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网络创业故事
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但是身残志坚,只要有一个坚韧的心,创业也会获得成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网络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案例1:帮更多残疾人实现网络创业梦
意外车祸改变人生
2002年,23岁的毕作锋毕业于山东商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就职于一家装饰设计公司。2006年初,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毕作锋回到淄博市张店区,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淄博康韵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经过艰苦的创业开端和之后的一番打拼,公司逐渐走上正轨。就在所有梦想将要变成现实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一切都成为泡影。
2007年的一场意外车祸,使毕作锋胸椎9、10节骨折高位截瘫。“那段时间,我觉得,所有一切,都离我远去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得到过。生活没有了方向、目标,精神也萎靡不振。”回想以前,他感慨万千。
2009年,毕作锋回到桓台老家,想从故乡寻求心灵的安慰和康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毕作锋开始慢慢适应,并开始以乐观的眼光来看待命运的变故。“在失去的同时,我也领悟到很多。不能这样行尸走肉地活着,为了家人和周围关心我的朋友,我要振作,要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住院期间,细心的他发现很多康复护理产品不太适合患者。出院在家休养的过程中,他阅读了大量这方面的资料,意识到像他这样的残疾人需要大量适合的康复护理器材、耗材。
经过缜密的思考,2011年5月,毕作锋拿出自己全部16万元积蓄,在桓台县兴桓路开了一家医疗器械商店——益康医疗器械,又一次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网络创业寻觅商机
医疗器械商店成立之初,营业额很不理想,平均每个月不到1000元,连房租都不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毕作锋在跟朋友聊天时受到启发,他决定尝试网上营销。
由于他对电脑操作很是熟悉,把网店设计得新颖别致,再加上产品可信度高,产品发到网上后,立刻受到很多客户欢迎,营业额也随之越来越高。如今,毕作锋的网店一年营业额达到160万元,70%以上医疗器械产品都是通过网络销售。
在经营医疗器械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参加县残联组织的一些培训和座谈活动,毕作锋认识了一些像他一样的兄弟姐妹,并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讨论最多的就是关于就业、求职的问题。“我从他们焦虑、无助的眼神里感受到,他们渴望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来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意识到这些后,毕作锋开始思考,他能为大家做些什么呢?
网上经营销售,成了出现在毕作锋脑海中的第一个关键词。“网络就业非常适合像我这样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特别是80后、90后这些年轻的残疾朋友。”他认为,年轻人本身就对网络电子科技不陌生,再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
2013年,经县残联首期网络就业培训后,有几个年轻人开始到毕作锋店里实习。例如,新城镇残疾人吕韶,虽然肢体行动不便,但头脑灵活。他在县残联网络创业培训班结业后,在毕作锋那里实习了2个月,回家后就在网上卖起桓台县特产细毛山药。虽然产品单一,但因网上销售市场空间大,仅半年时间,他就赚了1万6千多元。这相对于他之前在网吧做网管,每个月仅赚几百元要好得多。
同筑希望共圆梦想
在毕作锋的带动下,目前,桓台县已有23位残疾人走上网络创业道路,他们足不出户,用鼠标和键盘实现着人生价值。同时,毕作锋的努力,也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他被评选为淄博市“共享阳光”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
如今,毕作锋的事业逐渐步入正轨,按照设想不断向前推进。每天,他都从早忙到晚,劳累并充实。“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团结的力量。”他深刻意识到,他需要一个积极进取的团队,相互协作、帮助,共同发展。
在县残联的帮扶下,毕作锋成立了“桓台县残疾人网络创业孵化中心——毕作锋工作室”,用自己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成功体会,来帮助那些有网络创业、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兄弟姐妹,“1对1”指导,手把手实践。
记者了解到,毕作锋的残疾人网络创业孵化中心,将实行背靠政府、服务残疾人、服务经济、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为残疾人网络创业提供创业咨询、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实践实习、职业生涯规划、跟踪扶持等服务,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创业和灵活就业。
按照残疾人自身特点和要求,孵化中心重点“孵化”淘宝客服、网络编辑、平面设计、电子商务、摄影摄像等项目。只要是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生活能自理的持证残疾人,经过理论培训和综合考核合格的,均可申请入孵。
目前,第一期正在“孵化”的残疾人有14人。年内将举办三期,培训残疾人60人,辐射带动残疾人150人从事网络创业就业。
案例2:31岁残疾小伙 开微店卖面皮
依着自己有13000名粉丝的公众号平台,杨小超将岐山特产网络销售做得风生水起,不少残疾人慕名来学习,他会免费培训,将网络促销的方法和窍门传授给他们。
身残志坚
他还利用网络做公益
3月17日,岐山县城一个巷子里。31岁的杨小超刚刚骑着电动车取了调料回来,他手里抱着一个大包,走起路来有点摇摇晃晃,见人总是嘿嘿直乐。杨小超小时候患有脑瘫,后遗症使他走路不利索,说话语速也比常人慢很多且发音不准,然而这并没有阻碍他奋发上进,他找到了自己钟爱的专业——电子专业。
尽管从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毕业后,杨小超一度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多年,后来在县城开了一个广告门市,也是勉强度日,但他还是凭着精通电脑这一技之长,应聘到一家食品企业做网络维护,月薪3000多元。
生活稳定后,富有爱心的杨小超利用网络,多次组织爱心人士做公益,帮残疾人买轮椅,呼吁大家给遭遇车祸的家庭捐款……他因此被评为宝鸡市“最美残疾人”、“宝鸡市十佳青春榜样”、“陕西省第三届网络好青年”等,而他经营的公众号(多发布岐山县的大事小情)也成为一个品牌,汇聚了一大批爱心人士。
生活步上正轨,谁知春节前,杨小超毅然辞去工作,这让不少亲戚无法理解。辞职后的杨小超开起了微店,在网络上开卖擀面皮等岐山特产。
粉丝上万
线上热销每天两三百快递单
有着成功经营公众号的经验,对岐山特产的品质也充满信心,决心靠“小面皮”闯出“大市场”的杨小超,在县城外一条偏僻的街道上租了间30平方米的门面房,注册了公司,销售醋粉、呱呱、辣椒、挂面、岐山臊子、岐山油酥锅盔、岐山香醋等特产,当然主营还是岐山擀面皮。
由于公众号粉丝达13000多人,网上销售和定制特产快递业务一上线就很火爆,每天的快递单都在两三百份,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还得请帮手。
“有人喜欢吃宽的,有人喜欢醋多一点,有人要辣子多一点,只要在订货时留言清楚,每一份面皮都相当于是定制的。”杨小超说。
“手工面皮与机制面皮口感差别还是很大的,同样的凉皮手工切与机器切的口感也不一样。”杨小超的嫂子皇甫淑芳一边切着面皮,一边说。另一位员工戴着一次性手套把切好的面皮装到真空包装袋里包装。“真空包装能保质20天,收到货后蒸10分钟或者用微波炉加工3~8分钟后凉凉吃,口感与新蒸的一样。”杨小超介绍说。
强强联合
微商给面皮师傅带来新商机
有好的销路,当然还得有过硬的产品。“擀面皮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有和面、洗面筋、沉淀、发面、配料、发酵、上机加热压制面筋、制作面皮压片、切面、包装、调料等几十道工序。”杨小超说,给他供货的李百峰做的擀面皮很地道。
40多岁的李百峰曾在西安开店卖面皮,生意不好时一天只卖五六十碗,去年实在撑不下去回了家,没想到岐山的微商微店正孕育着新的商机。他做擀面皮有技术优势,于是买来了面皮机,雇了六七个人,专门从事加工岐山擀面皮、呱呱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小超的推广好,我擅长的是加工,我就一心一意把面皮做好。”认准杨小超后,李百峰和他成了固定合作伙伴。
带动创业
想帮更多残疾人开微店网店
因为微店做得风生水起,杨小超成了新闻人物,不少残疾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他就热心地一遍一遍讲解,并给他们注册微信号,传授网络促销方法和窍门。
“开微店,成本小,对于体力也要求低,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接单、下单,比较适合残疾人。”杨小超深有体会地说,他想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开微店、开网店。
他的想法也得到岐山县残联的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岐山县约有3.1万残疾人,占全县人口的6.5%,仅登记在册的有1.2万人。要是都发动起来,那是一个庞大的销售团队。”岐山县残联副理事长郑琦说,岐山县残联愿意出场地出培训费,在岐山县各个乡镇举办培训班,争取让杨小超在年底带领1000个残疾人做微商卖岐山特产。
残疾人网络创业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