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互联网创业 > 简单网络创业故事

简单网络创业故事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简单网络创业故事

  网络创业具有进入门槛低、投资少等优点,刺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网络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形式。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网络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案例1:点击网络蔡立文:80后辍学生新三板一天浮盈1个亿

  蔡立文1981年生于漳州。本周一,他的公司——点击网络正式登陆新三板。昨天下午收盘时,点击网络报收31元每股。可以推算,蔡立文手中的股票市值超过3亿元,仅昨天一天,浮盈就超过1个亿。

  蔡立文的成长经历,和同样是80后的韩寒颇有相似之处——少年成名,严重偏科。

  1997年,蔡立文参加了中考,当时他的成绩不错,上重点高中不成问题。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漳州第一职业学校,就为了能让家里给他配一台电脑。上职校以后,他严重偏科,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基本满分,其他一般不超过40分,课余时间基本花在电脑上。

  1999年,刚满17周岁的蔡立文开始求职,就在上海一家IT公司拿到8000元的月薪。次年,蔡立文选择自费到厦门大学读书。可是很快,便又退学了,回到老家漳州创业,2011年就成立了点击网络,主营互联网基础服务。2007年,他将公司迁到厦门,此时的点击网络已是国内排名前五的IDC服务商,市场占用率达10%。

  人物简介

  蔡立文,1981年生,福建人。点击网络、我拉网CEO,毕业于厦门大学,他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实战专家。在电子商务、广告市场细分与挖掘、社区运营、论坛等方面有颇深的造诣。尤其精通用C语言进行LINUX系统底层开发,曾多次作为团队领袖负责开发大型知名项目。

  创业历程

  蔡立文 对互联网有着一股特别执着的热情,更有着一般人所不能及的悟性。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不知不觉被他的乐观、自信、幽默所感染。他是典型的技术出身,却又拥有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

  出于对互联网行业的极度热爱,蔡立文 上了一年大学后就辍学了。带着开发程序赚来的第一桶金,2002年,蔡立文 创立了厦门点击网络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企业提供服务器托管和域名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很快成为福建地区较大的IDC提供商之一。

  2002年,正是泡沫破灭后中国互联网产业跌到低谷的时候,当时很多人对新经济(电子商务)丧失了信心。

  其实,互联网领域竞争本身就是一场胆识、时间与经济能力的较量,当泡沫出现时,有人看到了整个行业正在走入低谷,金钱正在幻为泡影,有些人则看到了希望,拼力奋力一搏,结果危机一过,互联网行业经过整顿,又迎来了它的高速发展期时,有些人站到了时代的潮流前,有些则远远地被抛在了后面。

  事实证明,当年蔡立文 创建点击网络是明智之举,挺住了互联网泡沫的重击,经历了IDC混战的局面,及国家十部委对互联网行业的联合整治和机房整顿,点击网络在业界以其专业的技术水平及良好的服务广受好评。

  竞争的结果便是优胜劣汰,但在整个行业还未规范之前,IDC服务空间商的准入条件还未明确之时,整个行业持续恶性竞争在所难免,低价成了许多IDC服务空间商不得不走的道路。

  “只能由时间来证明点击网络的价值。”2007年,蔡立文 决定开始寻找新的项目。

  “最初看到很多网站做图片麻烦,因为大部分图片采用Photoshop和Firework来做,而事实上,会使用这两个软件的人相对较少,学习也较麻烦,我就想能否用一种简单的模式来生成图片,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这个网站就顺理成章的诞生了。”

  2007年9月1日,我拉网正式上线,以“会打字就会做漂亮的图片”作为服务理念。用户无须注册,只需要在喜欢的图片上输入文字便能在几秒内自动生成banner、logo、站标等。网站所提供的图片模版精美、规格多样且具有生成简单快捷的特点,一改了以往软件复杂制图的复杂方式,让图片生成在线化、简单化。此功能一推出,便立刻受到各方的关注,因为此前,人们从未想过,程序可以在线自动生成,而图片也可以做到。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虽然网站的市场细分、产品定位非常明确,但刚刚上线之时,由于提供的图片模板很少,图片也很简陋,推广遇到了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蔡立文 带着他的团队加班加点,攻克一道又一道技术上的难题(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没有任何先例可供模仿)。终于,他们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模版数量和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越来越多的个人站长被吸引了过来,渐渐地浏览和使用者都多了起来。

  “记得最深刻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们1年来基本都是早上8点上班 11:30离开公司……大家都是自愿留下的,开始约定好的,没有任何工资。走了的人也不扣工资,和法无关。但是每个人都留下,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只有优秀的团队才有可能创造奇迹。”团队的力量让他甚为欣慰,也坚定了他一定要把我拉网做专做大做强的信念。

  网站建立4个月之后的一天,对蔡立文 来说是值得记住的日子。那天他突然接到阿里公司的电话,想与他合作:在阿里妈妈系统后台内置我拉网的连接,提供给广告主制作图片Banner广告等功能。而我拉网则帮助阿里妈妈提供相关的广告图片生成服务。

  这次合作给了网站团队很大的信心。一个月后,我拉网又与康盛创想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其提供网站LOGO在线生成服务。后者的主要运营产品,就是很多站长搭建论坛都会使用的著名论坛程序Discuz!。这次合作又使我拉网的用户数翻了一番。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我拉网在个人站长中开始火爆起来。截至目前,网站已经有了24万的会员,通过平台在线生成图片接近700万次,网站进入了飞速发展期。

  可以说,我拉网的诞生是蔡立文对互联网流行趋势的敏锐捕捉,是他深挖缝隙市场、深耕细作的结果,也是他集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完美融合。如今,我拉网正在沿着蔡立文预定的目标不断地前进着。

  蔡立文个人履历:

  1999年 加盟香港群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收购一山草堂 中国CGI联盟的公司) 担任研发部高级管理人员。

  2000年 受邀独立开发国内非常知名的广告联盟 天翔广告网程序 click1net.com

  2001年 建立98赚钱链,6个月后成为中国最大的交换链,后因其可观的发展前景被著名网络媒体凤凰链高价收购。

  2002年 创建点击网络,很快跃升为福建地区最大的ISP提供商并在国内享有“用户为上”的良好信誉。

  2002年受邀独立开发知名联盟 宣传易系统 ads8.com

  2007年 投资创办互联网上首家免费的banner广告制作站点——我拉网并带领整个团队成为整个行业中的佼佼者。我拉网和discuz并称为“国内站长的两大福祉工具”,同时它还是全球最大广告平台阿里妈妈的国内唯一指定banner广告制作、腾讯QQ财付通AE平台等知名网站的合作伙伴。

  案例2:戴志康的创业故事

  “勇敢是什么呢?不是意识不到前面的困难,而是你意识到困难还往前冲,因为你觉得自己能克服这些困难。”

  “我觉得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要不把自己当回事。”

  “互联网上,尤其是最近几年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只要有用户使用就有它的价值,就是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不要浮躁,你不要觉得我要去融多少资?赚多少钱?要有简单、淳朴的理想,往往这个理想会成为你一生、半生贡献的事业。你一开始什么都没有,既没有技术也没有人脉的情况下做很大的事情,成功的概率会很低,不然你总想着要赚钱、盈利、融资,你不断的失望、落差,会打击创业的积极性。”

  ——戴志康创业寄语

  戴志康小传

  戴志康1981年出生,黑龙江大庆人。他的父母都是大庆石油学院的教师。

  戴志康从小的兴趣爱好是无线电,不过,无论是组装一个收音机,还是音乐门铃之类的,都涉及一堆的元器件,并不容易攒齐。初二时,戴志康家中有了一台电脑,AMD的80386。他随后发现,代码是更容易推倒重来的创新机会。他很快痴迷于电脑,对应的是学习成绩也在下降,这对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来说,不容易被接受。

  中考前,他的父亲带他去大庆实验中学,这是当地最好的高中,这所学校拥有奔腾微机,而不是他以前摆弄的386,这激励了他学习的动力。在突击学习了一个月后,他以高于录取分数线一分的成绩如愿考上了大庆实验中学。

  1998年,戴志康家中有了网络,暑假期间他频繁上网,制作个人主页是他的一大爱好,他当时的个人主页叫“超人软件工作室”,实际上就是盗链别人网站软件的。

  又是一年高考时,他在高中阶段成绩一般,不过2000年那个炎热的夏天他出奇地顺利,又是在最后阶段,恶补了一下,最终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虽然没有被他填报的第一志愿华中理工大学录取,但是考上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通信工程专业。

  戴志康大一的时候比较正常,大二的时候不正常,大三的时候,就显得很疯狂,自己租了房子,大四就消失了。戴志康找到了一处月租300元的房子,这让他少了一点约束感,学习之余,就是无拘无束的网上冲浪。他当时感觉非常好,房子很破,生活很勤俭,像个科学家,宁静而充实,有思考的时间并不断使自己长进。

  2001年底,他获得了哈尔滨一个网页设计比赛的一等奖,后来黑龙江电视台还采访了他。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网络的兴趣。2002年,戴志康用PHP创作出了第一个作品,StatTherefor,用于网络流量统计。PHP(HypertextPreprocessor)是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的英文缩写,PHP同ASP有些类似,都是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PHP支持几乎所有流行的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目前广泛为网站程序员所应用。

  2002年3月,戴志康开始开发CrossdayBulletin(CDB)论坛后台,6月发布2.0版本,10月则发布3.0版本,之后改名为现在的Discuz!。Discuz来自于Discuss,讨论的意思,至于惊叹号是戴志康惊异于网络产业的巨大钱景。Discuz!可以让站长简单地搭建出一个网络论坛。此时,戴志康纯粹是一个共享软件开发者,他将代码上传到各个下载网站,希望更多的人使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Discuz!来搭建他们的论坛,当时有800多家网站使用了他的后台,这让戴志康充满了成就感。2002年底,他在北京成立博卡先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兼任技术总监,负责Discuz!项目的开发与推广。

  2003年初,Discuz!进行商业化和国际化改造,2月推出第一个商业版本2.0版,并同时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个版本对外发布,开始被多家知名公司认可并使用。2003年中,Discuz!经国家版权局审核通过并注册登记,登记号2003SR6623,戴志康为唯一著作权人。2003年中至今,Discuz!Board成为国内用户数较多、应用较广泛之一的PHP论坛系统。

  2004年初,他投资50万元人民币,在中关村创办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论坛软件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作为北京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的CEO,他得到了太多的荣耀。近期,央视和凤凰台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被誉为“80年代后”成功创业群体新兴阶层的杰出代表。因其公司的潜力巨大,他的公司获得了sequoia中国基金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如今,这位年轻的CEO正将他的主打产品:社区套件“DISCUZ!”BBS系统与X-SPACEWEB2.0个人门户系统,以核扩散的方式输送到互联网的每个角落,他的目标是输出的这些“零部件”让网站“社区化”,给大量有网站需求的个人和机构带来方便,使交流变得简单,并从中获益,从而使互联网创业的门槛降低,改变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基础环境。仅以他2004年开发的第一个OBLOG社区示台软件为例,两年时间竟有中国博客1600万人之多。

  ●创业故事

  创业成本800元

  戴志康一度抱着一个单纯的想法:做出好东西证明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到2003年末,一个老板给他30万元年薪,这已经大大超出他当初的设想了。不过戴志康几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尝到了给自己打工的甜头。

  从2001年秋天开始,每个月800元的花销持续了好几年。300元租房子,200元吃饭,剩下的就是上网和打电话,再加上自己整天闷头开发,这是开启一个事业所需要的全部成本。那时候互联网火起来了,戴志康通过互联网认识外面的世界,他对把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社区有了兴趣。他想开发一套能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让即使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管理,他认为如果有人在自己设计的社区里聊天和认识朋友,是一件特有成就感的事。软件设计好了,他为软件取名叫“Discuz!”,挂在网上,免费给人用。

  第一桶金:3000元人民币

  人要解决吃饭问题,付出也要用一种方式得到回报。在对比同类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比如速度、安全、负载能力和人性化等,戴志康认为自己的“Discuz!”远远超过了竞争产品,“他们的产品都是收费的,为什么我的不能收费?”但收费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网上对他一片谩骂声讨。

  戴志康并不恐惧谩骂,相反,他对自己产品的核心价值有信心。“这种坚持己见的意志锻炼能够帮助我在将来遇到困难时不轻易退缩。起初收500块,没人买,就改收1000块,还没人买,就改成2000块,找到一个愿意出2000块的应该比找到4个愿意出500块的概率更高。”

  转机出现在2003年7月,一个香港人给戴志康发来Email,说想做BBS社区的一个东西,问他需要多长时间,戴志康告诉他一个星期就行,香港人不相信,戴志康果然在一星期内做完,香港人一高兴多给了1000块。“我对百万、千万已经麻木了,但这3000元至今让我兴奋不已。”随后,戴志康的软件有了越来越多人购买,销售额平均每个月增加30%,到毕业时,他有了50万元。2004年初,戴志康怀揣50万元从哈尔滨来到北京,并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注册公司的苦与乐

  在北京注册公司期间,戴志康天天跑工商、税务、科委等部门。第一个月他光是打车费就花了2000多元。北京城太大了,一个初来乍到的东北人在这里创业,除了花钱外还要透支身体。戴志康常常是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才回家。他习惯了马不停蹄地去跑一个又一个的部门,去见一个又一个的客户。

  有一次他去办理一个证,排了一个上午的队,站得腿都麻木了,结果轮到他的时候,工作人员接过他填写的表格一看就说:“表格填写错了,这表作废了,你再到那边去领一份重新填写吧。”排了三个多小时的队,这下又要从头开始,他心里窝火得想骂人。他没办法,他只得重新填写,再重新排队。

  到北京的第三个星期,戴志康终于领到了“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接过营业执照那一刻,他感到自己成熟了许多。

  融资故事

  2006年的除夕,大年三十的下午,戴志康等待在传真机旁,等待投资人张帆的回传。全球最知名风险投资之一的Sequoia,竟然也会认可他们这种草根企业,他幸福而紧张地等待着。那天,他等来了。

  Sequoia即红杉,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商,投资了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还有Google等。据统计,红杉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2005年9月,沈南鹏与张帆一起创立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equoiaCapitalChina)并取得在中国的决策权和管理权。2000年,28岁的张帆在美国加入了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张帆先后投资了空中网、分众传媒等,担任过百度的董事。张帆对互联网信心十足,一次他说道:“在我看来现在投资互联网没有任何问题,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投资互联网的好时机。”

  另一个投资者是作为天使投资人的周鸿祎。第一轮投资具体数目没有公开,估计在数百万美元之间。有传闻说,因为周鸿祎先期进入,所以回报颇丰。同年8月,美国著名风险投资杂志《RedHerring》将康盛创想评选为2006年未上市“亚洲百强科技创新企业”,这是创新公司被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标志。

  2008年3月,因为涉及了Google的市场披露,康盛创想的第二轮融资被关注,实际上第二轮投资在2007年已经完成,具体数目仍然没有公开。涉及的注资方除去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equoiaCapitalChina)之外,还有晨兴创投(MorningsideVentures)和Google。晨兴创投是晨兴集团旗下的风险投资公司,晨兴集团是香港陈氏家族于1986年创立的一个多元化投资集团。陈氏家族于1960年在香港创立恒隆集团。晨兴创投于1992年开始投资中国大陆的高科技、媒体、通讯和生物工程项目。至于Google,具体投资额为100万美元,戴志康解释,谷歌是策略投资者,其融资只占此次融资的一部分。

  2008年4月,第三届中国站长大会“网站如何拿到投资”的主题论坛中,戴志康谈了自己的看法:“自己多少也要赚钱。赚钱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的投资人教我一个观点,无欲则刚,VC是否投都死不了,有钱赚,投我是你的机会,很幸运,但是不投我也无所谓。”而在这之前,他谈到:“因为我们测算了一下,上一次融的钱,我们一个月的成本两三百万的规模,这次披露出来所融的钱大概可以让我们花三年零八个月左右,如果在盈利情况不太好的情况下。”

  戴志康他们做的是一件有理想的事情,这件事情可能会消耗相对来说比一般公司长一点的时间。他们可以保证的是,不管有没有对业绩的要求,他们都会保证团队是100%,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事情里来。

  创业中遇到的五个槛

  第一个槛,戴志康当时觉得特痛苦,因为他在学校里面是一个挺好的学生,还当过学习委员。戴志康真正开始创业的时候放弃了很多东西,因为他这个人做事情比较投入,而且他只能干一件事情。是要一个大学的文凭,还是要做自己的事情?现在看来,戴志康觉得大学文凭真的没有什么,反倒认为没有大学文凭更容易出名。但当时不是这么想的,因为当时看不见的因素太多了。费了半天劲考了一个大学,一个学期挂五门,他们学校是挂了六门就开除了。每天在想到底是得到这个好还是得到那个好,这是戴志康当时特困惑的事情。戴志康其实拿到大学毕业证了,很多媒体说他没有毕业,其实他毕业了,但是绝对不是考毕业的。在大四的时候所有挂了的科目在那儿重新考一遍,反正费了半天劲考大学了,就考一遍吧。戴志康走访了很多老师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他没有打游戏,他是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感动了一大批老师,于是戴志康就拿到了毕业证。

  第二个槛,公司在成立三五个月的时候招不到员工,没有钱。当时戴志康自己拿了三五十万,但是这个钱在北京不算什么,当时公司设在很偏远的农民房里面,挺受打击的。戴志康住在一个特别小、特别黑的小屋子里,50~60平方米,而且是民宅,特别老的楼,因为便宜。戴志康穿一个大裤衩,穿一个拖鞋,有时候光膀子或者穿一个背心。面试的人会在开门的第一瞬间说你这是公司吗?扭头就走掉。有的小姑娘还会说骗子。戴志康连着8个月没有招到人。虽然他的公司也是合理合法成立的公司,却连个人都招不到。租一个写字楼几个月就把钱花完了,戴志康第一个员工还是从他大学的同学里面找的,起码知根知底,他知道戴志康不会骗他。

  第三个槛,公司在成立一年左右的时间,服务器遭到攻击,在中国有很多所谓的比较黑的手段,游走在一些法律的边缘。他为什么攻击戴志康公司的服务器呢?因为戴志康卖社区软件的时候,里面有一个社区的虚拟主机的服务。有一个人来跟戴志康谈合作,说你这儿不要做了,我们合作。这个人挺横,所以戴志康就没有跟他合作。因为这个人是某地机房的管理员,他就每天发来东西把戴志康公司的服务器堵满了。戴志康公司的服务器被攻击5个月,每天接的电话都是退款,每天上网看到的全都是骂戴志康的信息。戴志康通过网站做服务,网站要是挂了的话,就惨了。很多的网站寄存在戴志康这个地方,访问不了他也很急。戴志康赚的钱都花了,也没有办法赔他。戴志康公司创始的五六个人,每天都在接电话,别的什么都干不下去,他们在机房里睡了一个多月,一开始希望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后来机房都赶他们走,他们都成过街老鼠了。当时最快乐的事情是中午正吃饭呢,突然有一个人喊能访问了,他们马上把筷子扔了,就跑过去看。

  第四个槛,还有五个月,他们的Discuz一开始是免费的,中间经历过一段收费的过程。戴志康当时创业的过程很简单,他的想法是要比大学同学强。因为他原来是学生会的,他听说谁又找了一个年薪5万元的工作,大家非常的羡慕,感觉鲜花掌声都来了。他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东西。所以当时的目标就是找一个年薪10万元的工作。戴志康当时想怎么能够年薪10万元呢?上一个研究生,上完了也就是那么点,他还不愿意上学。要不就是大学自己做一点东西,将来找工作的时候,戴志康学习是不好,但是他做的东西有那么多人用,就容易找到一个年薪10万元的工作。做Discuz最开始的动机就是为了找工作。等到大三的时候,年薪30万元的工作也来了,让戴志康十分的诧异,是不是你做的这个事真的有人认可了?感觉很舒服,但是回过头来,怎么实现这个商业价值,他每天花十几个小时给人做服务。戴志康在哈尔滨装了两部电话,一个是销售,一个是客服,两个都是他自己来接。一天上好几个QQ,一个叫客服1,一个叫客服2,一个叫客服3。最后戴志康练成了一个特别神奇的能力,就是一边接待电话一边写程序。戴志康每天把最费脑子的事情在早上完成,写程序,脑力活的在一般接电话的时候写。戴志康在2003年的时候感觉这样实在是太累了。他那个时候还想招一个人,一个月给他500块钱,让他跟着我干,相当于收一个学徒一样。但他也没钱啊,他一个月就500块钱的生活费,吃饭吃掉300多,租一个房子300多,每个月还有200多块钱的赤字。戴志康把这个定一个价,他想把这个软件商业化,在中国这个决定蛮草率的。在中国,一个免费的东西变成收费的,这绝对不可容忍,但是收费的东西免费了,有人叫好,但是不会像骂你的人那么多。整个的过程中大概从2003年初,到2003年底,不仅一分钱没有赚到,戴志康每天上网,那论坛上全是骂他的话。后来戴志康跟同事说:当你被骂,骂到涉及到你的名誉权、肖像权、人格、道德观、价值观的时候,你发现你一定要成功了。“你这个白眼狼,骗我们用,等我们用上马上收费。”下面跟一个,“你掉钱眼里去了。”一楼还能看,二楼不能看了,第三楼简直要呕吐了。戴志康也是一个勤奋的人,法律上讲,他自己做的东西他付出劳动了,他愿意定多少钱都可以,但是在不违反市场规律的情况下。整个一年钱没有收着,骂挨了不少。戴志康每天在置疑做这个事到底有没有前途。干活的人总是要被游手好闲的人骂。他们那个学校没有太多令他怀念的地方,但是最令他怀念的地方就是建于1990年的游泳馆,他那个时候一天能游两次泳。当时有一个同学,他们两个人到门口吃烧烤或者是吃别的东西,喝点小酒,回来感觉特好,也不看了,他就在写程序。基本上有半年的时间,早上起来看一下论坛,把电话一拔,他就干他自己的事。

  第五个槛,戴志康认为他最为黑暗的时间就是在2003年那一年,他每天活在置疑声中,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事情。最后这个事情是怎么改变的呢?他发现指望中国人掏钱买他的软件确实不容易,他以前还挺能写作文的,他写作文还发表过。戴志康奋笔疾书了几篇《中国用户版权意识之怪现状》,后来发现也没有用。戴志康找了几个外国的朋友,跟他们聊天还能学一些英文,翻译得不对还能请教他们。戴志康遇到国外的一个用户,戴志康说你帮我把它拿到北美去卖一卖,反正卖得也很便宜,一百美金、两百美金都可以,真正的销售市场是在国外市场打开的。Discuz这个产品在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英国都有卖,而且当时第一批几十万的收入里,有60%~80%是国外的用户卖出来的。戴志康就当赚老外的钱贴补国内的亏空而已。

  当一个创业者每天受到的心灵的压抑和挑战是挺大的。当他每天都挺痛苦的时候,戴志康当时一点高兴的事情就是看论坛里面一屏都是骂的,突然有一个声音在说,我发现Discuz这个软件版本做得还是不错的。戴志康就能够高兴两天。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里面,戴志康就觉得自己生活在酱缸里面,又臭又苦。偶尔看到一点希望的时候心里还是蛮高兴的。

  猫一般的机灵

  戴志康去朋友公司,在一旁用心听人家怎么跟员工谈话,内容和目的是什么,隔几天打电话去追着问,谈话效果怎么样。有员工最近态度不好,要找他来谈。谈之前想好,到底是针对他的性格、价值观,还是物质利益去谈,谈的过程中注意其表现,眼睛一眨、嘴角一动,就知道对方内心怎样想的。这样活得累,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别人是怎么想的,但积聚多了,点就连成面,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随时用到。

  轻视技巧。戴志康不看好的一种方式,就是看起来很聪明却有话不好好说,非要绕来绕去。他说这时常是最傻的做法,因为技巧是让别人更费力,浪费大家的时间。最原始最简单的才最有效。戴志康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对不喜欢的做法,他会当面说出来:“我不喜欢。”

  决断。23岁那年,要买辆车的念头一天早上突然冒出来,第三天,他就把车开回了家。24岁打算换辆车,有了想法后的第四天,他开着银灰色的宝马上路了。后来他在北京海淀置办了一套大房子,看房子可比看车复杂,可从有这个想法到拿到钥匙,不过10天。2005年1月,他第一次把闷在心里、思前想后近半年的决定告诉手下:“我决定产品完全免费,你们讨论怎样执行吧。”

  决断需要威信做后盾。“我比较独断和固执,说完了就要执行,所以威信极为重要。”新员工,一定要让他先认同自己。大多数员工是搞技术的,要在技术上树立威信。戴志康是社区软件方面的“一流高手”,一旦发现员工有不懂,就马上从头到尾讲一遍,从不吝啬把最好的想法、最先进的技术告诉他们。他清楚以后搞管理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如果很长时间不搞技术,就会落伍,以前的那些经验就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了。所以就趁还没有太落伍的时候把所有东西告诉大家,既树立了威信,也传承了经验。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总可以把机器搞定。戴志康说,技术上没有他搞不定的,难的是与人沟通,如何花更多精力去培养、提高员工。最痛苦的是招人,要大规模扩张,人才是第一位的。以前是出不起好价钱,现在是出得起好价钱,找好的人还是要费大量的时间。戴志康现在成天都在招人,从公开招聘渠道里来的人都不理想,还得从认识的群体里去淘。“相马”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见了十个也不见得碰上一个。

  管理和财务上的,随时碰到不懂问题他随时学习,去网上搜,或者买书看。什么样的问题他都遇到过,招聘的技巧、赏罚的技巧,怎么开会、怎么树立威信,怎么建立制度、怎么使制度执行下去。要应付不同性格的人,有些人喜欢激励、有些喜欢成就感、有些喜欢生活上保障、有些喜欢教给点技能。现在员工也不多,都是经过筛选和磨合过的,有共同价值观,有天然的凝聚力。

  戴志康感谢父母从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些陷入网游不能自拔的年轻人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自主性,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一碰上诱惑就被死死黏住。戴志康看来,正因为存在这个缺乏免疫力的阶层,网游才得以能够爆炸性增长,但随着他们免疫力的提高,增长会逐渐回归到一个合理范围之内。而戴志康认准的,是那些能够积极改变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方式的网络服务,比如社区,他相信互联网的革命意义,并竭力在其中寻找一个位置,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角落。

  执著

  戴志康在没赚到钱之前不喜欢赚钱,但赚一次钱后就喜欢了。

  在戴志康眼里,执著是最重要的创业素质,执著是贯穿始终的原动力。执著是为了一个一直都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干上三年。戴志康的父母从小给他很大的空间,这让他学会坚强和独立。当时他做的时候,还有好多家都在做,但其他人都没有坚持下来。

  到目前为止,戴志康对自己最满意的是他的执著和勇气。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太自我。“你可以很有天分,很自信,但是还是要有那种能够去改变,也能够被改变的能力。这种年龄,应该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可塑性。”

  戴志康出生于大学教师家庭,父亲是博士生导师,所以他接触计算机比较早,1993年开始研究计算机,1995年和1996年就自己编写一些程序,还参加一些计算机竞赛,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2001年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低潮,那时候BBS不是互联网的一个热点,也不是投资商的一个焦点。戴志康敏锐的观察到了这方面的价值,开始开发Discuz!软件。

  那时的戴志康20岁,上大学,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都用在这上面。2002年,Discuz!在技术层面上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并没有给戴志康带来经济效益。虽然戴志康在这个软件上花费了自己几乎全部的时间,但是2003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根本没有为一个软件付费的概念。这直接导致戴志康三年来没赚到一分钱,这样的挫折让他差点放弃,开始怀疑这个产品的价值。

  后来网友开始讨论戴志康做这个软件是不是从一开始研发就有一个特殊的目的,是不是想赚一大笔钱,这个产品是不是个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这种讨论迅速上升为互相的攻击,有人认为Discuz!根本卖不出去,说戴志康的价值观有问题。这样无休止的争论和攻击使戴志康变得灰心和懊恼,再次对自己产品的价值产生怀疑。

  执著的方向正确了就是坚定不移,方向不正确就是“傻”。回首以前的艰难岁月,戴志康说:“对很小的公司,在市场很差的情况下进入,最直接的好处是没有竞争,有足够多的时间做原始积累。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等市场转暖,开始收获。”“我是一个做了决定就不会改变的人,执著不是为一个看得见的目标奋斗三年,我心中的执著是为一个看不见的目标奋斗三年。当初有好多人也在做相似的软件,但其他人都没坚持下来。”

  按照戴志康的说法,到他35岁时,他的公司从成立算起就有十二年了。如果到那时公司还活着,应该是一个很稳、很成熟的公司了。企业也是有生命的,正如一个人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得病一样,企业的发展也很难预知。“我不想证明自己有多成功,我只想证明自己能走多远。”戴志康希望能走到尽可能远的地方,走不动的时候自己就会停下来。创业,他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怎样从“1”到“10”,从“10”到“50”?戴志康明白这个过程很艰难。

  他一直用爱迪生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大家都想弄出个发亮的东西,只有爱迪生成功了。他反复琢磨,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钨丝。爱迪生的成功靠的是多思多想,执著去做,坚持不懈。”“你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你做到的,别人未必能做到。”这是戴志康的信念。

  盈利模式

  口碑营销

  2005年之前,Discuz!的所有事情——开发、销售、支持、运营,都是戴志康一个人做,他常常是一边接电话一边写代码,没花过一分钱的所谓“推广费用”,更别说打折和促销之类的了。因为第一个人买了软件之后,就说好,第二个人听着去买了,跟着说好,这就传开了。在网上发帖子比到大街上贴海报简单得多也快得多,而且对于一个互联网产品,潜在客户肯定都在网上,这就是所谓的“零成本”营销。

  2003年,戴志康到北京。当时一个朋友出资跟他合伙,朋友的思路是要搞渠道、像传统软件那样铺货。可在外面跑了一天又一天,不仅没有成效,而且在这上面花费很大精力后,产品就没功夫研发了。没两个月戴志康就刹了车,又只身回到哈尔滨,从此对口碑营销矢志不渝。后来在2004年再次来北京扩张,戴志康仍延续专注于产品的思路。直到今天,几乎没有推广,所有客户都是找上门来。

  用服务吸引客户

  2005年,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龙头。既然成了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样子,12月,戴志康把每个月能带来几十万收入的产品免费,转而从为客户提供服务当中获取收入。戴志康盘算着:卖软件能赚的钱总是有限的,就像水龙头,卖一个就用三年,而提供服务的收入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

  戴志康希望衍生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些价值是原来单个用户触及不了的价值,他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不光为这些用户提供服务、还提供成长的收入。“我希望拥有广阔的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我们就把这个产品制定为免费的,在2005年12月份的时候,就是原来100倍的增长,我3天新增的用户比一年的多。”这样的用户增长速度足以证明戴志康的判断是正确的。保证影响力,就要花成本来扩大技术支持的队伍,技术支持的队伍扩大了之后,成本开支的增长又缩减了利润的来源,这并不是一个投入产出比很高的商业模式。于是,戴志康让更多人参与到核心开发和外围开发,还有一些项目定制上,从这里面产生服务收益,进而实现公司从软件销售到软件服务的转型。

  康盛创想每天接收到的电话订单有数十份,而销售人员却只有两名。戴志康基本不主张员工出去推销。每一个BBS软件用户的网站下页,都会标有一个“PowerByDiscuz”的标识。这无形中为公司的推广作了很好的宣传,同时也督促员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个人免费用户在理论上是不提供技术服务的,但实际上康盛创想为每一位免费用户都提供所有技术支持,而且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既然用户使用了我们的产品,我们就不应该以免费作为推辞的借口。”服务是一个企业最好的宣传手段,好的口碑远比一句推托更重要。目前,国内做社区软件的公司寥寥无几,全球也不过十几家而已,国内能够与康盛创想抗衡的企业基本上是没有的。但不能因为没有,就满足于现状。技术和服务优势是康盛创想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行业,今天不知道明天将发生什么。戴志康必须一刻不停的向前奔跑,才能将竞争者远远的甩在后面。

  社区驱动模式

  在资金的支持下,康盛创想的产品日趋丰富,除去Discuz!之外还有ECShop独立的网店,ECShop的社区版ECMall独立网上电子商务平台,SupeV影音播客系统,Discuz!NT,这是一个论坛、相册、space及聚合的论坛平台,SupeSite社区门户系统,X—space社区博客系统。外还有UCenterHome,建站者可以构建一个以好友关系为核心的交流网络,发布日志、上传图片及与其好友们一起分享信息、讨论感兴趣的话题,以快捷地了解好友的最新动态。UCenter用户中心是一个更有意思的产品,它拥“接口”,经过简单修改便可以挂接其他任何平台的第三方的网络应用程序。开发UCenter最初的目的是成为康盛创想旗下各个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一个桥梁,通过UCenter可以整合系列产品,实现用户的一站式登录以及社区其他数据的交互。涉及的客户则包括搜狐、网易、猫扑等等。这些商业网站仍然需要其他专业的技术团队来帮助他们分担一部分工作。

  软件的收入只是一个方面,一个基础,这使得戴志康可以扮演社会化网络热潮中“卖水人”的角色。此外,风险投资希望,基于应用广泛的平台,康盛创想有更具有想象力的盈利模式,这就是所谓的“YouMarketing”社区营销业务,以及相关的Insenz社区营销平台。戴志康的解释:把一堆类似的网站,比如讨论汽车的网站,那我把1000个汽车网站打包起来,找一个大广告主谈,比如宝马,让他们投这个社区。我们做的事情不是小网站能做到的,小网站跟大广告主谈广告、谈钱,不现实的。

  戴志康实际上是在打造一个BBS生活环境,正如他所说的:“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在社区里买了一部手机,然后会推送到我这里来,他还分享了他的感想,他觉得这个手机很值。我要是看到这些之后,就会想,他觉得不错了的东西,他认为那个店不错,我干吗还去淘宝搜一搜呢?这样的电子商务交易,其实会在ECMall诞生出来。”从2006年开始,康盛创想一直在推动“中国互联网站长年会”,到2008年已经是第三届,这项活动应该说已经赢得了众多媒体的关注。虽然这个年会有公益性质,但是通过这一活动,康盛创想还是推广了产品,确认了品牌,同时强化了同众多站长们的联系。他们在推广方面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康盛创想最新的宣传称,他们已经拥有了70%的市场份额的占有率。

  戴志康个人已经退出了技术的研究,因为他已经培养了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来为公司开发产品。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说:“那些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是企业家关注的是造钟而不是自己做那只钟。”从一开始的注重品牌和发展用户,到后来对团队的培养,戴志康有意无意的成为这样一个造钟人。

简单网络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计算机网络创业故事

2.家庭网上创业故事

3.网络上的致富创业故事

4.网络创业成功的故事3个

5.现代80后创业故事

68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