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互联网创业 > 网络年轻老板创业故事

网络年轻老板创业故事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网络年轻老板创业故事

  年轻人就业形势严峻,年轻人互联网创业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和鼓励。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网络年轻老板创业故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络年轻老板创业故事一

  吴滋峰,上海手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7月在上海创办公司,旗下“贝思客”是一个互联网烘焙品牌,目前有经典系列以及极致蛋糕系列两大系列。“贝思客”主要以互联网思维为依托,利用O2O线上线下交互销售。利用CRM管理系统收集用户体验,进一步完善产品和服务。

  日前不少博噱头的互联网品牌陆续死掉或勉强维持,互联网创业老兵吴滋峰认为,互联网思维需要时间去试错,于烘焙产业而言,高毛利时代即将结束,真正抓住烘焙业PV、IP以及用户转化率才能活下去。一款白羊座蛋糕,女性用户下单率高达9成。但为何一款金牛座蛋糕,男女用户比例却为五五分?吴滋峰称这些微妙的细节才是互联网撬动传统烘焙市场的武器。

  屌丝市场初体验

  吴滋峰是一个互联网老兵,或者说是互联网创业老兵。

  在上海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正值出国热,去德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却发现在那里找不到互联网的创业氛围,而此时中国互联网却迎来了黄金时期,吴滋峰索性回国创业。

  回国后第一份工作就是每天写网关、写代码的“程序猿”。“受不了这份寂寞”,于是跳去了网络游戏公司,全面负责公司的无线增值业务收入。在这家处于台风口的公司让他找到了想要的“刺激感”。他回忆说:“当时网游的概念非常新,整个市场上也就十多个。8个月内公司从30多个员工变成300多员工,收入从无到月入两三千万。”

  谈到彼时工作的感觉,吴滋峰难掩兴奋。他说:“那时每天吃喝拉撒睡24小时都泡在工作室,这就是创业的感觉。”这段经历也坚定了他以后要做互联网的决心。

  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网游经验,他又回到上海地方互联网门户东方网从事产品渠道工作。不同行业的经验再加上技术背景,吴滋峰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创业,组建了网吧广告软件团队。

  创业的主要市场瞄准了网吧资源。切入点就是通过互联网客户端来控制网吧资源,即在浏览器插件等位置提供广告服务。很多大品牌会认为网吧属于比较低端的屌丝场所,所以当时主要客户主要以网游产品、屌丝快消品(方便面、饮料、香烟、饼干)为主。据吴滋峰透露,“当时覆盖了全国数十家网吧连锁企业。”

  可惜好日子不长。当时国家开始加大力度对网吧进行整顿,受到政策影响,很多网吧就开始用网管软件去做计费网管系统等,更多的合作伙伴则选择免费的官方软件,同时网吧监管也越来越紧,团队“压力山大”。吴滋峰透露:“感觉到风向标不对,所以当时以250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一知名网吧管理软件。”

  左右,骨子里就“爱好”创业的吴滋峰开始创立手游团队。

  吴滋峰回忆:“当时拿了一笔投资,专注在MTK平台上开发游戏,那时候不像现在智能机一样可以下载应用。”吴滋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在这种不开源的手机上进行内容实施更新,再下载给用户。

  虽然方向是对的,但好景不长,团队发现,MTK的用户留存越来越差,大多数用户都朝着智能机去发展。当时为何不坚持做手游?吴滋峰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劣势。他分析:“安卓用户可以瞬间下载上百产品。这时候想成功大多靠产品的优点,像我们这样比较小的公司,面对大公司的围剿,研发就乏力了。运作了一段时间又卖掉了。”

  此时,已有近十年的互联网。他说:“这十年一直在为用户提供信息类的东西,总觉得很飘渺。比如我们到底给收入提供了多少价值,这个没有办法衡量。慢慢开始希望找到一个互联网跟实体行业结合的点。”这个点便是用互联网做烘焙。

  “蛋糕欧巴”进行时

  印象中苦逼“程序猿”出身的技术男转型时尚偶像派的“蛋糕欧巴”,这转型靠谱吗?吴滋峰的解释是“蛋糕仅是载体,跟网游和即时通讯产品一样的思维去运作”。

  其实还走了一小段弯路。开始手乐餐饮主要跟大的主流蛋糕店合作,去做一家垂直烘焙蛋糕电商网站。但高成本及过低的毛利,开始转型做自主品牌,当年下半年,手乐餐饮推出了自有的线上蛋糕品牌。但线上订购蛋糕的习惯并没有真正被培养起来。

  现在手乐餐饮主要以“线上官网销售+中央厨房生产+自有物流配送的路线”。经过一年试水,底,又推出了一个名为“极致蛋糕”的新品牌,与之前的蛋糕品牌配合销售。注意到这款蛋糕几乎盖上当下流行的所有概念,诸如互联网思维、云配送、粉丝效应。

  是博噱头炒概念吗?

  吴滋峰认为,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改变是需要过程的。他以物流为例解释,相对于传统烘焙企业,这款蛋糕的物流时效性控制在2小时内。如何做到?

  配送员带着蛋糕分布在市区中,每一个流动的配送员就相当于移动的仓库。当在线接单后,距离订单位置最近的配送员会接到信息。这样,蛋糕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送到用户手中。但这样一来,一是产生较贵的物流成本,二是材料浪费成本。对此,吴滋峰认为物流的投入对于烘焙的成本是必不可少的。蛋糕的制作原料、工艺相比来说并不复杂,同行之间的差异也不会太大,因此吴滋峰就觉得,想要和同行做出差异,就要在服务、理念和消费者体验上下工夫。

  极致蛋糕的主要定位在80、90后人群。首先他们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在星座上做文章。今年3月份陆续推出了白羊座、金牛座蛋糕。团队发现,白羊座女性用户偏高,下单率超过9成,几乎没有男生。而金牛座巧克力蛋糕却有一半男生一半女生选择。为此,团队还专门请了星象师,他们根据出生时间和地点等内容,为不同星座设计专属蛋糕,甚至在产品上线时间都跟星座相关。

  如果仅是星座,可能更多用户都只是为了尝鲜,如何留住用户?

  粉丝经济

  吴滋峰表示,极致蛋糕将在线上线下融入更多社交元素。比如不定期组织线下活动,让会员们在享受美味之余,可以邂逅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在这种交友方式中收获友谊。

  小米模式里很重要的一点是粉丝经济,同小米最初时一样,极致蛋糕也很注重培养自己的核心死忠粉丝和大量分享型粉丝,常见的社会化营销之外,极致蛋糕还会让粉丝参与决定下个月的新款样式,吴滋峰介绍说自己和管理团队每个月会出席自家的新品发布会,邀请粉丝试吃,在几款不同设计的蛋糕中选出下月新款,以此来培养粉丝的主人翁意识,并能听到最及时的用户反馈。

  到现在,吴滋峰的团队共有将近190人,常规的研发、配送和地推团队外,极致蛋糕还有一个约为20人的客户关系管理团队。去年年底,极致蛋糕获得了一笔额度在百万美金级别的天使投资,投资方为上海嘉定创投和国内某投资机构。

  对比之前几次创业,吴滋峰都是在面对大佬围剿时,洞察到行业的发展趋势,然后用最合适的价钱“明哲保身”,同时赚得了个好价钱。但这次,吴滋峰却认为,传统烘焙品牌并没有优势,对其构不成威胁。对于这位互联网老兵来说,如果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不做,他的“蛋糕”非常大。

  网络年轻老板创业故事二

  互联网创业,因为一条微博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他就是人称“头条君”的江湖“蒙面”大侠。之所以说其是蒙面的,主要因为他都一直都在荧幕后面,做着默默刷屏的工作。起初纯粹是为了好玩,之后慢慢变成了事业,现在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据悉,现在他一人玩转的微信号就有23个,一年的收入可挣一套房。

  一条微博改变命运

  “江湖人称头条君。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关于我的传说。”这就是头条君的自我简介。如果说把微博微信看做是一个电子商务时代的江湖,那么,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个江湖里,潮起潮落,腥风血雨,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他叫头条君,出生在,江苏泰州人,是南京林业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他就很喜欢电脑,曾经是班里第一个买电脑的,当时的理由是为了学习。可是,他根本没有学习,而是经常彻夜打游戏。最长时间24小时,不眠不休,双眼红肿,口里还不停地嚷嚷着“杀,杀,杀”。

  毕业后,他和同班同学一样,到处投简历,找到了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一年后,他跳槽又换了一份,直到,他跟着三五好友申请了一个微博账号,从此之后,他的命运改变了。

  最高峰一天净赚10000多块

  在他的记忆中,在的一天,他接到一个陌生的来电,在确认了他的微博账号后,对方告诉他,想在他的微博上刊登一则淘宝鞋类广告。按照当时的价格,30元一条。于是,对方很快将30元打入了他的支付宝。先后不过几分钟,30元人民币轻松落袋。渐渐的,他在微博中维护的内容需要花费他更多时间,而相对而言,他的收入也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本职工作。

  有一次,单位上新品,需要他离开电脑、放下手机,专心检验新品。这下他受不了了,因为客户的订单纷至沓来,这边单位的工作也没法停止。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从单位辞职,专心维护微博。

  据了解,到了同年的11月11日,天猫的大喜之日,他的微博上的产品推介就没有停止过,在不停地更新着各类产品。当天结束后,他查看了一下银行卡,一共赚了10000多元。喜悦之情将疲累一扫而空,巨大的成就感将他淹没……

  微博生意萧条 他应聘单位遭拒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大V刊发广告没有之前那么方便了。因此,他的收入也直线下降,由最辉煌时刻的一天一万,到后来的一天几百。尽管如此,生活也能继续。

  后来,他想到,这碗饭可能不是长久之计,因此,他决定找一家单位继续朝九晚五地工作。这种收入如过山车一般的生活,他似乎有点力不从心,于是,他应聘一个月薪约为2000-3000元的网络编辑的工作,当对方单位看到他运营的微博大V的粉丝数后,对方用了“大材小用”的理由将他拒绝了。

  于是,他又回到家中,在微信上注册了南京头条的账号,还接连注册了22个账号,此后,这23个账号,他一人独玩。

  独玩微信号 一年可挣一套房

  但他的微博账号也没有丢掉,如果有人通过微博找他做广告,他直接将其引向微信,这样微信也开张了。

  现在他不仅拥有“南京头条”、“热门美食”等拥有百万粉丝的知名微信,还拥有“南京优惠”、“南京楼市”等后起之秀,像这样的微信,他还有十多个。据悉,这些微信还基本是他一个人在运作。

  每天选择内容、后期编辑、推广等都是他每天的工作,早晨没晚过8:30起床,晚上没早于11:30入睡。没有节假日,无论身体状态是否适合,每天更新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采访临结束时,记者悄悄地问了一句:“这么辛苦,收入一定不菲吧。”他笑笑,点了点头。“一年收入,能在南京买套房子吗?”记者不死心地追问。很诚实的头条君点点头说:“可以的,不过不是在最贵的区域。”

  未来计划打造生活APP

  时代在进步,他就不能停,9月份他正式注册成立了南京小灿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初步设想是,寻找一个天使投资人、数十位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利用区域化优势,将新闻资讯和本地化服务相结合,打造一个具有社区论坛功能的本地生活类APP,然后一点点导入微博微信的铁杆粉丝,让寄生在新浪、腾讯产品身上的“小灿灿”落地生根。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网络年轻老板创业故事相关内容

  

173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