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如何做好公司企业管理工作
2017如何做好公司企业管理工作
公司的企业管理工作是很多人都在关注的事情,但是这公司企业管理工作应该怎么做呢?小编为你带来了“公司企业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企业管理工作的五项内容
概括地讲,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这五项内容是一个递增的关系,要求企业依次实现这些管理内容,换句话说,就是第一先解决计划管理的问题,之后解决流程管理的问题,依次是组织管理,然后是战略管理,最后是文化管理。这个顺序不能够颠倒,不能够打乱,也不能够只做一个而忽略其他。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是需要这五项内容和谐发展、协同作用的,而这五项内容的协同就是企业的系统能力。一家具备了系统能力的企业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01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
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管理处在无序状态。而对于计划本身的理解,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文本,没有人认真地想过,计划本身是一个管理内容。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数据,不是年终的考核指标,更不是文本。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计划管理就是要目标与资源的关系处在匹配的状态,这是一个最为基础的管理内容。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匹配的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计划管理在管理理论中也被确认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目标要能够检验;
第三,使目标清晰。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计划管理事实上是管理资源,而不是管理目标。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也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如果我们超越变化让计划得以实现,惟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目标与资源两者匹配的关系是计划管理的结果,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浪费资源,要么“做白日梦”。所以很多时候我并不关心企业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企业设立多大的目标,我只是关心这家企业是否有资源来支撑它的目标。当我们的企业高调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我会看它是否拥有国际的人才、国际渠道、国际标准的产品,如果没有这些,空有一个理想、一腔鸿鹄之志也是徒劳。
02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是否匹配的问题
如果简单描述流程管理,其实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可能比很多人都热衷于流程,因为解决企业效率的问题,流程是关键。我总是想,为什么流程管理我们总是做不到位,也许文化是一个借口,因为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决定了我们更喜欢职位多过流程。可是,我们还是看到把流程处理得很好的中国企业,如海尔、华为、联想,归结起来,流程管理还是能够做得到。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的一些习惯,我简单归纳为三点:一个是打破职能习惯;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打破职能习惯。职能导向侧重于对职能管理和控制,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它没有确定时间标准,这一最重要的工作标准一般是由该部门的主管领导临时确定的,这就大幅加重了主管领导的工作量;又由于标准不确定,导致整体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职能的习惯。
培养系统思维习惯。流程导向侧重的是目标和时间,即以顾客、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上的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一个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因此在流程的前提下,时间作为基本坐标决定了我们需要系统地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依据自己所在的部门或者所处的位置,我们必须学会系统思维,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人人都有一个市场,人人都面对一个市场”,实施流程导向中激励各成员共同追求流程的绩效,重视顾客需求的价值是海尔实施流程管理的一种灌输方式,这个方式恰恰让我们看到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是流程管理的保障。通过让员工理解的概念,激励每个员工参与流程再造,重视员工的建议,等等,以完成这个艰巨的管理方式改变,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流程管理只能够是流于形式,这也是中国很多企业引入流程再造不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03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
权力与责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让这两个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专业化与分权。
专业化。专业化能够解决很多东西,包括服务的意识、分享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专业化解决人们对于权力的崇拜。如果说我们还需要保留职能的话,那么解决职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是专业化的水平。如果一切以专业为标准,我们尊重的是标准和科学,人们不再依靠权力和职位来传递信息和指令。
分权。分权是我看到组织中最难做到的一个方面,有时候企业也有分权手册,也有分权制度,但是实施起来常常走样,很多高层经理人喜欢把分权看做调整人事的武器或者把分权看成是一种政策的资源。如果分权作为政策资源,这个时候经理人做的不是组织管理,是领导管理,也不是分权而是授权。分权的根本标志是一旦权力做了分配,分配者就不再拥有这个权力,当权力可以调整的时候一定是授权不是分权。很多人喜欢混淆分权与授权的界限。
04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有三个基本特征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① 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
② 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
③ 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
显然,这三个特性都反映出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是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符合顾客需求、不能为顾客最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的能力不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当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市场和顾客需求的能力。对于这一点,海尔是这么总结的:“与顾客零距离就是与竞争对手远距离。”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培育对于确立企业的市场领导地位和竞争实力是极为重要的。为此,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从长计议,企业自己需要审查经营的业务、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观察市场需求和技术演变的发展趋势;通过运用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独具慧眼地识别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向,并界定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有哪些,这些就是战略管理需要回答的问题。因此简单地讲,战略管理就是为得到核心竞争力所做的独特的管理努力。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整合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机制与环境条件加以支持。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和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更简洁地说,当企业通过实现市场和顾客价值得到了效益,企业就必须通过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效率,这样内外结合可构成既有企业自身特色又符合外部市场需求的差异竞争优势。基于这些,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样是一种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能力优势,而且是异质性战略资源,如技术、品牌、企业文化、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等。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强化突出,建立互补性知识与技能体系,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性差异竞争优势。
05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企业为什么或者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肩负何种使命?拥有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是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的根本因素,而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企业文化所承担的责任。《福布斯》每年一度的美国富豪排行榜揭晓,这通常是英雄的盛典。因为进入美国富豪榜的人,很少新鲜的面孔,他们的财富是慢慢积累起来并可以公开度量的。而每到中国富豪榜揭晓,却都让我们感到生存和毁灭的神秘矛盾。因为除了一些传奇故事,大多都经不住理性的推究和考量。随着福布斯中国富豪的一个个落马或遭遇不测,中国人开始对财富有了戒心,人们于是注意到了富豪与企业领袖的区别,单凭财富并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栋梁,企业领袖终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领袖成为聚焦的中心,反映了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而企业领袖代表着民族精神的方向标,一家企业的文化之根源,是企业领导人的思维因果和管理方式的体现。因为思维方式不同,我们看到企业的持续与否。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核心灵魂也是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基于企业家推崇和执行的管理方式下产生的团队绩效的。从管理方式的角度(定量),管理方式对企业文化的推动有这样的发展过程: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发展通常历经企业家个性魅力(企业家文化)→团队个性魅力(团队文化)→企业个性魅力(企业文化)→最终形成的社会个性魅力(竞争性文化)。从企业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中国企业在过去的近30年时间里已经逐步形成和提炼了具有创新导向的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竞争及国际化竞争的日益剧烈,中国企业正在推动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向愿景导向的竞争性文化转型,这其中必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条漫长的路,这条路伴随着企业持续成长的脚步。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和组织管理被称为基础管理,这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管理,不要把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来做,那样会适得其反。
老板如何管理好公司,怎样对待员工。
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老板都梦寐以求能够拥有一支忠诚服务企业、团结勤奋、敬业服从、高素质高水平、能与企业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员工队伍。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员工的。员工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任何员工都是企业内平等而且重要的一员。老板要把员工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确立依靠全体员工办好企业的主旨,正确处理好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理解、尊重、依靠员工,对于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创造更大价值、更多财富;对于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加强企业凝聚力,做大、做强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走健康、高速、可持续发展之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员工的敬业和服从;对于员工来说,需要的是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从表面上看员工是给老板打工的、是为老板服务的,彼此之间是雇主与雇员的雇佣关系,存在着对立性。在一些老板和员工的眼中,企业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员工,员工对企业来说只是过客,老板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但是,在更高的层面,两者又是和谐统一的、相互依存的鱼水关系。公司和老板需要忠诚、有能力的员工,才能生存和发展,业务才能进行;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企业的成功意味着老板的成功,也意味着员工的成功。只有老板成功了,员工才能成功,老板和员工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这种雇佣关系之上而超越雇佣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相互忠诚的合作伙伴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呢?
一、作为民营企业老板,要和员工建立这种合作伙伴关系,首先应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和事业心,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创新意识,具有善思知进、虚心学习、礼贤下士的谦虚态度。“士为知已者死”,这样才能吸引和感染员工、凝聚有志之士为老板、为企业尽情挥洒自己的激情、智慧、热诚与执着。
二、人才是创业之本、发展之源,在一个优秀的企业,人才不仅是指那些超越普通员工的能人、强者,而是包括企业内所有员工,因此,作为民企老板,要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坚持“见贤思齐、胜者为师”的人才战略思想,知人善任,优才优用。同时,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公平的竞争机制、创业的动力机制、有品位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事业、待遇、感情等各种途径留住人才为我所用。
三、善待每一位员工,尊重人性,提升员工的心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和信任员工,切忌猜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帮助员工发展自我,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给他们充分发挥和成长的平台,努力帮助员工设计好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四、作为企业老板,要采取谦虚谨慎的态度,竭力强调和贯彻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让员工感受到老板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因而产生极大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使员工以强烈的事业心报效企业。
五、老板要有敢于否定自我的勇气,擅倾听取长、厚人薄已,善于重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真正下放权力给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群策群力。老板要学会利用员工的才华与智慧为公司创造财富,让员工拥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
六、企业老板要有“身先士卒”的勇气。一个成功的老板,关键时刻要身先士卒,用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感染和激励员工。没有热情的老板也就培养不出敬业的员工,更谈不上和员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企业管理工作相关文章:
2.浅谈企业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