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典营销案例分析
市场经典营销案例分析
在确定营销计划之前,应先进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市场经典营销案例分析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市场经典营销案例分析一
七波辉总裁·CEO陈锦波:求实务实的品牌发展之道
偏爱鲜艳色彩,一身潮人打扮的陈锦波,颠覆了人们印象中“商界领袖”的严谨形象,打造了属于他自己的风格。28年来,他以惊人的胆识和智慧,带领七波辉成为青少年鞋服行业龙头老大。他坚持“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的经营理念,也深知企业不在一时高速增长,而在能否持续;他强调品牌的价值,致力于青少年专属领域的产品研发;他也从不涉及与青少年无关的产业,立志把七波辉打造成全球青少年行业第一品牌。
扎根——“蚂蚁精神” 夯实基础稳中求进
1988年,陈锦波兄弟几人开始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从一开始,陈锦波就不甘只是做一个小作坊。他和其他几个兄弟早早地便规划了明确的分工,建立起了基础的生产流程和团队协作机制,而这种团队意识和管理,是奠定七波辉能够稳步向前发展的根基。对于创业时期的总结,陈锦波用“蚂蚁精神”做了概述:“企业创立的初期,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求团队必须像蚂蚁一样精诚协作、锲而不舍,向着共同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扎实迈进。”
兄弟们的团结协作,对市场和行业科学、合理的判断,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对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不断提升品牌和经营模式,正是七波辉在数次转型拓展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夯实,再出击。20世纪90年代的七波辉适时地向批发销售模式转型,并开始着手进行销售渠道的建设。甚至在当时,七波辉便已经进行过“订货会”的尝试,这一如今在鞋服行业中极为普遍的形式,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飞跃——“甘蔗定位学” 长远谋划寻找新蓝海
到了21世纪,品牌时代全面来临,鞋服品牌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正式开启。
在这个阶段,陈锦波领导下的七波辉,并没有随波逐流,选择“粗放式”的跑马圈地发展道路。他富有先见性地预测到了,只有精准定位,走向细分市场才是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于是,七波辉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将目标市场定位在青少年这一细分群体,从而成功开辟出一片市场新蓝海。
“选择什么样的品牌定位,就像是选择甘蔗的部位一样:接近土里的甘蔗根部糖分最多,但是比较硬;最靠近叶子的部分水分最多,但甜味却大打折扣;而中间那一段则中和了头尾两段的优劣,硬度和甜味恰到好处。选择‘哪一段甘蔗’,与选择细分市场和品牌定位是同一个道理,实际上就是要找到‘最好’的那一段。”当时,陈锦波的这个“甘蔗定位学”理论,也与后来被引入中国的“特劳特定位理论”不谋而合。
在有了精准的市场定位之后,七波辉开始构建“青少年专属”的品牌核心价值体系,延展出由“专属版型、专属面料、专属工艺、专属色彩”四大模块构成的完整品牌体系,真正确立了七波辉品牌的发展方向。
自此,找准方向的七波辉以破竹之势走上了一条围绕品牌、产品、渠道三条主线全面推进的发展道路:签约当红歌星孙悦、人气偶像李宇春等形象代言人;拓宽产品品类,开启“鞋服一体化”工程,进一步深化“青少年专属”概念;CCTV少儿广告十几年的持续投放;成立七波辉商学院,大力度输出营销服务,加强终端竞争优势等等举措,推动着品牌一步一步地迈向行业“制高点”。
迈进——求实务实,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在品牌28年的历程当中,有一批又一批忠诚的消费者热爱着七波辉品牌,所以我们才能走到今天。而且我们在市场当中的口碑、美誉度、忠诚度也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但在互联网+时代,要应对新的挑战,就要从品牌自身再去调整,去做‘减法’,保持求实务实的态度,以‘简单化’的思维处理复杂的问题。”在陈锦波看来,传统鞋服品牌想要利用互联网抓住消费者,更应当找准“出手的点”,而非贪求一剂猛药解决所有问题。
跨入互联网新时代,借势互联网实现品牌的再升级成为现如今的行业大趋势。而与互联网时代行业普遍浮躁以及投机性的经营心态不同,陈锦波秉持了求实务实的心态,引领七波辉在这个新浪潮中走出了自己的步伐。
近年来,持续在央视少儿频道进行垄断式投放的同时,七波辉联合国家部委,创建了青少年之家大型公益网站,给予青少年群体全方位的关爱。随着“青少年之家”走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逐步落地,七波辉也在行业中开创了线上平台、线下活动及门店终端相结合的创新公益模式,真正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这一切努力使得七波辉的品牌竞争优势得以不断增强,行业“制高点”的地位越发巩固,2015年,七波辉荣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在拥抱互联网趋势,持续进行品牌塑造的同时,陈锦波对于产品及终端的夯实与提升,也给予了同样的重视。
2015年,是七波辉“三年品质升级”计划的开端。在未来的三年当中,七波辉将秉承“开发要精致、制作要细致、采购要品质、生产要无微不至”的理念,从四大专属的核心产品定位进行不断深挖。将工艺和生产流程进行全盘的重新升级、优化,同时引入智能生产设备,在引领青少年时尚流行趋势的同时,促使七波辉青少年专属产品更趋人性化,更为贴合青少年成长的需求,让七波辉的产品能够持续走在行业的最前沿。
而在终端层面,七波辉后续将秉承“全国一盘棋”市场战略,对市场全局进行重新梳理,从各市场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旗舰市场树立标杆、在重点市场集中突围、在潜力市场深度挖掘,并切合各区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帮助各市场区域终端实现制度化、数据化、规范化运营,从而实现各区域终端的全面优化及市场优势地位的全盘巩固。
可以看到,在陈锦波清晰的战略思路指引下,能够把握先机、勇于创新而又保持求实务实的态度,七波辉的百年名企之路,也走得越发扎实。
市场经典营销案例分析二
仓储会员店失利,物美“血洗”采购管理层
采购清洗风暴
2016年2月17日物美生鲜采购总监张宝成、高级采购经理张瑞希、采购经理于蓝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4月23日蔬果采购总监尚长城、水果采购负责人孟丽军、蔬菜采购负责人郑福飞等9人因与个别供应商存在利益交换,收取供应商好处费,且数额巨大,被开除。
自从物美尚佳会员店首战失利后,物美采购体系变革突然来得更加猛烈,其后对部分疑是“问题采购人员”采取直接报案并进入公众视野,对于物美内部多年积弊开始直接对决。
采购人员吃回扣是行业的潜规则,各家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各企业也都睁只眼闭只眼,实在看不下去了也就打发走人了事,以和为贵。直接采用司法处理的是极少个案,轻易不愿使出,一旦使出,那么斗争已经极度白热化。物美董事长蒙进暹表示,“对于采购人员索贿贪腐,物美决不手软”。
物美采购体系存在的积弊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其零供关系恶化也被媒体多次曝光。物美也曾对其体系进行多次变革,吴坚忠主政时曾在2011年借大区化进行采购权合二为一,在管理上将地区管理变为大区管理,分为华北、华东和银川三大区。2012年确立打造以果蔬为代表的生鲜核心竞争力,生鲜派一枝独秀,并宣布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年采购模式变革导致零供关系极度恶化,供应商、经销商强烈反弹,各种内幕、传闻漫天飞。业绩下滑、零供恶化、收购卜蜂莲花部分门店失败,吴坚忠因个人原因离职,蒙进暹从大西北银川领兵进京接任掌门。
蒙进暹接手第一仗就是对采购模式再度进行变革,以公开招标拉开了采购变革的第一幕。2014年开始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并试图跨过供应商直接与厂商对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但是随着物美商业销售额的不断上升,利润仅在2012年出现2.7%的增长后快速跳水。也就是那么多的销售额都白干了,利润不知道哪里去了,或者也可以说整个采购体系的改革并没有出现相应的作用。
2015年物美商业在香港退市,从其上半年财报来看,营业额虽然上升11.4%,但利润同比下滑19.5%。
南辕北辙的仓储会员店
2015年物美又进行了两件大事,一是进军仓储会员店,一是携手IDG资本入股多点新鲜电子商务公司。
作为转型的重头戏,物美率先尝鲜仓储会员店模式,但一开业便被同行看淡,引得高管相当难堪。
因为物美开出来的仓储会员店,本质还是大卖场。所谓的模仿山姆会员店,只不过在收会员费时比较像,至于COSTCO基因,只不过卖了瓶COSTCO的矿泉水,以至于很多大妈花150块钱办完卡后直喊坑爹。
大妈们花150块钱办卡目的很单纯,就是希望能把150块捞回来,然后再尝点甜头。而物美却希望仓储店能带来较高毛利,这种运作本身与仓储店定位就是相背离的。
仓储店是低价走量模式,物美销售的COSTCO矿泉水毛利都有10个点,而店里其他商品毛利在30个点以上的并不稀奇。这种较高定价让大妈连150块会员费都很难捞回来,物美尚佳人气也自然一落千丈。
COSTCO在美国的毛利也只不过10个点,大家都在降毛利,物美却反其道而行之。中国卖场的毛利普遍在20~25个点,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毛利主要有两块,一块前台毛利,也就是销售货品毛利;一块后台毛利,就是供应商友情和谐的利润。比如卜蜂莲花的毛利约为16个点,相对其他卖场低些,这也是卜蜂莲花这几年逆势增长的一大法宝。前后台毛利以前大约为8.2:8.3个点,李闻海改革后前台毛利约降到7.7,后台毛利升至8.9。
我们可以发现卜蜂莲花在最困难的时候都不敢提前台销售毛利,反而不断在降低商品销售毛利。而物美呢?
就算做仓储店想要毛利,至少不能比电商高。仓储销售本身客单较高,基本达到电商免费送货的标准。如果我不出门跑那么远,还不用花150块办卡,都比仓储店更实惠,仓储店的作用在哪里?电商的加价率一般在15个点,一开始做仓储就要超过15个点基本是很痛苦的。
仓储卖场的主要指标是会员基数。物美尚佳不到两万的会员量,150块的年费,一年也只不过300万元收入。根本无法有效对冲。想要会员数上去,又不降低毛利,简直天方夜谭。
这种情况下物美尚佳会员店根本不可能有丝毫表现,相信物美高层对这种状况也不可能视而不见,问题是看到了不一定能立刻扭转过来。为了拯救物美尚佳会员店,甚至指定多点新鲜选择物美尚佳作为采购方。
采购的不给力,加上假促销的各种负面新闻等等,物美的容忍度变得越来越小,甚至等不到过完春节。农历正月初十也就是2月17日,就有采购人员被刑事拘留。4月份又有9人被开除,对于采购的清洗正在不断地深入,而对外公开曝光更是在显示管理层的决心。至于最终这场战斗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则看老板的决心。
被采购拖垮的公司多得去,真正敢拿采购下手的却不多。当然,采购也不是天生就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更加重要。老板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让底下的员工多舔下碗。员工打工就是为了赚钱,为了生活变得好些,没有合理的劳动报酬,要么嫌钱少走人,要么吃里爬外,最后反正都是企业吃亏。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市场经典营销案例分析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