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企业融资途径
创业型企业融资途径
创业型的企业想做融资,主要有什么途径呢?有什么方法?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创业型企业融资途径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创业型企业融资途径
企业获得资本(企业融资),不单纯是为企业发展聚集资金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使用是有偿的,其他资源只有经过与资金的交换才能投入生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部融资,即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部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使之转化 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部融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外部融资又可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l、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资金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借助股票这一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资金供给者作为所有者(股东)享有对企业控制权的融资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长期性。股权融资筹措的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
(2)不可逆性。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勿须还本,投资人欲收回本金,需借助于流通市场。
(3)无负担性。股权融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的经营需要而定。
2、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短期性。债务融资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
(2)可逆性。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负有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3)负担性。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获取资金,需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的固定负担。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内部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的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部融资仍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企业才能转向外部融资。
股权融资相对于债务融资来讲,因其风险大,资金成本也较高,同时还需承担一定的发行费用,看似成本较高。但企业融资的成本,不仅包括会计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相对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构成企业决策行为的主要依据。从我国的情况看,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所花费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比如,现实中企业根据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预期,制定了相应的产品开发计划,但其所需资金往往受贷款规模的限制,等到银行逐级申报增加贷款规模批下来以后,也许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使企业失去一次有利的投资机会。可见,我国银行贷款的“时滞”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机会成本。同样债券融资的限制条件多,对企业来讲,同样加大了机会成本,也是其不利的一面。
企业外部融资究竟是以股权融资还是以债务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的制约。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对资金需求程度不同,所选用的融资体制也不相同。不同的融资体制规范着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制约着企业的融资形式和取向。
因此,对国有企业而言,不仅存在着国有资产,还存在着国有负债,国有负债即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成本也就构成了国企改革的成本。我国国企改革的成本包括四个方面:(1)离退休下岗人员安置。(2)医疗、教育及其他福利费用。(3)企业办社会的成本。(4)企业银行债务。其中银行债务构成了企业的显性负债。对于企业从财政获取的资金,企业要承担一部分隐性社会责任,即安置下岗、离退人员、养老金、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这部分隐性社会责任即构成了企业的隐性负债。
如何解决企业巨大银行债务包袱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债务重,资产负债率高。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资料,1990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4%,91年至93年上升为60.5%、61.5%、71.l%,1994年为83.3%,96年平均为89%。解决企业银行债务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l、通过资本市场筹集一部分。资本市场作为长期资金交易的场所,一般包括长期存贷市场、长期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狭义上仅指以股票和债券为信用工具的直接融资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扩容、增效、改革、规范的成长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筹集一部分。(l)用发行股票所筹资金归还一部分贷款。(2)将部分银行贷款转为债券。
2、投资基金转换一部分。(1)创设转换银行与企业债务的国企重组资金。国企重组资金就是金融中介机构通过组建基金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基金股票(公司型基金)或受益凭证(契约型基金),把社会公众的分散资金有机汇集起来,其主要投资方向是向国企注入资本金。(2)建立产业金融联合组成一个联合投资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在中国,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银行业。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能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为此,文章进一步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
一、引言
国内部分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一度出现少有的融资难的困境,甚至出现因高利贷、资金链断裂而致中小企业主频频“跑路”的事件。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多的财务、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对资金的需求更加突出。但由于中小企业存在先天信用缺陷,贷款审查困难重重,因此为了降低经营面临的风险,银行最终选择更为谨慎的放贷或者干脆拒绝放贷。
有报告显示,当下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严重,其融资主要还是依靠银行贷款,但是据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拒绝率高达50%以上。仅有15%中小企业能从银行借到钱,超过半数依赖民间借贷。
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的50%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税收,并解决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
在中国这种间接融资模式主导的金融体制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银行业,既包括现在正规的各大银行,也包括我们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最终还是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但是中小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出于商业利益考虑而顾虑重重,银行贷款须经层层审批,且期限大多3至12月,不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短、急、快的特点,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获得贷款时,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无形中都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三、信用体系建设模式
首先应该由相关部门确立征信标准,使各地区的征信系统可与全国征信系统实现有效对接。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为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建立信用基础。中小企业信息库应包含企业的基本信息、财务报表信息、经营方面的有关信息,还包括欠税、还款、法院判决执行情况等其他信用信息。在系统功能定位上,可提供批量筛选、自定义企业名目查询、报表统计分析等,与全国征信系统在功能上形成互补。
其次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利用企业信用记录,对企业的综合信用度评出若干不同等级,为政府部门监督、银行放贷、社会中介担保组织和投资经营者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最后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通过信用等级评估,将各个中小企业按照信用等四类:守信企业、警示企业、失信企业、严重失信企业。设立黑名单制度,将不守信用企业在各类媒介中曝光,加强新闻媒体监督,使企业不敢失信。
四、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
通过信用体系可以了解企业相关基本信息和融资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决策依据和信息保障。
商业银行可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资源,大大简化中小企业贷款调查手续,在企业的历史交易、信用记录等情况的调查上节省大量的调查时间。金融机构等可以直接进入系统查询相关信息,省去了贷款调查等环节,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贷款投向。
信用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完成信用积累,“储蓄”信用记录,方便业务发展需要,增加投融资的信用证明。银行可以利用系统中小企业信息筛选功能,对重点发展产业、重点关注行业和重点支持企业,跟踪贷款信息分布情况及信用相关指标,同时也可批量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客户名录,提高银企对接效率。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还能够起到“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机制约束作用,能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中小企业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能够为当地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提供信息服务。
五、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辅助措施
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依然存在很多困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合作。
首先要宣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改善地区信用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适合中小企业信用的信息征集制度、评级制度等,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解决信息采集和使用的法律保障问题。
其次要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借鉴国外建设企业征信行业的经验,通过立法手段,要求和规范全社会所有中小企业从注册登记开始,必须定时向征信管理机构提供征信数据,建立中小企业个人信用档案,并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把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在网上公布,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允许银行、企业、供应商、销售商和消费者自由查询数据库中所有征信数据,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联合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用行为的外部监督。
政府在出台政务运作和财政性资金运用时也应该参考借鉴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使守信企业得到支持鼓励,失信企业受到制约制裁。针对守信中小企业逐步建立政策激励、信贷激励、担保激励、表彰激励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