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 > 微信营销典型案例分析

微信营销典型案例分析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微信营销典型案例分析

  金融市场一般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人们要准备不同的可能结果,做好营销案例分析。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微信营销典型案例分析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微信营销典型案例分析一

  李晶和罗丹:创业卖香肠和鸡蛋 平均每天卖蛋3000枚

  香肠、鸡蛋、农家坛子菜,是人们最喜爱的传统食品,但现在人们很难吃到这几样食品的原味了。在邵阳,两位美女通过电商平台又把它们原汁原味地摆到您的餐桌上,吃上一口就唤起儿时的记忆。她们把土鸡蛋和手工自制的香肠通过电商销到全国各地,近一年已发展代理商150多家,微商们送给她们两个既别致又贴切的外号:“蛋姐”和“肠妹”。

  她们爱好旅游和跳舞唱歌,喜欢参加文艺活动。她们说,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文艺范儿”让创业更有激情、更有趣。当然,“儿时的味道,妈妈的手艺”背后,蕴含的是有诗意的情怀和说不尽的故事。

  “肠妹”叫李晶,90后;“蛋姐”叫罗丹,80后。她们是湖南某公司的创始人。文艺女孩为何选择做“村姑”忙农活?在山茶花盛开的季节,三湘都市报《创周刊》记者闻着“记忆中的味道”采访了两位美女。

  A

  一见如故,姐妹相遇碰出创业火花

  邵东灵官殿镇大云山远近闻名,李晶和罗丹的家就在这里,一个家住民主村,一个家住夫和村。

  小时候,最让李晶和妹妹高兴的是家里杀年猪,母亲会做出让人“嘴馋”的香肠。从小,香肠制作工艺就刻在了李晶记忆的底片。

  高中毕业后,李晶选择了湖南农大动物医学专业,希望学成回家后能帮到父母扩展自家的养殖场。2013年大学毕业后,她真的回到家乡与父母一起养起了猪。2015年,她开始发展猪肉加工产业链,香肠成为首选。

  无独有偶,与李晶相隔不远的夫和村,有一位姑娘叫罗丹。小时候,放学回家帮妈妈捡土鸡蛋是她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将来一定要办一家好大好大的养鸡场,捡好多好多的土鸡蛋。”梦想,在少女的心里扎下了根。

  罗丹家里条件苦,初中毕业后就跟着院里的堂哥堂嫂到深圳打工。两年后,她听说玩具厂毒性大,便回到了家里。在家乡邵东,罗丹先后做过茶馆、饭店、面包店等行业的服务员。“那时候很苦,每月工资才三四百元。自己留点零用钱,剩下的寄给爸妈。”罗丹的眼里泛着泪花。

  2007年是罗丹人生的转折点,她跟着远嫁浙江的表姐一起到浙江开店做服装生意,表姐出钱开店,罗丹进货卖货,几年下来罗丹挣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既然创业就要做自己的品牌。”2014年冬,罗丹回到家乡重拾儿时的梦想,决心办一家养殖场。

  2015年初,李晶和罗丹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初次见面。她们聊儿时的梦想,聊家乡的趣事,当聊到养殖和电子商务时,两人相见恨晚。聚会后,两人合计着一起创业。

  “既然选择回乡创业,那么项目肯定要和农村、农民、农产品联系起来,高大上的东西我们不去沾,扎扎实实围着土特产做好文章。”采访中,李晶笑着说,“人们总是怀念记忆深处的那种味道。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想还原食物的本味,把记忆中的那种味道呈现出来。”一拍即合,李晶和罗丹注册了湖南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B

  微商代理,产品畅销全国

  “现在养鸡都工厂化了,在商场买回的鸡蛋硬是少了点什么味道。”于是,她们下定决心,产品一定要最正宗的土鸡蛋。爱吃鸡蛋的“蛋姐”罗丹就发挥特长,负责土鸡养殖项目。

  “现在市场上香肠品种繁多,口味也是千奇百怪,还有些香精味甚至盖过了肉质的味道。只有农户养殖的猪肉纯手工制作、炭火烤制,顾客才会喜爱。”“肠妹”李晶对香肠情有独钟,说起香肠滔滔不绝。

  公司成立一年,她们已建立4个土鸡养殖基地,生态山林里五谷杂粮放养。因为品质有保障,土鸡蛋有了一群相对固定的“粉丝”,3元多一个的鸡蛋平均每天能售出3000多枚。去年春节前还出现了一蛋难求的局面,有一家企业一次就下单1100箱,过了5天货才发出去。

  “肠妹”李晶则师承当地一位做了几十年香肠的老师傅,用什么部位的肉,放多少盐,腌渍、熏制多长时间都很讲究,反复试验并改进后,香肠项目也正式上线,原味、甜味、麻辣等多种口味可满足不同人群。“绝对不加防腐剂等添加剂,仓库也没有一根事先做好的香肠,都是按订单现做现卖。下一步我们要推出香肠熟食,打开包装直接可以吃到屋里的味道。”李晶一脸严肃。

  “你看,又有一位广州的客人发微信要订20斤香肠。”这是李晶当天的第16单生意。

  现在,公司已在全国各地有158个微商代理,也为其他电商平台和线下供货,并建有网站、公众号微信商城和淘宝店铺。

  C

  坚守传统,做中国第一生态农产品

  “山村林地好风光,阿妹来把土鸡养,生态养殖鸡儿欢,土鸡蛋啊不愁销。”5月3日,在邵东魏家桥镇包留村一组的土鸡养殖场里,李晶和罗丹提着篮子,哼着自己编写的歌谣捡拾土鸡蛋,欢快的歌声在养鸡场回荡。

  鸡蛋真不真,一扫便知晓。员工在每个绿壳土鸡蛋包装盒上贴上二维码标签,只要拿手机扫一扫,就可在视频上看到土鸡养殖的整个场景。“传统推广太贵也不够精准,我们会深耕微信,做一对一的交互平台。”李晶说,当第一批贴上二维码标签的绿壳土鸡蛋发到微信上时,没花一分钱的推广费竟获得了数千浏览量,一时订单不断。

  “农村有很多的好农产品,这些东西又是城里人梦寐以求的,我们通过‘互联网+农业’平台,实现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对创业鱼(微信号:cyy2022)说起规划,李晶思路非常清晰,要以“发现乡间美味”为宗旨,提供“妈妈手艺和儿时味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只要我们不改初心,用心经营,相信‘土里生金’绝对不会是一句空话,我们用行动证明,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梦想!”对未来,她们信心百倍。

  如今,李晶和罗丹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经常会有创业青年上门取经。李晶和罗丹说,公司将迁往新邵县电商产业园,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发新品,年底之前想推出黑猪香肠。“我们的目标就是做中国第一原生态放心绿色农产品,让您感受纯正的传统美味。”

  创客说

  “不改初心,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依然可以实现梦想。”——李晶

  “创业花朵,只有奋力拼搏全心浇灌才能绚丽地绽放。”——罗丹(三湘都市报 文/图尹建国 陈志强 陆益平)

  微信营销典型案例分析二

  前段时间,腾讯官方放出了一份内部总结的微信传播大数据分析。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微信公众号80%的阅读量来自于朋友圈,仅有20%的用户会到订阅号里面挑选内容。换言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标题引起这20%用户的兴趣,再好的内容也只能淹没在数据洪流中。下面这篇文章来自一个微信小编的实战经验总结,十分具体并附有各式案例,推荐阅读!

  1、把用户最关心的“痛点信息”放在标题上

  任何文章,都具备一定的信息价值。所以,一篇好文章更会传递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编辑的责任就是提炼要点,然后选择用户最关心的那个痛点呈现在标题上。

  举个栗子说明吧:我们在帮助正和岛强基因部落运营的公众号上发过一篇:

  如果你读不完《失控》,至少可以读完这50条书摘  收藏吧(2天,阅读1万+)

  而我们在朋友圈看到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

  《失控》书摘50条,精华都在这里(2天阅读300+)

  大家可以思考下,朋友圈最大的前提是“朋友”,朋友之间是有情感的,所以朋友圈应该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地方。

  当我们看到原标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失控》是2014年谈互联网绕不过去的经典读物。但最大的问题是这本书太厚重、太晦涩,几乎99%的人都不读完。

  于是,我们觉得,拿出精华书摘,分享给那些读不完的人,应该会有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提炼出

  [ 痛点 ]  信息就是:

  1、《失控》—人人都知道这本书,尤其是面临转型的传统企业家,而这些人正好是强基因部落的核心用户。

  2、读不完—提到这本书,几乎每个人都承认没读完。企业家时间少更是如此。

  3、50条书摘—压力瞬间小太大多了。企业家爱学习,对好东西的吸收意愿很强烈。

  4、收藏吧—因为还是担心读不完,那就再push他们一下。

  提出这些要素之后,起标题就变得容易多了。最终的结果就是朋友圈都在转发这条文章,几乎每个人都坦诚:确实没读完、果然好东西、读不完先收藏了……都是这样的感慨。

  当然后来你们看到的,所有这类型的标题,都是COPY我们的。

  2、切中读者工作、生活中,最常见场景

  理论上,一篇文章的内容越贴近用户生活,这篇文章越容易被点开。所以一个合格的编辑需要十分了解用户生活中的高频场景。

  比如,咱们插坐学院小伙伴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有:打车、挤公交、偷看美女、跟上司沟通困难甚至吐槽上司(当然,我从不吐槽,我对何川总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租房、逼婚、睡懒觉、加班等等。

  当你的标题准确切入到这些常见场景时,被点开的几率就大得多。

  以这篇文章为例:

  《做PPT时,如何突出中文字体的美感与力量》(1天,阅读1000+)

  它就较为准确的切入了一个基层员工十分常见的工作场景—做PPT、做方案、做总结、做展示等等。

  首先,做PPT这个技能是很多小伙伴都需要掌握的。其次,正值年终岁末,很多公司都要求员工进行年终总结或者新年规划,做一个有逼格的PPT是高频刚需。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如何突出文字的力量》就显得场景不够吸引人。文字包括很多种,英文还是中文?我们都知道,中文设计比英文设计更有难度。所以我们选择了更加具体的角度:

  做PPT时,如何突出中文字体的美感与力量。

  请记住,是中文字体+美感+力量,这三个要素对一个有逼格的PPT来说,缺一不可。

  3、找关键矛盾,引发深度思考

  有篇文章原标题是《打车软件和出租车司机的命运》。但就标题而言,我们很难看出它想阐述什么,很模糊,很宏大。

  因为这是前阿里高管鬼脚七写的,所以我就点开了。但如果这篇文章是一个叫lucky的家伙写的,我可能扫一眼标题,不知所云,根本没有兴趣点开。

  但细读文章之后,我发现挺有料的,还是整理关键信息:前阿里高管、打车软件火拼、最终的受害者(因为受害者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二者可能完全不同)

  我决定用前阿里高管这个标签代替鬼脚七。有两个原因:

  1)前阿里高管这个标签有权威性,人们信服就会点进来看看。

  2)鬼脚七很多用户不清楚,有时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熟人相轻,这算是小技巧吧)。

  之所以“耸人听闻”的加上一个“受害者”,是因为大家天生对这类字眼儿、情绪比较敏感,会第一时间注意到这个标题。

  类似的字眼还有很多,比如死亡、性、私生活、弱者、失败、结局、底层等等。

  于是,我们决定让这些关键要素在标题里形成一个冲突:

  前阿里高管解密:打车软件火拼,最终受害者是出租司机…(2天,阅读4000+)

  为啥打车软件火拼,受害者竟然是出租司机?他们不是烧钱的最大受益者吗?为啥啊?读者越是感觉不可思议,越有可能会点开。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起标题的技巧:漏大腿。

  4、露大腿,不露底裤

  为什么这样呢?

  很简单,因为知道关键信息了就不点进来看了嘛!哦,不对,是我们直接告诉你结果,你就没有求知的欲望了。

  以最近发在插坐学院的一篇文章为例,原标题是《王兴:互联网会根本改变所有行业,但不一定发生在最底层》。

  说实话,如果这不是王兴说的,打死我都不会点进去看(其实就算王兴说的,我也犹豫半天要不要看)

  琢磨一番之后,我们把标题改成:

  王兴:我最近正在读1本书,思考3个问题…(1天,阅读1000+)

  这就更好地切入了读书这个点,离生活场景更近,有些小伙伴可能也想知道,王兴想啥呢?也就顺手点开了。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把书名放上来呢?这就是漏大腿:标题里点出一个大家会关注的内容、引发好奇心,然后具体答案在文中呈现。

  这个用好了是骗流量利器,但是用不好就容易沦为标题党。作为一个有节操的编辑,我在言论上从来都是反对标题党的!

  Ps,这就是标题党:王兴:我最近在读全宇宙最牛逼的1本书,思考最有深度的3个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

  知道恋人在厦门,80岁林语堂对妻子说:扶我起来…(1天,阅读2000+)

  5、分清楚知名度与识别度

  我们团队经常讨论的一对概念,是知名度与识别度。

  什么是知名度?就是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人或者企业。比如联想、比如柳传志。

  什么叫识别度?就是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有很强烈的标签印象,比如罗辑思维、比如罗胖。

  在我们的判断里,识别度变得越来越重要,就是标题里要有鲜明的标签、个性化的内容。而不是泛泛的使用名人效应。

  比如联想集团甚至不如中国最长寿、最大的民营企业,更有冲击力。比如罗辑思维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不如一个350万粉丝的公众号更有特点。

  举一个例子吧:拉里.佩奇,作为谷歌创始人,足够大佬,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谷歌创始人显然比拉里.佩奇更有识别度,所以标题里根本不需要提具体名字。同样,张幼仪就不如徐志摩前妻有识别度,也是同样的道理。

  举例标题:

  谷歌创始人“公开羞辱”员工后的第二天…(1天,阅读1000+)

  徐志摩前妻:身为备胎,却活出女神范儿…(2天,阅读6000+)

  6、有共鸣,让用户感同身受,觉得这是说给自己的…

  用户越来越喜欢跟自己有关系的内容,或者说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对比的内容。所以,我们说感同身受可能是好内容的基本标准。

  我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吧:

  1)我还年轻,让我在穷一会儿…

  贫穷但闪光,几乎是所有青春的共同特征,所以这个标题,像是一种自嘲,但慰藉心灵。

  2)你有没有玩命爱过一个姑娘?

  这是一个提问,我相信每个男生看到之后,都会戳中回忆与内心。

  3)王石:我每天都坚持这五个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王石每天坚持这五个习惯,你呢?

  7、死磕细节,文字要干净,不能啰嗦

  这点看起来最没有技术,但是做起来却最考验语感。

  这个标题,就是一个啰嗦拖沓的典型:

  万能的面馆,是如何用一条微博引爆传播的?

  用了太多助词。如果现在再让我起的话,我会改成:

  万能面馆,如何用一条微博引爆传播?

  删了三个字,读起来也通顺很多。

  当然,因为这点没有规律可循,做起来也更难。所以我们起好标题以后要多读,很多看上去没问题的句子,一读就发现毛病了。

  当你熟练运用以上七点技巧时,起一个平均水平之上的标题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就比如这篇文章:

  罗振宇:挣钱,是最有尊严的一件事儿

  本来发了以后我感觉挺好,浏览量也不错,标题也符合(企业家)用户心理。

  结果,某人把我叫到小屋说:

  这么有感染力的话,怎么就让你发的这么平呢?

  你就不能试试反问?

  罗振宇:还有比挣钱更有尊严的事儿吗?

  琢磨一下,是不是更有冲击力?

  我一听,的确啊!马上脱口而出:某人你太TM牛X了!果然标题还是你起得好……(此处省略马屁若干)

  调戏归调戏,但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在阐述同一个道理或事实时,如果需要加强语气,就可以多用反问和设问等形式。

  以上就是我这个新手三个月工作的一点心得,分享给大家。总而言之,文字工作需要的技巧真是太多了,真的要抱着敬畏的心去做。

  最后,附上几个修改标题的示例吧:

  原标题:七个心理寓言

  修改后:你是不是一个自断经脉的打工族(强烈推荐这七个故事)

  原标题:郁亮式“失控”

  修改后:万科总裁郁亮:企业不再需要职业经理人了

  原标题:滴滴打车初期推广史

  修改后:滴滴打车初期推广全记录

  原标题:王石分享三个故事:人为什么活着?

  修改后:王石:为什么我都六十岁了还如此努力地活着?

  原标题:柳传志5小时密谈:大企业非死不可吗?

  修改后:咱真的低估了70岁的柳传志,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能力…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微信营销典型案例分析相关内容

  

177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