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孵化器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兴起还是没落?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我是15年从外企辞职出来创业的,加入了一家做孵化器的创业公司,做了近4年的创业孵化器。15年的时候,是总理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第一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整个中国遍地出现了孵化器,众创空间,联合办公等围绕着双创做的创业平台,可以说整个孵化器行业在双创的氛围烘托当中快速崛起,就拿我所在的城市沈阳来说,做孵化器的就有100多家,其中也不乏房地产商做的众创空间,加上原有政府搞的孵化器,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无论是叫联合办公,众创空间,孵化器还是加速器,在我看来,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服务于创业者,所以我更愿意叫他们是孵化器。如果非要把它们区分开来看的话,无非就是每家的业务侧重点不同而已。联合办公,更多的强调是办公属性;众创空间是给创业企业提供非核心业务的各项服务;孵化器则更倾向于培训、创业指导、投融资对接等等;加速器则对创业企业有一个初步的筛选,他们会为筛选出来的优质项目提供专项的服务,比如商业模式梳理、私董会、投资人对接和辅助洽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等等。
除了我上述说的这些业务以外,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业务就是二房东,有些房地产开发商用的是自己的场地,可以暂时不把他们称为二房东,但其主要的盈利方式也是和这些二房东们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开发商有一些资金实力,能够招聘一些销售人,通过地推和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将自己的孵化器场地快速租赁出去而已。
一个好的孵化器能够通过二房东的模式让自己有一些收入,并且这些收入能够维持孵化器的正常运转,同时还做的一些服务创业者的事儿,这可以说是业界良心了。而更多的孵化器则是只有那么两三个服务人员,每天上班玩玩手机、侃侃大山,对创业者根本没有什么服务,这种孵化器更多的是靠政府补贴来活着,每年邀请政府的人来孵化器参观参观,讲几句不疼不痒的话,逢年过节搞搞关系,来年的时候就能拿到政府补贴,这种轻投入高回报的生意,也展现出来孵化器行业的泡沫。
近几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创业者、投资人越来越趋于冷静,创业公司注册的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靠二房东活着的孵化器们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里面争夺创业企业,类似“孵化器太多,创业者都不够用了”这样的话每年都会看到,当市场靠争夺存量资源来抢占市场的时候,这个行业必定会面临一次大洗牌。
举个例子,有个做创业者培训的朋友和我说,前几年的生意非常好做,投资人的钱也好忽悠,创业者忽悠完钱了以后,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租豪华的办公场地,买价格不菲的办公设备……花钱如流水一样,那几年的创业泡沫期,这个朋友靠做创业者培训赚了不少钱。而近些年来,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投资机构都开始搞起了创业者的培训,这个训练营,那个加速营搞了不少,最后做投资没赚到钱,靠培训倒是赚了不少钱。
近一两年国家一直在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随着不断的淘汰掉夕阳产业,培育出新兴行业,企业也逐渐被分化开来,抛开国有企业和大型的互联网企业不谈,现在的民营企业中,走出泡沫期活下来的创业企业和正在转型的传统企业成为了市场上的主力军,有一些对市场敏感的孵化器,已经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他们通过与国企和大型的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度挖掘两者的需求,通过整合创业企业资源并将其导入两者需求当中,以此来完成产业对接和产业整合,这类孵化器会在接下来的几年活得很好。
还有一类孵化器抓住了一群传统企业的老板们,通过活动、企业走访、政府对接、资本合作、订单对接、企业信息化等方式与老板们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传统企业实现转型,这类孵化器的业务模式,将会更多元。
在未来的几年,孵化器将会进一步的洗牌和整合。
首先,能够抓住企业的孵化器,或者是说通过前几年的市场培育,抓住了一定数量的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在接下来的几年,需要把这些企业维护好,帮助他们活下来,孵化器才能从他们身上挣到二房东的钱,这些创业企业活的好了,孵化器才有更多的盈利空间。
其次,做产业整合和传统企业转型的孵化器,更多的是看孵化器自己的产业整合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有订单了,有资本了,有合作空间了,他们才会更依赖于孵化器。
最后,靠拿政府补贴活着的孵化器,将会进入倒计时,倒闭是早晚的事儿。
过去的孵化器是政府搞的,多少还有一些公益性质,而现在的孵化器,更多的是民营企业做的,本质上是一门生意,靠收租金活着,无可厚非,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政府补贴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事儿,靠政府补贴活着的企业,很难能够长时间立足于市场。而随着政府的考核越来越严厉,靠吃政府饭的企业,今后的日子将不会太好过。
一个市场的兴起,必然是从一个泡沫期开始的。当市场的泡沫破裂之时,这个市场才会回归正轨,能够活下来的企业,是大浪淘沙后的英雄。用一句俗话来描述今天的孵化器行业:当潮水退去后,你才知道谁在裸泳——而现在正是潮水退去的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