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业模式
中小企业创业模式
创业时需要考虑是个人投资还是和别人合作、企业规模的大小、经营风险的大小以及创业者承受风险的能力、企业管理与控制的差异。中小企业的创业有什么模式?那么就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小企业创业模式,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中小企业创业之——组织形式的选择
“想开办商业的人面临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哪一种商业组织对于商业利益是最恰当的。有几个因素要加以考虑,这些因素包括建立的难度、出资者的责任、税收考虑和资本需要。”(Denneth W Clarkson 等著:《韦斯特商法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09页)。为了便于创业者决定以何种形式设立商业主体,笔者将在下文逐一进行介绍。
(一)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条例》第2条第1款规定:“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严格说来个体工商户并非企业,该法律形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且诸多个体工商户都具有不亚于企业的实力。笔者在成都担任顾问的在一些个体工商户,主营建材、电缆以及茶叶等,每年毛利润能超过千万。
个体工商户有如下特征:(1)不具有法人资格,以个人或家庭的财产对外承担责任。(2)只要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进入的行业的,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登记。(3)可以起字号、设立银行账户,申请贷款、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等。(4)主要以商铺门店为经营方式,通过零售商品和提供民生服务为手段获得收入。
(二)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简称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全部资产为投资人所有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该法律形态是一种古老的形态,至今仍然广泛运用于商业中。
个人独资企业有如下特征:(1)由一个自然人投资成立。(2)财产归投资者个人所有。(3)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4)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个人独资企业是经营实体,是一种企业组织形态,性质上属于非法人组织,具有团体人格的组织体属性。这点是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一个重要的区别。
(三)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两种。普通合伙企业是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盈利性组织。普通合伙中有一种适用于专业服务领域如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形式——有限责任合伙,也称特殊的普通合伙。一般该类合伙企业都具有较大规模,比如成都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由于本文主要针对非专业专业服务领域,且专业服务领域创业者一般都具有较强法律意识,因而下文就不再赘述,以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有限合伙企业由2人以上50人以下的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其中普通合伙人至少有1人。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合伙企业具有如下特点:(1)具有很强的人和性,以合伙协议为企业成立的基础和运营的纲领。比较容易分立和解散。(2)不具有法人资格。(3)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4)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四)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指依法设立、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如下特点:(1)依照公司法设立条件和程序成立。(2)具有法人资格,财产独立于股东个人财产、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责任。(3)以营利为目的。
有限责任公司中有一种特别的形式——一人公司。一人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股东的有限责任形式的公司,即公司的投资人为一人,由投资人独资经营,但投资人对公司债务仅负有限责任。除自然人和法人出资设立的一人公司外,我国公司法上的国有独资公司也属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只是其股东地位特殊而已。
(五)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公司是指公司资本为股份所组成的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由于所有股份公司均须是负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公司(但并非所有有限公司都是股份公司),所以一般合称“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有如下特征:(1)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2)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股票可以依法转让(3)法律对公司股东人数只有最低限度,无最高额规定(4)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5)每一股有一表决权,股东以其所认购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股份有限公司中有一种特殊的形式——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本文主要中小企业创业者,这里就不再赘述。希望各创业者都能将公司发展到这一步,扩大融资的规模,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六)分公司
分公司也是一种常见的创业模式。在笔者执业过程中主要接触建筑、房地产开发行业。创业者为了直接获取总公司的建筑、开发资质而以交纳管理费,设立分公司的形式创业。
创业时需要考虑是个人投资还是和别人合作、企业规模的大小、经营风险的大小以及创业者承受风险的能力、企业管理与控制的差异。这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评判。笔者认为在以上六种创业模式中,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均是以“无限责任”的设立形态,即投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企业的债权人可以追索投资人的个人全部财产甚至家庭财产,风险在理论上是无限大的。但选择这些模式,投资人可以获得较少纳税、灵活管理和宽松监管的便利。股份有限公司由于需要资金规模比较大,管理上难度也大,不大适合中小企业创业者。分公司设立时需要受到总公司的批准,这依靠于与总公司之间较好的人脉关系。分公司管理时会受到总公司约束,且会受到总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因而笔者最推崇的创业模式是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社会经济价值包括:减少和转移风险,鼓励投资,克服无限责任对企业形式发展的束缚;减少交易费用和降低管理成本,促使公司有效率地经营和发展壮大。但有限责任制度存在滥用有限责任的危险,因而会受到“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约束。
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一、为什么要关注商业模式?
2012年以来,商业模式创新受到中央政府重视。胡锦涛在报告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提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2012年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 2013年六大任务,其中第三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中,又一次提出“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是企业基本特征之一,只要开门做生意,就有商业模式。面对同样的商机,即使战略相同和经营管理能力相似,但经营效率和投资效益仍有高下之分,原因在于商业模式不同。欧美大企业十多年前开始实施商业模式创新。Mercer咨询公司 2008年研究表明,1998~ 2007年间,在晋级《财富》世界500强的 27家企业中,有 11家认为成功关键在于商业模式重构。1980~ 1997年期间,标准普尔 500公司的股票市值年均增长 12.3%;市场份额领先的大公司,股票市值年均增长只有 7.7%;而商业
模式重构后的公司,股票市值年均增长23.3%。
2008年,IBM对企业首席执行官调查表明:商业模式重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共识。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首席执行官都认为公司商业模式需要调整;三分之二以上的 CEO认为有必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风险投资界更是很早就关注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公司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创始人兼董事合伙人 Higgins在谈到自己从业二十年的成败体会时说:回顾我们公司的发展,我们每次投资失败都因为技术问题,而每次成功都归于新商业模式。不少新兴企业一开始就重视商业模式创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因为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改变了产业链价值分布、企业边界、运营条件和成本结构。不少企业面临增长瓶颈,或者规模收益递减,或者陷入红海。一些企业技术领先、战略清晰、管理到位,行业地位名列前茅,也不差钱,拥有众多竞争优势条件,但却没有获得与行业地位相匹配的经营 业绩和投资价值。
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仅从战略、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调整改善,并不能有效消除成长瓶颈,摆脱成长困境,此时,需要考虑调整优化甚至升级重构商业模式。确实不少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摆脱了红海,突破了增长瓶颈,实现有效益的增长。
二、什么是商业模式?
创新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界定商业模式概念,给出商业模式的准确定义。但如何定义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业界和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这些定义或者相当抽象含糊,难以在现实中描述刻画出来。例如,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价值主张、价值传递和价值分享”;或者定义的内容比较局部,不能反映全貌。例如,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盈利的方法;或者给出的定义含有战略、价值链和运营方面的内容。例如,把商业模式定义为包含价值主张。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S公司创立于 2003年,是全球领先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先企业。公司把目标客户定位于大型连锁超市。因为为了保证用户满意度,每天需要长时间开灯照明,24小时开启冷气,用电量大;同时,超市拥有大片闲置房顶,是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绝佳对象。
但全部超市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需投资 10多亿美元,用户心有畏惧,不愿意投资。S公司本身轻资产,没有足够的抵押筹集这笔巨资。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解决方案:S公司与用户签订 10年以上购电协议,电价不超过普通电能。融资、设计、安装、管理和维修等都由S公司负责。S公司自身不承担设施的投资和运营费用,也不拥有这些资产,而是通过金融合作伙伴募集项目资金,将“电力购买协议”打包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实际拥有太阳能设施。S公司的收益来源包括:出售光伏装备盈利,提供整合的太阳能服务—太阳能电力生产,产量保障服务,太阳能设施监控服务。实现运营专业化、资产轻量化、收益多样化。
S公司的解决方案可以由图(1)描述出来。
如果投资者不满足于固定收益,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并且资本提供者处于强势地位,融资合约还可以调整。例如,可以给予投资者转股权,或者下一轮 VC融资时优先认购权……
对上图,我们如何给出一个名称?显然,上图描述的不是战略,也不是经营管理。而是一个由用户、技术提供者、资本提供者以及政府在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交易结构的参与者各献其能——提供产品服务或者资源能力,各得其利。
因此,我们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利益相关者即交易主体。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力、产品及服务提供者。交易主体可以是有着完整业务活动和组织架构的企业,甚至集团企业,也可以是专业化的碎片单元。例如,专业工作室甚至个人。
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内容见图(2):
商业模式的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定义,打开了传统的企业边界——法律边界、组织边界和治理边界。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角度考察企业,我们可以发现从战略、营销、组织等角度难以观测到的很多差异,企业利益相关者及交易结构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为了增进理解,再举一例。
某航空公司为了提高客户黏性,除了常规的里程累计积分奖励外,还给 6折以上机票乘客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实现这一服务?显然,航空公司自己买车雇司机和管理是最差的解决方案。图(3)是该航空公司给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图(3)展示了航空公司、旅行社、车行和司机之间的交易结构和交易内容。各自提供资源能力,通过交易,彼此增值。航空公司拥有客户资源和机场载客运营特许权;旅行社拥有管理能力,获得航空公司运营授权后,还拥有运营车辆车身广告权;司机拥有运营能力。 三、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体现在对利益相关者的调整和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上。创新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理解着眼点在于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包括:提高收益,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同时,有助于企业自身提高进入壁垒,保护价值空间。
好的商业模式,通过构建利益相关者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易结构安排,相互耦合,提供比传统商业模式更好、更高的系统集成交易价值,还可以提高进入和模仿壁垒,有效锁定、增强现有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及其资源能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从企业层面入手。
再生银行:美国一家垃圾回收公司。创始人是两个年轻小伙子:帕特里克 ·菲茨吉拉德和罗恩·高南。公司成立以来,发展迅速,获得了 400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已将业务扩展到了纽约、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新泽西等 6个州的70多个地区。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政府支持下与环保机构合作或收购整合环保机构。申请政府补贴,作为启动资金,建立回收分类垃圾高科技体系——公司向居民免费提供一个垃圾桶,用于投递可回收垃圾。垃圾桶底部装有 RFID标签,记录该户居民的数据信息。回收垃圾箱的卡车尾部装有一个RFID检测装置,在垃圾箱被清空时,会自动获取居民的 ID号码。
住户每投递 10磅可回收垃圾,再生银行就向住户支付 5美元。每天支付一次,划到专门为住户开立的银行卡上。住户拿银行卡可到参加该创意计划的商家消费。商家从持卡住户的消费中获得利润,拿出其中利润的 30%支付给再生银行。再生银行将每天获得的垃圾卖掉获得收益;同时获得政府每年 1200万美元补贴。
显然,再生银行构建了一个包括:政府、环保机构、居民、银行和商家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
飞格达电子公司:一家专业从事液晶显示屏(LCD)及液晶显示模块(LCM)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从 2005年 1月创建至今,LCD市场利润微薄,与飞格达同时成立的一家公司,投资 5000万元,如今却经营惨淡。飞格达当初投资 100万元,却做成这个领域的第一名。飞格达如何实现的?
首先分析潜在的“利益相关者”。
2006年的 LCD和 LCM市场,黑白屏大行其道,由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很多制造商开始准备撤退。当时,飞格达电子研发出了假彩的 LCD和LCM,这明显领先于市场主流的黑白屏。但是,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做下去的话要采取什么样的做法?经过飞格达的分析,当时市场存在四类“利益相关者”:终端产品 MP3组装商、设计公司、各种零配件制造商、客户。飞格达属于其中的零配件制造商。那么,这四类相关者在当时是什么关系呢?
(1)“产品组装商”收集“客户”的需求,并向“设计公司”提设计要求;
(2)“设计公司”选取各“零配件制造商”的零配件,组合设计;(3)“产品组装商”根据“设计公司”的方案,向“零配件制造商”选取零配件,然后组装成品后销售给“客户”。
这里,“产品组装商”占据支配位置,就像是树干,而“设计公司”和“零配件制造商”,则分别像是两个树枝,处于被动的受支配位置,很难做大,成长性有限。同时,由于 LCD和 LCM市场进入门槛不高,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看淡。
构建新的交易结构:首先,飞格达利用本来就不充裕的资金,以较低的价格吸纳原材料,积极增加库存,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缩短了交货时间。当时行内通常的交货时间是 15天,飞格达则把他缩短到 3天(最快可达到 1天),这样就为第一个利益相关者——“产品组装商”带来了更快的市场反映能力,业务量也迅速增加。这使飞格达的资金周转效率大大提升。和竞争对手资金一个月周转一次相比,飞格达可以达到一周一次,利润增加,现金流也更加充沛。那么增加库存会不会占压大量资金?原来,飞格达对“产品组装商”的应收账期,和对供应商的应付款账期,都是 30~ 60天,这两部分可以做到相互抵消。
接下来,如何与第二个利益相关者——设计公司建立新的交易结构呢?经过多年的市场淘汰和积淀,MP3市场的 LCD和 LCM设计已经达到了标准化水平,这给飞格达电子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飞格达制作了几十种标准的产品样本,分发给二十几家设计公司,和他们订好协议:假如在设计中采用飞格达电子的产品,那么,最后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提成。
在别的公司准备退出,而且从来就没有过提成先例的情况下,飞格达建立了和设计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结构。
经过这样的模式转换,飞格达将市场变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业务系统,其在MP3市场的份额也扶摇直上,从以前的无名小卒变成了行业老大。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飞格达电子承包了一家以前在东北做黑白屏的工厂,还准备通过融资,收购利润丰厚的上游原料供应商——玻璃厂,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条。
我们可以玩味这两笔交易,采取承包的手法消除了潜在的产权问题,又不会带来重资产运营的风险;而收购玻璃厂,则为公司后面商业模式的继续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新的战略选择。
优劣,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
飞格达电子之所以能够在进入门槛低、竞争程度激烈的低层级竞争行业中享受高增长,除了其把握市场趋势的眼光,还在于其独到的看问题角度,从利益相关者而非竞争对手角度出发看问题。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市场格局,看到的是各个主体在自己的利益驱动下有可能形成的合作关系,以及相应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运动;从“竞争对手”的角度出发去看市场格局,看到的则是主体之间的争夺关系,以及相互博弈的格局。
飞格达电子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考虑到了“利益相关者”各自的立场,把自己的利益一部分分给了合作伙伴,从而促进了整个市场更为充沛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运动。这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说是不值得的,因为丧失了一部分的利益,而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说,却是形成了良性的市场循环,做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因而得到了更大的利益。 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还可以从业务环节入手。
雷士照明的加盟店模式:1998年创立后 10年,成为行业老大。雷士照明当时有上万个竞争对手。创始人决定发展加盟店,建立品牌和渠道。连锁加盟是一种成熟的扩张模式。但企业与加盟商的交易模式可以差异很大。通常的做法是收取加盟费。但雷士对符合条件的加盟店,不但不收加盟费,反而倒贴三万元补贴其装修和样品展示费用,并给店员发基本工资。同时,设定进货量,例如,要求第一单进货不少于 10万元。同时,雷士照明还给加盟店提供增值服务。例如,缩短交货期。一年内开 300家店。
新型复印机销售模式:20世纪 50年代中期,美国商业复印市场上有两种复印技术:光影湿法和热干法。这两种复印方法产量低——平均每台复印机每天只能复印 15到 20张,90%的复印机每个月的复印量少于 100张;质量差——复印件也不能持久保存,并且很脏。当时复印机厂家盛行的做法:对复印机设备用成本加上一个适当的价格卖出——售价 300美元左右,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购买,对配件和耗材单独收取比较高的费用。
Chester Carlson发明出了一项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令人惊奇的复印新技术——静电复印术。基本原理:利用静电把色粉印在纸上。用这种技术复印出来的复印件是干的,并且页面既干净又整洁,复印的速度也非常快,每天可以达到数千张,远远高于当时采用前两种技术的复印机。
Carlson找到了当时的IBM、柯达、通用电气等大公司,希望合作把这项技术商业化。这几家公司经过评估,认为缺乏商业价值。Carlson后来找到Haloid公司总裁Wilson,获得对方认同。两人一起发明了静电复印机。但每台复印机的生产成本高达 2000美元!如何才能让客户为这种高质量的新技术产品支付这么贵的价格呢?
Carlson和 Wilson设计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将复印机以较低的租金租赁给客户,每月复印张数低于 200张不收取费用,超过 200张,每张收取 3美分。
嘉兰图:一家工业设计公司。传统模式是按项目一次性向客户收费。一个项目从十几万到上百万元。嘉兰图采用新的交易结构。设计新产品并申请专利,并将专利授权给其他企业,收取授权费。例如:一款老年手机,功能简单实用,如按键较大,屏幕颜色对比强烈,手机最下方还设有“儿子键”和“女儿键”,可直接拨通儿女电话。当时没有任何公司推出有年龄特点的细分产品。于是,嘉兰图为该产品申请了专利,2009年将它授权给一家品牌商,在指定区域销售。从每一部手机中,收取一笔授权费。为了控制客户不如实提供销售数量的行为风险,嘉兰图要求自己负责手机的芯片采购。这样,产品越畅销,嘉兰图收入就越高。2010年,公司从该手机获得的授权费近 1000万元。
企业发展有五大元素:战略定位,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商业模式和金融。中小企业优势资源能力不足,更需要重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强化和保持有限的有效优势,把关键劣势、无效优势和资源等通过寻找具有互补性的利益相关者和重构交易结构,转化为有效优势,这是企业获得持续优势的有效途径。
创新商业模式需要有宏观视野——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着眼,梳理商业生态,寻找价值空间,发现和识别分析利益相关者;也需要深入到资源能力组合的交易结构。
欧美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已经走在前面。随着中国政府和企业家、投资家开始重视商业模式创新,相信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会后来居上。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摘要】中小企业发挥着促进就业、推动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现代生产体系呈现供应链系统特征以及产业集聚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将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整合进大型产业集群中,形成区域产业特色化发展,凝聚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产业集群构筑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平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供应链生产 区域产业集聚 中小企业 供应链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难问题的新特征
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国内甚至世界范围金融领域的一项难题,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中小企业以内源性融资为主。目前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自有积累资金、亲友借款等内源性筹集方式。随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需要继续扩张,并且需要通过持续性技术创新获得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需要有更大规模和更长期限的资金支持。但是,内源性融资渠道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很难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进一步扩张的资金障碍,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面与支持力度有限。目前商业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获得外源性资金的主要方式,但是,商业银行贷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范围和力度都较为有限,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创新仍较为滞后。
第三,政府科技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社会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有较大的选择性。各级政府设立了各级各类型科技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这类资金数量有限,只能有选择性地给予重点支持,不可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普遍影响;另外,各地近年成立了一些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风险投资公司,但是数量也非常有限,且对项目的选择也较为严格,看重企业的技术优势等条件,对一般生产性、服务性中小企业也不会投入。
第四,跨越资本市场的门槛难度大。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上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开通,加上原有的主板市场,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尽管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是仍然有大量中小企业达不到最低标准,从而没有获得更多的直接融资机会。
第五,担保业务的开展面临诸多难题。近年各地成立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背景和民间背景的担保公司,但这些担保公司在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担保业务过程中遇到了和商业银行同样的问题。使得一些担保公司的业务难以为继,转而从事车贷担保等其他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类业务,现实中正常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机构所占比例不如预期。
根据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特点,笔者认为供应链和产业集聚生产模式是未来规模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适应这种新趋势并依托供应链与产业集聚新模式,可以有效发挥整体合力,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升供应链与产业集聚竞争力探索新的途径。为此,文章提出基于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链发展等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供应链金融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新平台的设想。
基于产业集聚的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供应链系统与产业集聚。现代生产正逐步由企业模式转向供应链模式,并由于成本竞争而不断出现产业集聚的趋势,同时,企业间竞争也逐步转向供应链间竞争。市场规模的扩大、竞争的日益加剧都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抢占市场份额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得生产体系的专业化和分工程度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生产体系的供应链条在不断延长。伴随这一过程,具备竞争力的企业逐步积累和扩大其竞争优势,成为核心企业,原先的企业化生产也开始转向供应链生产,生产体系围绕不同的核心企业重组成为各个供应链体系,市场竞争由原来的企业个体竞争转变为供应链生产体系间的竞争①。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借助于供应链的整体合力以及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关系,通过动产抵押等具体方式,基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供应链金融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特殊优势。
传统生产方式向供应链和产业集聚模式的转变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企业的资金流特征以及信用模式,并借此认识企业的融资模式。在供应链体系中,单个企业对供应链整体的依存度较高。具备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带动系统内部的企业共同发展,供应链体系中的各个企业之间存在协同发展的效应。处于“核心企业+协作配套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中的中小企业可能不具备商业银行贷款所要求的信用或担保条件,但借助于供应链及其核心企业的稳定上下游供应体系,具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现金流量。因此,从供应链整体分析,企业仍然具备还款的信用保证。另外,在产业集聚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较强的外部信用约束环境,迫使企业从利益最大化角度,能够具有较强的自觉履约意愿。这种从供应链整体开展信用分析的新视角,使得单个企业不再是孤立的信用个体,金融机构将更多关注现金流动的上下游关系,通过建立系统的信息平台,对现金流进行整体把握,同时,充分利用产业集聚的信息共享环境,建立更加和谐的共生金融生态②。
另外,对于供应链体系的创新活动,贴近供应链体系的金融机构能够在把握创新活动的市场需求、收益预期和潜在风险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因而,能够通过开展供应链创新金融业务拓展利润空间,并通过融资分散化的方式控制风险。
模式选择与实施步骤
产业集聚规划与产业供应链体系构建。产业集聚与供应链体系的引导构建是供应链金融体系形成的基础条件。根据自身优势条件构建特定产业集聚和供应链体系是产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向。
产业集聚或集群是高关联性产业在相对集中的空间区域内汇聚,包括同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可以是具有竞争性的供应链体系的集聚。产业集聚或集群发展能够通过降低物流、信息流、人员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通过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提高生产体系的效率、激励创新活动;同时,也能够通过增加需求方的选择,降低需求方的选择和采购成本而凝聚产业集聚区的市场吸引力,构建区域化的专业市场。因此,产业集聚或集群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的主要领域。 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一方面需要遵循市场化原则,以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按照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客户导向、成本导向、利润导向规律,实现产业供应链、产业竞争融合的区域集聚化发展;另一方面,各区域地方政府也要充分发挥引导、扶持、配套、服务的功能,为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发挥推动作用,在规划启动期、平稳运行期、转型升级期等产业集聚发展各个关键时期和节点有所作为,从外引内联、行政服务、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方面为产业集聚化发展创造条件③。
产业集聚与供应链体系构建中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资源整合。利用产业集聚和供应链体系构建的契机,将现有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产业发展效率。
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与产业集聚均能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其形成需要核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协同配合,在物流、生产、营销、金融等领域里相互协作,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体系,充分发挥体系供应链与产业集聚的功能和优势。作为龙头的核心大企业的成长为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平台,也为相关、配套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供应链体系以及核心大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协作。因而,整合供应链核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资源,构建顺畅的协作机制是提高供应链系统竞争力的关键。
在产业集聚和供应链形成的启动阶段,政府可以为供应链的完善和缺乏资源的小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在供应链体系逐步完善、中小企业逐步成长的过程中,逐渐退出供应链运转的具体环节,更多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在信息协作方面,政府可以为大企业寻找合适的产业相关协作、配套中小企业信息,包括通过对外招商活动推动产业集聚区对外宣传,扩大区域产业集聚的外部影响力、知名度,吸引更多相关企业的建立和进入。在供应链运行管理领域,配合大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管理机制,保障供应链体系的顺畅运行及竞争力提升。在人力资源支持领域,政府可以推动建立各级、各类专业学校为供应链体系培养各方面人才,通过建立各级、各类人才市场为供应链体系和产业集聚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供给与选择机会。在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套方面,政府可以为根据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特征为其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为产业集聚区各类工作人员提供配套生活设施规划、引导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
基于产业集聚与供应链体系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构建。在产业集聚与供应链体系基础上,构建围绕供应链及其核心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第一,基于供应链体系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体系构建。在产业集聚和供应链体系基础上,引导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为背景开展创新性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并由此构筑基于供应链和产业集聚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产业集聚与供应链体系条件下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可行性市场化方式。
产业集聚为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产业集聚下供应链体系竞争力的提升也需要多方面发挥供应链整体合力。供应链金融即是借助于供应链整体和核心企业信用实力,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金融安排。供应链金融也通过提供供应链融资能力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竞争能力,同时,供应链金融也成为构建供应链和产业集聚的配套吸引力条件。产业集聚也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成本降低的便利条件。
供应链金融体系主要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链协作配套中小企业等成员构成。三方主要成员共同协作、相互认可,形成融资链条。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信用支撑;供应链中小企业承担还款责任以及物流动产抵押。
在各级政府统一协调下,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协作配套中小企业共同参与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供应链整体提供系统的金融解决方案,中小企业成为这种解决方案的主要受益者。商业银行在对供应链体系中的中小企业开展融资信用分析的过程中,不再对申请融资的中小企业个体信用状况进行独立分析,而是将其放入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首先考察该供应链整体的运行状况、运行效率和竞争力水平;在认可供应链信用实力的基础上再考察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关系,尤其注重其资金流与回款环节中核心企业的实力和信誉;同时,需要关注和设计好物流与资金流的监控与把握。在对这些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有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以基于对供应链和核心企业的信任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或动产抵押贷款,改变传统上只能对中小企业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的业务模式,为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并且这种对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注入供应链体系以后,能够成为供应链资金流网络中的新鲜血液,能够使得整体供应链体系更加具有活力,特别是在供应链体系因资金问题而陷入困境和运转不畅的情况下仍能发挥关键性作用。另外,产业集聚的环境中,信息交流非常充分和及时,这就对企业的信用行为形成较强的外部无形约束力,因此,产业集聚中信用环境软约束也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供应链融资业务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特别看重供应链整体和核心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对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和供应链体系中核心企业竞争力的塑造极为关键。这就对区域地方政府引导壮大产业集聚区供应链核心企业、塑造区域品牌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二,基于产业集聚和供应链创新建立中小企业供应链创新金融平台。供应链创新金融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于供应链体系中的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可以通过商业银行供应链创新金融和创新投资基金的金融形式共同支持,并为产业集聚和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支持供应链体系创新发展的商业银行供应链创新金融和供应链创新投资基金将为产业集聚与供应链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供应链体系之间以及供应链体系内部的各种类型竞争活动迫使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活动,使得供应链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同时,产业集聚业务供应链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信息交流的便利条件。因此,供应链系统中除了一般性生产循环资金需求外,竞争压力下的创新活动对资金供给有着较为特殊的需求,这种资金需求不同于一般性资金需求。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等介入供应链金融系统的金融机构对于供应链企业的信用链状况已经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把握,具有信息优势,因此,可以在信息和信用把握的基础上开展常态化金融支持,只是需要对具体的融资模式做一调整,通过建立创新基金的形式进行风险独立控制和隔离,等待创新项目步入成熟阶段再转入一般性供应链融资业务。
供应链创新金融仍然需要基于供应链体系的信用关系,以及对于产业集聚环境对创新活动的激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对于供应链体系的成长性制定其对特定供应链创新活动的支持政策,同时,基于对创新应用成功概率的认识确定创新金融规模及其收益预期,从而管理和统一把握创新金融活动收益与风险④。
根据供应链系统化生产模式的资金流特征,在产业集聚背景下构造供应链金融平台,能够为体系中的中小企业开辟一个全新的融资平台,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为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或动产抵押融资等新形式的融资服务。同时,基于供应链信用关系以及产业集聚环境,为供应链体系中的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供应链创新金融支持。
(作者为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金融舆情演化机理与监测管理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JA630130)
【注释】
①刘克,王岚:“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效率研究:制度理论的视角”,《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第2期。
②苟文峰,王金凤,刘杰:“产业集群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探讨”,《发展研究》,2009年第10期。
③肖奎喜,徐世长,熊剑:“群态融资机理与路径演绎―基于博弈分析的中小企业融资决策与理性突围”,《财经科学》,2009年第5期。
④宋华,于亢亢:“集群环境下影响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质量的因素研究”,《财贸经济》,2008年第10期。
看了“中小企业创业模式”的人还看了:
7.中小企业创业指南
10.中小企业创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