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有什么

时间: 耀聪662 分享

  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改变获取方式

  传统方式下,原始数据的获取靠的是企业员工肉眼观察、手工计数或使用仪器测量。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传感设备全自动地获取所需的数据或信息。例如:用装有重量感应装置的货架自动测量存货数量、用自动监控装置代替值班人员等等。利用自动传感设备具有高度自动化、准确性高、24小时不间断、数据实时获取、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等优点,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改变存储方式

  存储介质由纸变为磁盘或光盘。与纸介质相比,磁介质或光介质具有存储密度大、擦写不留痕迹的特点,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存储密度大使得企业可以集中保存数据和信息资源,便于对其加以保护,但一旦毁损或被盗将使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擦写不留痕迹使得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增大,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提高处理效率

  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能够使得信息处理的速度大为加快,效率大为提高。然而,这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实施更复杂更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另一方面,借助高速的信息处理能力,企业员工或管理当局造假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例如:利用随机数产生程序伪造应收款项或存货的金额、利用报表编制程序快速编制多份虚假财务报表等等。这又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改变传递方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改变了手工环境下的传票、报告、电话等方式,利用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以光速传递信息,而且传递的信息量远非传统方式可比,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但如果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了阻碍或破坏,也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提高信息集成

  在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领导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电脑屏幕前对遍布世界的跨国公司了如指掌。轻点几下鼠标就能成交生意、调动资金、指挥员工。企业信息系统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提高信息价值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得到提高。人们已经认识到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而信息是无形的,与有形的资产相比,对信息的窃取更隐蔽,更不易被发现。这要求内部控制不但要保护有形资产,更要对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资产加以保护。同时应当针对信息的特点,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改变工作方式

  在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可能越来越多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将有所减少。网络世界的无形性和匿名性将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控制环境。

  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冲击,使得中国企业的业务模式、市场拓展、管理营运、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都在期待着突破,通过创新和变革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面对挑战,我们都期望信息技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继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信息化能为企业做什么

  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的实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检验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立企业和部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化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企业适应市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转变。为适应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就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创新方面的建设。

  完整意义上说,企业管理应该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活动。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一直把管理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方向、预定规则运行,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会导致企业管理长期以来半死不活、效率低下的情况。

  如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必须摒弃以前滞后的管理模式,大胆探索,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以赢得竞争。而信息化建设,将对企业管理创新起到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1、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管理创新要求企业创新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以及知识等环境而变化。而且,它还要求整个组织及其成员能不断学习知识、分享知识和利用知识,把创新作为在企业中的主要活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是赢得竞争的根本保证,创新管理是企业未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由单项创新向综合创新发展、由个人创新向群体创新发展,从而推动全面创新。

  2、信息化管理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运作透明化,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以监控等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生产能力低下、组织机构冗余等问题。同时,它还可以指导促进企业内各部门、各环节的沟通和协调,帮助企业收集外部、内部信息,经过研究和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使得企业全面发展。

  3、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企业的取胜必须依靠信息与创新,信息与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工程已经不仅是企业的效益工程,更是企业的生存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在竞争对手如林的市场站稳一席之地。国内很多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虽然投资很大,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直接将手工业务处理方式计算机化,并没有对许多在新技术条件下不符合或无效的工作和流程进行改革。大量事实证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巨大投资获得真正的回报。

  (一)业务流程优化的内涵

  “业务流程优化”,即对业务流程这个动态过程的创新与优化,是指从根本上对原来的管理业务流程做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把垂直的直线职能型管理业务流程结构转变成平等的流程网络型结构。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的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

  (二)业务流程优化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进行流程优化,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重视流程最优,不重部门职能的原则;整体最优原则;顾客满意原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协调矛盾原则。

  (三)业务流程优化的实施

  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决定了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的具体方案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企业流程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

  1、识别流程,即改变思维习惯,树立企业运作的流程观,把各种各样的流程识别出来。识别流程可以通过流程图来实现,通过流程图可以直观反映各个流程中各项活动的关系。

  2、确定关键流程,在企业众多的流程中,应该对哪些流程进行优化是需要选择的。根据经验,依据以下三条原则比较容易确定关键流程:问题严重、机能失调的;举足轻重,影响巨大的;切实可行的。

  3、重新设计流程,识别出关键流程后,就进入了流程优化的重要阶段,对现行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获得一个全新的流程,这是流程优化过程中最困难和最富挑战性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识别关键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要素即流程的“瓶颈”,是对流程运作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4、实施和运行新流程,即企业在确定实施方案后,应先在小范围内试验,发现问题,随时调整。经过审慎的试验之后,新的业务流程才可以投入实际运行中。

  (四)业务流程优化的成效

  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全方位的变化。流程优化虽然只是从业务流程着手进行改革创新,但它的影响却超过流程本身,进而涉及组织结构变化、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的提高等方面。

  1、工作执行单位由职能部门转向过程团队。传统组织的业务流程是建立在以职能部门为特征的科层化组织形式上的,各部门之间缺少交流,使工作效率低下。实行业务流程优化,可以组成过程团队,由于人员在同一团队中,有利于交流和反馈,容易及时协调,团队精神得以发挥。

  2、工作从单一转向多面化。团队成员的工作不再是传统组织中人为细化的单一工作,而是面向整个流程的工作。他们要对流程的结果负责,成员的工作深度、广度和集成度都得到了提高。

  3、人员角色由受控转为授权。授权是管理这部分权力的下放,团队需要有足够的权力去决定流程如何实现,资源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安排,实行内部自主。

  4、绩效评价关注点由活动转向结果。传统评价看工作量以及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业务流程优化后则关注工作成果,看员工对企业所作贡献。

  5、升级标准从工作表现转向工作能力。优化工程重视员工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学习、适应的能力,不只注重当前表现。

  6、领导角色由监督者转为指导者和支持者。领导者放弃严密控制,让团队自主、自觉完成任务,领导需要起关键性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7、组织结构从等级制转为扁平化。由于管理从控制监督转向指导支持,等级制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扁平化就自然成为优化的结果。

  8、员工价值观由自保转向自强。员工不是被动完成指令,而是有强烈责任心和主动性,出色的完成任务。

  结语:

  信息化不单单是办公自动化,更不只是一套软件,它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必然过程。我们要打造中国百年企业,就必须在这条路上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好。

  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大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能使企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从耕耘到收获再到耕耘的转变过程,有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的加入,才能发现我们的不足,我们才能作大作强,我们才能走到强者的前列。

  也只有到达了顶峰,我们才又能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还可以攀上更高的顶峰。

  作者简介:重庆某大型房产上市公司总裁助理兼HR总监,10年人力资源管理从业经历,管理水平较为全面,擅长于大型企业HR架构、专于绩效制度和内部培训体系建设。

  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的措施

  (一)切实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成本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和组织实施,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主动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保持头脑与时代的同步,只有切实把握当前的形势,才能统筹大局,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

  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进行一定的成本投入,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仅顾眼前的小利而丢失长远的大利。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的大力保障,现代化的设备等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进行购置,因此,企业前期资金投入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要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全面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企业全面的武装起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二)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

  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项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全局最优。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企业的整个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重组,依照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特点对企业的运作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寻找更适合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运作模式,使企业的管理模式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应用与融合紧密相关。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在企业运作方式重组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发展企业文化,塑造出一种比较能够反映企业发展本质、积极向上、科学奋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用计算机等现代的信息技术去完善企业的文化,用企业文化去不断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使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信息化建设关键还是需要人为的推动,企业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要想更快地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必须对管理阶层及其它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信息化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给企业的发展找出一个准确的定位。


猜你喜欢:

1.机关信息化管理学习心得

2.什么是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3.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

4.统计信息化方面论文

5.信息化技术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6.工商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386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