一个善者罢了。与人为善,是善待他人更是自己,没有人喜欢活在怨恨和仇恨当中。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不亢不卑,我们便也有大智慧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很好的享受生活了。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生活的实质。了解了生活的实质性。顺乎自然,顺应天命,便可如回一般身在陋巷而不改其乐。方法之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要过多的参与与我们无关的事。我们首先得了解自己要什么?学会剔除过多的欲望,过高的要求,过多的想法,当然还有过多的思虑。不要跟风,不要攀比,不要眼高手低。现在的人就是想得多做得少,管的多拿得少而导致了内心的不平衡,不安稳,不快乐。其二:“无求备于一人。”不要对身边的人求全苛责。如今我们的太多不快都源于怨恨,怨恨生活的不公,怨恨周围人不好,怨恨孩子的不争气,甚至女人们怨恨老公的不优秀。其实渴求别人便是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即是一种自私的索取,又是自己无能的表现。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的悲喜岂非由他人控制,那么何以能享受自我的生活呢?这尤其说的就是女性朋友们。为什么女人总是感觉自己受困于世俗,缺乏自我。那完全是因为她自己受了想要不劳而获的控制。其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志向,有了志向目标无论怎样的生活我们都能过出味道来。这也便是回的快乐。人就应该有自得其乐的能力。最后用《论语》里的话结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泰然处之吧。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篇二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篇三
读完《论语》感悟就两个字:世俗。我真切的感受到只要我们活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它就是指导我们很好的活下去的一本工具书。结合现实而言,《论语》可以非常好的指导我们这些世俗男女和平庸大众,它真真切切就是一部世俗哲学,它教人们如何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很好的生活。
古之君子,今之为人也。如何做人,是现代的人类所关心的问题。因为他涉及到我们的生活,事业,家庭,未来及成功与否。人性虽善,却极易改变。面对当今社会的纷扰复杂,逐名追利,金钱至上的环境,人该何去何从?彷徨,孤独,不安,浮躁,愤恨不平已然成了人之常态,我们虽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从未感到满足过,开心过。那么,我们到底缺少什么呢?对,精神支柱。借用孔子的一段话解释一下原因:如果你是一个善良仁德的人,你不好学问,你可能会被人利用;你天生聪明,如果不好学问,就可能自以为是;你诚实忠厚却不好学问,可能会吃亏;你勇敢而不好学问,可能经常做错事;你一味的争强好胜,却不好学问,可能就会变的狂妄。那就是说如果没有学问,我们的生活永远都是肤浅而片面的,我们的所获所得也没有立脚之处,也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价值,人便更容易患得患失,这就是为什么人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对于生活没有明确目标的人,便是浑浑噩噩,人云亦云的凡夫俗子。你知道吗?在这个世上谁的日子最不好过,就是这些凡夫俗子们,用孔子的一句话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里的小人并非卑鄙下流之人,而是被世俗生活中的琐碎缠绕不得分身的无大德之狭隘男女们,他们正淋漓致尽的将人性的劣根展露无疑,争名夺利﹑狭隘自私﹑贪便宜取小利。可是最终,委屈的人是他们,愤愤不平的人是他们,失落的还是他们。这也正是应真证《论语》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样一句话。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相关文章:
9.读论语心得体会
10.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
上一篇:朝话人生省悟读后感
下一篇: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