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惠州西湖的传说
岭南惠州有一方清丽秀美的湖泊,风景极似杭州西湖,当地人也把它叫做西湖,关于惠州西湖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惠州西湖的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惠州西湖的传说篇一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头裹蓝巾、怀揣青铜宝镜的仙女 下凡来到人间,她从东江上游沿江漂流而下,到惠州时,被眼前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于是住了下来,与当 地人民一起耕作,使惠州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
此事惊动了仙界,由于海龙王的妄奏,玉皇大帝便派 了天兵天将把仙女抓回天庭。仙女依依不舍离开惠州。
途中,她为使惠州农耕有水,且留美景于人间,便 把自己心爱的青铜宝镜投于东江之畔。宝镜碎成五块,变成了五个湖。而其乘骑的那只仙鹤则化成西湖之 滨的“飞鹅岭” ,形成西湖今天这湖山相映的人间美景。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美好传说...
关于惠州西湖的传说篇二
离惠州西湖平湖门不远,走过一条铺满碎石的小桥,穿过一道圆形拱门,便来到红棉水榭。如今,红棉水榭已无亭台楼阁,但数株红棉树依然挺立。每当日暖春明,红棉树万花竞开,如晴空火盖;风吹花落,争染绿波,如流红逐水,实为惠州西湖别开一景,遂有“红棉春醉”之说。前人赞颂:“云水空蒙草树妍,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火,万绿丛中看木棉。”
红棉水榭所在位置便是平湖上的红棉岛。北宋年间,惠州太守陈偁在这个圆形的小岛上建起了一座亭子,名曰“湖光亭”,因形状似船又称“船亭”。清光绪年间,广东水师提督方耀与惠州知府张联桂联合在这座圆形的小岛上建起了新亭,名曰“水榭”。据张友仁编撰的《惠州西湖志》记载:明清时红棉水榭有两株高大的木棉树,苍古奇丽,每逢盛夏,红棉“万花怒放,红艳逼空”,蔚为壮观。古来文人雅士游惠州西湖,都会从明月湾划船到此坐亭中赏月,留下“数株霜树缀木棉,水榭装成似画船。豪饮将军宴清客,此间风月不论钱”的品评。
关于惠州西湖的传说篇三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时,游历惠州西湖四处,几处洲岛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芳华洲享有“芳华秋艳”美誉,四面湖光山色,洲上树木葱郁,到了深秋时节,树木层林尽染、相映争辉,令人目不暇接,故成“秋艳”之特色。
北宋时期,芳华洲上始建逍遥堂,是北宋天庆观道士何宗一居所。宋绍圣元年,苏东坡寓惠,经常到此游访,东坡《江月诗》有“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的记载。东坡经常和惠州推官黄焘、栖禅寺僧希固、宝积寺僧昙颖在此聚会对酒高歌,谈经论道,或种菜钓鱼,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并写下了“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的隽永诗句。
离芳华洲不远的披云岛和浮碧洲,坐落着一座西新园(现在的惠州宾馆所在地),原为湖边村居,北宋时期因苏东坡捐建的西新桥而得名“西村”。苏东坡《西新桥诗》“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的“西村”便指此地。明代万历年间,知识分子李学一在村中筑园居住,名其“西新园”。西新园湖水萦绕、林木苍郁,隔湖浮碧、一桥飞渡,石林竹径,别有洞天,堪称避暑胜地。李学一曾有《同潘肖径避暑西新园次韵》诗,写与友人在园中避暑情景:“夏日苦炎暑,泛舟乘好风。西新清且胜,宛若憩蓬瀛。”清吴骞也有诗云:“堤边修竹间垂杨,绿嫩繁荫夏景芳。飞阁窗开无暑到,蝉声唤起满湖凉。”“西新避暑”因而得名。
关于惠州西湖的传说篇四
走过惠州西湖九曲桥,便来到点翠洲。点翠洲是平湖最大的洲岛,以留丹亭和浩瀚平湖一点翠的洲岛特色得名。俯瞰西湖,点翠洲就如一块放置于平湖中央的灵玉,显得玲珑剔透。这里湖光萦绕、古树苍翠,留丹殿阁、红墙碧瓦、朱红圆柱,掩映于扶疏绿叶之间,享有“留丹点翠”之说。
点翠洲早在宋代已有名。北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陈偁在洲上筑孤屿亭,明嘉靖年间改建为点翠洲亭。宋人曾以诗“近闻更有丰湖好,环匝亭台映洲岛”来赞誉点翠洲之美,明代才女孔少娥在《点翠洲诗》中这样赞美:“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婉转似眉头。”
1913年,为纪念在辛亥革命“马鞍之役”中牺牲的烈士,洲上建筑了留丹亭。1963年,当时的西湖管理委员会将留丹亭扩建成殿阁,使其面积比原来扩大一倍。亭前临水筑有游廊水榭,可以眺望平湖中的花洲话雨和红棉春醉等美景,并集苏东坡、文天祥句为联“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渌;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怀念和崇敬之情。从此,“留丹点翠”便成西湖一景。
此外,南湖南苑设有中国农工党创始人邓演达铜像和纪念亭,寓革命历史人物于风景名胜之中。
关于惠州西湖的传说_惠州西湖的民间故事相关文章:
1.西湖民间传说故事
2.西湖民间故事精选
3.西湖民间故事大全
4.西湖的故事和传说
5.西湖的传说故事
6.西湖民间故事
7.杭州西湖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