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
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有哪些呢?创业精神是影响创业的根本力量和动因。而地域文化是影响创业精神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篇一:弃外企高薪,10万创业咖啡馆
放弃年薪30万的外企工作,走下巅峰,重新开始,寻找另一个山头的风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阿南做了。这次阿南选择了开咖啡馆。
如今坐在阿南咖啡馆,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发呆。此时走进来一对情侣,要求自制咖啡。女孩搅动咖啡机的声音,像极拉动窗帘时齿轮滚动的快乐。男孩在一旁“咯咯”地笑着。
《Yesterday once more》的旋律在这个130平方米的蓝色空间里流淌,落地窗外的阳光柔和而温暖,咖啡的香气在鼻尖弥散。
“你好,我是阿南。”眼前的咖啡馆老板内敛沉稳,戴着伍迪艾伦式的黑框眼睛,白色衬衫,打扮文艺。
弃外企高薪,10万创业咖啡馆
“人生有时候懂得放弃一些东西也是蛮好的,我做了十年的IT行业,经历了从下到上。另一个十年我想换个方式生活,人这辈子,如果你只做一件事情,收获不大,如果你换一种生活再走十年,应该是比较有创意的,意义是更重要的。”
2006年,阿南选择从北京回成都,经营起了四季情怀咖啡馆,“4万拿下铺面,装修和咖啡机这些设备一共是6万”,阿南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他用10万元开起了自己心爱的咖啡馆。而此时的他头顶亦多了一个光环--中国第一个获得欧洲咖啡协会认证的咖啡师。
可能是经历了太多世事,阿南对人生、对咖啡亦有了不同以往的体会和见解。在阿南看来,“咖啡就只是一种饮品,一种感受生活细致的方式。”
所以他把“四季情怀”定位在咖啡文化上:“你花了钱,就有权喝到一杯好咖啡。”
专业的咖啡文化定位使阿南的咖啡馆显得与众不同,阿南说:“我们经常鼓励客人买咖啡豆回家自己做,我们也举办各种咖啡沙龙教你怎样做咖啡,让每个喜欢咖啡的人都喝到一杯新鲜的咖啡。”
“把咖啡卖到咖啡馆外面去”
“单靠100多平米的店是赚不到钱的,10张桌子,即便可以达到80%的上座率,也只能持平”,阿南说,他的咖啡店由于只做咖啡,没有做其它的出品,所以在最初两年,四季情怀咖啡馆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1个月大概是1.5万的营业额。”
“首选是选址有问题,我当时选口岸的时候,只关注到离商业中心春熙路近,但是没有好好考察周边的业态”,阿南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四季情怀咖啡馆的楼下和隔壁都是火锅店,而且物业管理很混乱,对于要做“精致小众咖啡”的他来说很不利。
更多的利润来源于场外,“咖啡馆则是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阿南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外场收入可以达到四五万每月,而这部分基本是零投入。“我把咖啡文化对外打包卖给银行、地产公司、4S店等高端客户”,进入商业咖啡文化服务领域后,阿南称“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商业咖啡经营路线,咖啡咨询也是我们的业务之一。”
“把咖啡卖到咖啡馆外面去”,阿南举例说,四季情怀咖啡为成都万科地产所有楼盘举办了多达15期的咖啡文化沙龙,“每场收入是5000元”.自此,四季情怀咖啡已经形成以咖啡馆、现烘焙咖啡豆、咖啡外场咖啡文化沙龙服务为三条主线的发展模式。
120万投资新馆,月营业额20万
2007年成都地产的喷发给阿南的咖啡馆事业带来了第二次发展的机遇。成都的郊区华阳,高档楼盘在这一年密集进驻。阿南在这里的戛纳印象找到了咖啡馆的心仪之地:“我一直觉得老店的选址并不符合区域的消费习惯。”
戛纳印象又称海韵公园,是华阳的现代化主题公园。阿南的新咖啡馆临府南河,坐在二楼的露天咖啡馆品饮一杯现场调制的卡布奇诺,河景一览无遗。
“这个小区的物业管理非常好,周围街上的停车80%以上是30万以上的车,消费力有保证。”阿南说,新的咖啡馆面积800平方米,独栋2层楼,而其中第二层楼是阿南花十来万自己搭建的,“免租,相当于我只需要支付单层的房租”,阿南告诉记者,整个新店总投入是120万。新店叫爱度咖啡,每个月营业额已经达到20万。
而在咖啡馆的出品上,阿南也调整了思路,原有的现场咖啡烘焙和专业咖啡供应依然保留,在他的“产品金字塔”中,最底层的是大众化口味的中国茶、奶茶等,中间层是精致的西式茶点、水果茶,“保持了少量产品属于同行业的基本消费”.
在金字塔顶端,则是力求独特的核心咖啡,“这个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完全依赖我的个人技术”,阿南说,咖啡馆最贵的一款咖啡是现场演示咖啡制作技巧及品尝,双人198元。“都是进口的豆子,哥伦比亚、巴西、印尼和非洲的居多”,阿南说。而咖啡豆的口味,则是客人随着他走,“我的客人都足够相信我的专业性,主要还是选址正确,这个环境有这样的消费能力”.
挖第一桶金适合创业咖啡馆吗?阿南不敢苟同:“商业是否成功与自己的商业经验关系很大,这个行业的优势是原料成本不高,但是许多人开咖啡厅是因为喜欢而开,多数是跨越了行业,所以失败的几率高。”
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篇二:子承父业,全家一起卖煎饼
在南京河海大学旁有一家煎饼店,每天前来购买煎饼的人特别多,特别是早晨门前总是排起长队。
经营这家小店的是一位来自徐州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小伙子。现在他和同样是大学毕业的姐姐,在南京开起煎饼连锁店。虽然人苦些,但生意很是红火。
煎饼铺每天排长队
昨天,记者是被这家店门前一排长队吸引住,随后开始采访的。记者走近看到,一个年轻小伙正坐在炉子前忙活,炉子上放着一块光滑的圆形铁板,小伙从左边的塑料桶里舀出一勺面糊,放到铁板上,紧接着迅速地用小铁铲将面糊均匀地摊开,形成面饼;然后在上面打个鸡蛋,拿个木条将其捣碎,再放上酱、海带、辣椒、榨菜、葱蒜和香菜,用木条将这些在面饼上匀摊开来;最后用铁铲将面饼铲起,放上油条或脆饼,卷起来,再用铁铲从中切断,即可放进袋中供顾客食用了。
记者看到,这家的店面只有四平米左右,门上挂着的招牌写着徐州寇记杂粮煎饼,店铺里除了炉子和一些存放做饼原料的货架以外,就只剩下一个让人转身的空地了。
店铺虽小,但前来买饼的顾客络绎不绝,记者在旁边站了三十分钟,小伙一直重复着前面的动作,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而他的父亲则站在他身旁,帮他装饼和收钱。
小伙的父亲老寇就是这家饼店的原来主人,十几年前为了供孩子读书,便以自己的姓氏为名开了饼店。据老寇介绍,这个店每天都要卖出三四百个煎饼,本来还想兼营卖包子,稀饭等业务,后来因为煎饼卖的太好了,人手不够,其他的副业就忙不过来了,只能专心卖煎饼了。
饼好吃主要有三个诀窍
究竟是什么,让老寇家的煎饼这么受欢迎、顾客盈门呢?据老寇介绍,他们家的饼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主要是一直沿袭老徐州的手艺,在选料和制作方面都很重视,味道自然纯正诱人,这里主要有三个诀窍。
诀窍一,煎饼的主要部分是包着各种配料的面饼,而面饼的原料是由小麦、玉米、高粱、黄豆等七种杂粮组成的。杂粮是粗纤维,不仅味道好,而且吃些粗粮可以使人的肠胃更健康,食欲更强。小寇告诉记者,他们家都是先买来小麦高粱等,然后自己亲自去面粉厂打的,所以原料的质量非常有保障。
诀窍二,配料诱人。首先是酱,说起为什么杂粮煎饼能够十年不衰,老寇神秘地说道,“那个酱里有讲究啊!”据老寇介绍,他们家的酱是把买回来的豆瓣酱,利用徐州的手艺,配上粉重新加工而成的,味道特别鲜美。其次是脆饼,脆饼也是自家用面粉高粱粉等用油炸的。小寇说,他们都是用新鲜的油自己炸的脆饼。
诀窍三,手艺要好。煎饼不是谁都能做好的,没有好手艺是做不出好吃的煎饼的。老寇传给子女的,也就是这个手艺。手艺主要表现在对火候和面饼厚度的掌握。铁板的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温度太低了,摊出来的面饼不够脆,温度高了,面饼就很容易糊,所以掌好火候很重要。另外,在摊饼的时候,面饼的厚度也要注意。面饼摊的过厚,则煎出来的饼不够轻不够脆,还会造成浪费,如果面饼太薄,则又会容易破,会包什么漏什么,那就麻烦大了。
正是这三个诀窍让来买饼的人对它赞不绝口,“我家住在江苏路,但为了能吃到好吃的饼,每天早晨都会赶过来排队买的。”一位东南大学的员工向记者说道。“这饼营养高,味道又好,这样的健康食品要多吃啊!”一位顾客刚买了一个,吃后觉得好吃又折回来排队想再买一个。
子承父业,全家一起卖煎饼
据老寇介绍,在他们徐州老家,祖祖辈辈一日三餐都是吃杂粮饼的,只不过那时的饼没有现在的内容这么丰富,那时根本没有条件吃鸡蛋,也没有酱和海带,就是面饼包点大葱。
刚到南京时,老寇是骑着自行车在街上流动卖饼的,后来饼越卖越好,就租了间店铺,正式开店经营了。后来女儿和儿子都考上大学,饼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女儿大学毕业后,曾经在一家工厂找了一份工作,但由于饼店缺人手,便辞职回来帮父亲一起卖饼。
去年六月份,老寇的儿子也大学毕业了。小寇之前在苏州一家电子厂找到一份工作,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坐在办公室里,还算轻松。
但每月一千四五百元的工资,让小寇觉得还不如回家跟父亲卖饼划得来。于是,干了几个月之后,小寇便辞去苏州的工作,来到南京卖起了煎饼。
现在老寇家已经开了两家店,除了这里一个店外,在宁海路和汉口西路交叉口那里还有一间店。那间店是老寇最早开的店,现在交给女儿来打点,每天24小时营业。
两间店里除了自家人在忙活外,老家的亲戚也都来帮忙了。据老寇透露,他们一家等天凉了再找点人手,租个店面,准备开第三家店
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篇三:大学生创业开汽车美容装饰店
一群在校大学生凑钱开了一家汽车美容装饰店,不仅生意越做越兴隆,而且已经准备创立自己的洗车品牌。这家汽车美容装饰店位于双桥子蜀都花园后门的街边,尽管这条街的人流车流并不大,但他们靠周到热情的服务吸引了不少回头客,有时店里还要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
这家店的主要股东是三个大学生:陈小华、唐博、周贤兵,而店员则是在校大学生。
“领头羊”陈小华
开洗车店的发起人是电子科大大四学生陈小华,从提出开店思路,到让洗车店盈利,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谁能想到,陈小华曾去应聘成都一家知名汽车美容连锁店的洗车工,人家一看他是眼镜就将其拒之门外!
“我还记得他拿了厚厚几十页可行性分析报告来跟我交流他的想法。”陈小华所在的电子科大软件学院辅导员肖严说,陈小华从大三下期开始发起创业,做调研—确定项目—开店,都时常跟他沟通。“他是个踏实、积极的小伙子,不仅学习成绩不错,而且肯干肯下功夫,创业意识非常强。”肖老师说。
在确定洗车项目后,为了“偷师学艺”,去年暑假,陈小华等人应聘到金沙车站附近一洗车场。
“一天要干12个半小时”、“一个月挣400块钱”、“手和脚都洗烂了”……辛苦的经历让他们不仅很快熟悉了洗车业务,而且迅速获得了加盟资质。
开汽车美容装饰店需要十几万元的费用,唐博和周贤兵向家里要钱凑了股,陈小华则出了2/3。除了跟父母亲戚借钱外,陈靠炒股和打工挣得的六七万元也都投了进去。
选择洗车业的原因
电子科大不乏有学生创业的先例和典范,但大多以从事科技、网络等与专业相关的事业,是什么让学软件的陈小华选择了汽车服务业呢?
一切源于新浪网上一条关于创业的消息,消息里分析了目前国内的十大创业项目,汽车美容排在了第二。陈小华为之一动,他与唐博、周贤兵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尽管成都有500多家汽车美容企业,但排队洗车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于是他们得出汽车服务市场大有可为的结论,认为汽车服务值得投入。
“洗车业门槛低,技术要求也不高,对我们初期创业来说,很容易介入。”陈小华说,目前洗车店文化层次、管理水平都不高,这些都成为他们首次创业项目的首选。而后洗车店顺利营业的事实证明,这群大学生的选择是正确的。
创业之初有过不顺
这群大学生出来创业,当初几乎都遭到家人的反对。父母都认为他们应该安心读书,以后找个稳定一点的工作,自己做生意风险太大,赔了钱不划算。
去年10月份左右,陈小华他们把蜀都花园后门旁连着的三家店面租了下来,由于准备不充分,随后近两个月的时间洗车店甚至连基本的装修都没有完成,租金、工资……每个月就得白白花掉两万多元。
“开店遥遥无期,每天花钱却如流水。”一下子就给这群热情高涨的创业大学生们泼了盆冷水,唐博、周贤兵都想放弃了,陈小华不愿意。他马不停蹄地到处跑,完备手续,处理问题,洗车店终于在去年12月份开始营业。
他们从大学招来洗车工,也算是给这些大学生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经过半年的运营,如今月盈利数万元,“总算稳住了”。
“我们现在抗风险能力还很弱。”陈小华并不认为现在他们的洗车店算成功了。他告诉记者,即使这次投入的十几万元全赔进去了,他们也获得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人脉资源,这才是大学生创业的真正资本。
年底前开第二家店
通过开第一家店积累的经验,这群大学生计划着创立自己的洗车品牌,开始真正的创业之路。“我们正在选网点,争取在年底前,把我们的第二家店,也是我们自己品牌的样板店建起来。”陈小华说,他们要把汽车美容、养护、贴膜、加氟、保险、二手车等服务陆续开展起来。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大学生们一直忙忙碌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他们眼里,创业梦想的光芒也才刚刚显现。
看过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还看了:
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的典型故事
下一篇:在校大学生创业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