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的典故
一意孤行的典故
一意孤行: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意孤行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一意孤行的典故:
赵禹、张汤都是汉景帝时期的名臣。先后被景帝任命为太中大夫,负责制定各项条令法规,深受景帝的器重。
赵禹为人耿直,严于自律,为官清正廉洁,严格照章办事从不被别人所左右。担任太中大夫以后,他更是深感责任重大,为排除人情上的干扰,他遣散了家中的门客,同时,不再与朝中官员私下往来,并谢绝同僚们的邀请,避免泄露朝廷机密。
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官员往往找几个知心朋友在一起饮酒谈心。
席间海阔天空,毫无边际,什么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朝中要闻、民间琐事无不当作话题。赵禹学问广博,口才又好,谈起来更是风趣、诙谐。现在席中少了赵禹,人们都觉得趣味不足。
自从赵禹谢绝朋友间的应酬之后,他的朋友们甚为不满,有时私下议论甚至多有微词,误认为赵禹是官做大了,有意疏远老朋友。
好心的朋友劝他改变一下作风,免得得罪老朋友,赵禹笑而不答。
开始,朋友对他还有些误解,时间久了,朋友知道赵禹出于公心,不得不如此,便改变了错误理解,对赵禹仍然敬重如昔。
张汤与赵禹截然相反,他为官残酷,性情贪婪,而且巴结权贵,只要对他有用,他一律热情接纳,从不考虑对方的人品如何。
长安的许多富商不敢得罪张汤,担心张汤暗中加害他们,只好经常带上厚重的礼品去巴结张汤。张汤是来者不拒,一律照单全收。
甚至有些风雅名流,尽管讨厌张汤,但震于他贪婪、残酷的恶名,也不得不违心与之交往。不久,张汤因巧于辞令,善于揣摩景帝和丞相的心理,被提升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在一次讨论对待匈奴的问题上,博士狄山提出和亲的建议。理由是:当年汉高帝北征匈奴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尚且被困平城。于今将士不如当年,无力与匈奴抗衡。
张汤怒斥狄山是迂腐之见。
狄山反唇相讥:“我是愚忠,你是诈忠,我早就看出你是一个狡诈的小人。”皇帝因宠爱张汤,责问狄山:
“你能守住一个郡么?”
狄山承认不能。
皇帝又问:
“那么守一个县呢?”
狄山回答是否定的。
后来,勉强表示能守住一寨。狄山被派往前线,不久战死沙场。
张汤依仗皇帝信任,越发横行无忌,招致百官的痛恨,皇帝这时也觉察到张汤的肆无忌惮,便派赵禹审问张汤。
赵禹秉公执法,严厉斥责张汤的种种不法行径。张汤见自己的罪行已经暴露无遗,又听赵禹说得有根有据,自知罪恶深重,便引剑自杀了。
一意孤行的造句:
1) 你还不改掉嗜赌陋习,一意孤行,真愿意被视作害群之马吗?
2) 半壁江山就因他的一意孤行而断送了。
3) 成功的人做事总是留有分寸,失败的人总是一意孤行。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一些回旋的空间。
4) 一个人如果一意孤行,最终会铸成大错。
5) 凡事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切不可一意孤行。
6) 如果你不听大家的劝告,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
7) 爱并不一意孤行,它不是急躁不是怨恨,他不替错误喝彩而为正确欣喜。
8)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9) 别怪我一意孤行,实在是因为事急从权,非得尽速处理不可。
10) 处理这么重大的事一定要戒慎,最忌一意孤行,贸然行动。
11) 现在是讲究团队精神的时代,你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很难引起共鸣。
12) 在未得到大家同意之前,我绝不会一意孤行地采取行动。
13) 对于他们来说,万众一心比一意孤行要强大;那火辣疯狂的舞蹈冲破了世俗的枷锁反映出人的本性。
14) 这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反对党的一意孤行和毫不让步。
15) 我相当熟悉自己的意向,也总是一意孤行;若需要搏斗,我会张牙舞爪拼命。
16) 我不欣赏做事一意孤行、根本不重视别人意见的人。
17) 他在情况尚未明朗时便一意孤行,轻举妄动,如今造成这难以收拾的后果。
18) 穆加贝明白他不能一意孤行。
19) 把事情搞成如此局面,就是他一意孤行的结果。
20) 据华盛顿邮报获得的文件,房利美和房贷美一意孤行地进入全新高风险的市场,尽管公司内部对于此举是否审慎存在争论。
21)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他一意孤行,从不考虑其行为是否对公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