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民俗文化 > 传说 > 颐和园有哪些经典的传说故事

颐和园有哪些经典的传说故事

时间: 玉珊879 分享

颐和园有哪些经典的传说故事

  相信大家在学生时代的历史课上,都有学习过一些关于颐和园的故事,下面小编要介绍的也就是颐和园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颐和园长廊彩绘中的故事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旨出使匈奴。匈奴单于了解苏武的才能,许高官厚禄要苏武投降,苏武不为所动。单于杀副使以死相威胁,苏武宁死不屈。单于折磨他,将他发配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牧羊十九载,苏武手持汉朝符节,不忘汉朝使命。后来,苏武的朋友,汉朝大将军李陵与匈奴作战被俘投降,来此告诉苏武,他的父亲已死,兄弟被杀,夫人改嫁,武帝年迈,朝政混乱,不如投降的好。苏武表示宁愿为汉室社稷而死,决不背叛列祖列宗。李陵无言以对。后人吧苏武牧羊的经历,填词谱曲,词曲催人泪下,一直演唱到今天。

  客至

  《客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当代中国人都知道李白、杜甫的名字。他的这首《客至》写于成都草堂。某日,老友崔县令路过来访,使杜甫欢喜不尽,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诗。今收入唐诗三百首里。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隐居成都的生活情景。

  《客至》

  舍南舍外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文人三才

  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秦少游和谢端乡三位才子。传说,神宗年间,某年久旱无雨。皇帝设坛祈雨,命苏东坡作祭文,带官主斋。好友谢端乡想看皇帝,苏东坡让他披上袈裟,在坛前添香。神宗驾到,又让他奉茶。皇帝一看此人相貌清奇,便问他几句。谢端乡对答如流,神宗龙颜大喜,当即封他为了原和尚,号佛印,就在御前剃度为僧。苏东坡后悔莫及。一天,他唤来美女,约好秦少游,想灌醉佛印,使他酒后破身还俗。不料,佛印已看破红尘,不动俗念,一心向佛。

  刘玄德江东赴会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刘备、孙权联合抗曹。东吴都督周瑜想先除掉刘备以绝后患。于是,约刘备过江会面。刘备执意前去,关云长愿意相随。周瑜在宴会上正想杀刘备,忽见一员大将,赤面长髯,威风凛凛,按剑立在刘备身后。当他得知那便是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时,吓出一身冷汗。忙上前把盏,向关云长敬酒。

  昆明湖的传说

  颐和园的万寿山古时叫瓮山,昆明湖叫瓮山泊,这个不起眼的山和泊怎么成了后来这样著名的皇家园林了呢?

  传说在辽、金时代,瓮山是座光秃秃的小山,山顶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庙,庙里只有一个谁都不知有多大年纪的老和尚。

  后来,蒙古人强大起来了,成吉思汗带兵打到了当时的北京。开始,他驻在海淀一带。一天,成吉思汗带着文武大臣到西山打猎,新被召用的降臣耶律楚材一眼就看中了瓮山,

  他请成吉思汗把人马扎在瓮山脚下,然后一起来到山顶庙内。庙里的老和尚见了人只是打个问讯,就站在了一旁。.成吉思汗间他有多大年纪,回答说耳聋。问他此山叫什么名字,回答还是说耳聋。几句话气得成吉思汗暴跳如雷,他从腰中抽出宝剑就要杀老和尚,耶律楚材在一旁急忙劝止住,还用眼色暗示成吉思汗说,此僧不可侮。又偷偷派人传令把个瓮山围得风雨不透。

  事情办好,君臣一伙就在离小庙不远的地方支起几座牛皮大帐,住了下来。

  天交三更了,成吉思汗与耶律楚材还在谈天,忽然一个小校进了帐篷,跪奏道:“启禀可汗爷得知,庙里老和尚到这时还没安歇,只是抱着一个小石瓮,嘴里念念有词,一个劲儿地流眼泪。不知为什么?”

  耶律楚材听了微微一笑,说道:“你们如此细心,很好。但决不可惊动他,若有新消息,速报我知。快快去吧!”小校走后君臣二人睡下不久,只听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接着眼前金花乱飞,帐篷外又是一阵大乱。

  刚才负责监视老和尚的小校急忙跑到成吉思汗的帐下,一脸惊慌神色,汗流不止,半天才说清楚。原来,天交五更的时候,老和尚跌跌撞撞地出了小庙的门,怀里死死抱着那个石瓮。

  众兵丁上前阻拦,谁知老和尚力气大得很,几十个人都没能挡得住。他三步两步就跑到山崖下,纵身一跳,连人带石瓮都飞了起来,等再落地,只听一声巨响就不见了踪迹,山脚下却涌出一道滚滚的清泉。

  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赶忙披衣来到山下观看,果如兵丁所奏。原来的一块大平地转眼成了汪洋,绿波滚滚,浪花飞溅。成吉思汗高兴了,随即传令就在这儿修造宫殿,这个湖也就被称作瓮山泊了。

  耶律楚材心里明白,瓮山实际是座金山,那石瓮是个宝贝,庙里的老和尚是财神转世。他知道成吉思汗刚刚打到北京,国库一定空虚,因此想把石瓮夺来献给成吉思汗,好立个大功。没想到老和尚不买他的账,趁他未下手之前把一瓮盖世的珍宝全都倒在瓮山下,化为滚滚清流。

  后来,耶律楚材病危,他对继位当了元太宗的窝阔台说:“臣有一事恳求万岁,我死之后,请将我葬在瓮山泊旁。我一是喜欢那里的美景,二是满湖的珠宝必须有人日夜看守,

  让臣死后也为万岁效犬马之劳吧!”窝阔台果然按耶律楚材的请求办了,把他埋在瓮山泊旁。后来乾隆开凿瓮山泊为昆明湖,就把他的墓迁到现在知春亭后一个小院子里。院子有座石碑,就是迁葬时乾隆给他立的。

  颐和园介绍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距城区十五公里。

  颐和园,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历史沿革

  金明时期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选址造园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这张“设计图”,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此图对中国早期的皇家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鼎盛时期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破坏重建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北京颐和园

  2016年2月16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发现,颐和园景区一座大殿殿脊上的神兽失踪。

  现场看到,失踪的构件系一尊黄色琉璃质地的“骑凤仙人”,其所在位置普通人触手可及,目前只剩底座。吴晓平先生介绍说,这一构件春节前还在,节后即发现失踪,担心其被盗。


猜你喜欢:

1.颐和园的历史故事集锦

2.颐和园的传说故事

3.有关颐和园的传说故事

4.颐和园的传说故事

5.有关颐和园的传说故事

156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