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知识结构
企业运营知识结构
知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是人对事物认识、经验和技能的总和。知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它所形成的基础和框架,可以使企业知识能力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推动企业的发展。学习啦小编把整理好的企业运营知识结构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企业知识类型与知识结构
作者:崔进 蒋国平
知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是人对事物认识、经验和技能的总和。知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它所形成的基础和框架,可以使企业知识能力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合理地对知识类型与结构进行分析,是企业进行知识创造活动的基础。
基于认识论和存在论维度的知识类型划分
知识分类有多种方式,表现为对知识的系统描述,目前已有大量相关研究。知识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特性和运作规律,从微观层面分析不同类型知识的属性和组织知识的类型构成。如果从认识论维度和存在论维度对企业知识类型进行分析,认识论关注的是知识的表达方式,即波兰尼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分;存在论关注的是置于个人和集体水平上的知识。在两种维度的基础上,形成组织知识的四种不同类型,即理性知识、具体知识、编码知识和嵌入知识。
1.认识论维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类型
人类知识以不同形式存在,它们既可以通过显性方式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隐性方式显示出来。这两种知识的不同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指知识转移的机制和可编码性。显性知识可以编码,可以被提取并储存在“客观世界”中,理解和共享显性知识,不依赖“认知客体”。人们之所以可以容易地交流和转移显性知识,是因为显性知识的基本属性。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是凭直觉获知的,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若离开了“认知主体”,就不能交流、理解和应用。波兰尼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知识是隐性的。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如此,操作技能和窍门是通过实际的操作经验获取的,这一类知识是行为导向的,具有个人特性,很难形式化和交流。对显性知识,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化、提取和转移,并且不依赖认知主体。但隐性知识的转移要求个体之间密切作用,并以个体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为基础。
第二方面是指获取和积累以上两种知识的主要方式不同。显性知识可以通过逻辑推理产生,通过正式学习获取。相比之下,隐性知识只可以通过相应情境中的实践经验获取,例如“干中学”。此外,野中郁次郎认为,经验的“多样性”和个人所处的“情境”是隐性知识形成和积累的决定因素。
第三方面是指两种知识的聚集潜能和占用模式的不同。显性知识可以聚集在单一的储存单元,通过客观形式储存,在没有认知主体的参与下也可以被占用。相比之下,隐性知识是个人的、情境的、分散的,很难聚集。要想认识到隐性知识的所有潜能,要求人们与认知主体密切地接触和合作。
虽然可以从概念上区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不可以分开的。野中郁次郎等认为两种知识动态地相互作用和组合创造了新的知识。与之相似,纳尔逊和温特的企业进化理论认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境,在此情境中企业通过与外部经济形势的相互影响,选择知识的显性和隐性方式,并存储在组织程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作用的特性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绩效。更重要的是,新知识的创造一定会涉及到隐性知识的使用。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隐性知识的流动能力,以及培养与显性知识相互作用的能力。
2.存在论维度——个人和集体水平上的知识
企业知识可以置于个人水平,也可以在组织成员之间共享。个人知识是组织知识的一部分,置于个人的大脑和身体技能之中,它是个人“享有”的技能知识,可以独立应用在特殊的任务和问题之中。自主应用是个人知识的主要特点。由于个人存储和加工信息的认知限制,隐性知识难免特殊化或置于特殊的领域。个人知识是可以转移的,知识在个人之间的流动引发了知识保存和知识积累问题。
集体知识涉及到组织成员之间分配和共享知识的方式。组织积累的知识置于组织规则、程序、惯例和共有标准之中,这类知识可以解决问题,影响组织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集体知识与组织的“记忆”和“共有思想”相类似,既是知识的“储藏”,又是共享的数据库,也可以是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流动状况。集体知识存在于个人之间,而非个人内部。它可能多于或少于个人知识之和,这取决于今人知识转化成集体知识的机制。
3.认识论与存在论维度结合——四种知识类型
显性—隐性和个人—集体的知识维度,形成了四种知识类型:“理性知识”、“具体知识”、“编码知识”和“嵌入知识”。科里斯为了解释知识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内容,首次提出以上知识概念区分。贝克勒接受这一分类,并在组织内部描述了知识的“形象”。这一分类集合了认知和组织两种维度,并将知识特征和知识的特殊体现,产生过程和认知维度的利用联系在一起。
(1)理性知识。理性知识(个人的显性知识)依赖于个人的概念能力和认知能力。它是正式的、抽象的理论知识。科学性知识主要关注的是理性“理解”和“认知”的通用原则或自然法则,这些都属于理性知识这一分类。
(2)具体知识。具体知识(个人的隐性知识)是行为导向的,它是个人的实践知识。和理性知识相比,具体知识依赖于抽象的理论推理(“认知”),基于“亲身”或是实践经验(“做事”)。具体知识有很强的主动和自愿成分;它的产生和应用,不需要适合具体的战略决策模式,或是被这一模式加工处理;它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和实践相关,只“依赖于手边的问题”。具体知识的形成不能和应用相分离。
(3)编码知识。编码知识(集体的显性知识)有时会像信息一样,通过符号和标志传递。它是已编码的知识,存储在企业蓝图、秘诀、书面规则和程序之中。它试图构建一个关于组织行为和产出的、统一的、可预测的模型。编码知识中的个人经验和知识抽象,同样促进了组织知识的集合和控制。科学管理原则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并试图将工作人员的经验和技能,转移到客观的科学知识之中。编码知识难免是简化的、选择性的,因为它无法获取和保存个人的隐性技能和判断力。
(4)嵌入知识。嵌入知识是隐性知识的集合形式,置于组织的程序牙口共有规范之中。德克赫密认为隐性知识类型基于共有的信念和理解,这些组织内的信念和理解,有利于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嵌入知识根植于组织的“团体实践”,布朗和杜圭德使用此概念,是为了表明社会所构建的学习的相互作用本质。嵌入知识是特殊相关的情境化的、分散的知识。它是有机的、动态的,是一种脱离书面规则,支持复杂模式,相互作用的知识形式。
基于其他视角的知识类型划分
其他知识类型划分常见的有:从知识载体角度,分为个人知识、群体知识、组织知识和组织之间的知识;从应用角度,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按知识的共享程度,分为个人知识、组织共享知识、组织受控知识和社会公共知识;按知识在企业能力中的作用,分为特殊知识、整合知识和配置知识;按知识重要性程度,分为发展中知识、核心知识、基本知识和过期知识;按知识供需角度,分为员工知识、流程知识、企业记忆、客户知识、产品和服务知识、关系知识和外部知识等;按知识使用范围,分为通用知识和专用知识。
这些知识类型里的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又称为显性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又称为隐性知识;个人知识包括个人的专业知识、经验、技巧、诀窍等;共享知识包括企业内的规章制度、作业说明书、产品知识等;受控知识是指企业不允许向外扩散的知识,如专利等;社会公共知识就是企业外部知识;特殊知识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关于某个领域的知识;整合性知识指能够将许多领域的特殊知识整合起来的知识;特殊性知识与整合性知识能够创造经济价值;配置知识是能够使用以上两种知识的知识;发展中知识是指能使企业发生重大变化,但还处于萌芽阶段的知识;核心知识与企业独特性密切相关;基本知识是指完成企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过期知识是基本不再用于企业活动的知识。四种知识类型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
在这些具体知识类型划分中,从认识论和存在论纬度划分的知识类型,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它们是知识创造过程中,知识转移与转化所需要的。企业知识创造与演化的关键过程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变,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相互转变。
企业运营管理
企业运营管理,作为企业生存赢利的关键要素和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成果;从长远来看,能否找到适合企业经营需要的企业运作模式并不断完善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有未来。不同的企业运营模式具有不同的赢利潜力和竞争优势,它为企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最终可以归结为能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成功的企业运营模式与现存的运营模式相比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更好的方法。我们提出创新企业运营模式,也就是要提升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延续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企业的持续发展。
今天,中国企业已经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善于吸取经济变革的新因素,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长时期内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投资回报率,为企业创造出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就综合地体现在客户( Customer)、质量(Qulitity)、速度(Time)、成本(Cost)和服务(Service)等关键要素的指标体系上,这些反映了企业实际的市场竞争能力。固然,出色的技术可以是核心能力,雄厚的资金可以是核心能力,但它们都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方式。如果没有一种很好的管理运行方式和盈利模式将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再出色的技术也会失败。而宏通博智国际咨询公司企业运营部的专家们具有专业和丰富的国内外企业运营经验,有效地协助企业完善运营管理模式,对企业运营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诊断,运用科学的方法,经过调查分析,找出运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措施进行改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运营管理 - 重要书籍
《企业运营管理》是工商管理丛书中的一本核心著作,
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占了重要的“统治”地位,人们习惯将运营管理视作为企业内部“闲系统”的运作管理。这类管理是与指令纵向传递的推动式计划模式相适应的,动作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计划的要求。因此,标准化程序高,计划性较强,规模经济效益比较 显著的制作企业,成了科学管理时代人们研究企业运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学术理论也通常将企业运作管理称为企业生产管理。
本书在反思传统企业运营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新思考。全文由四篇,十一章构成。第一篇企业运营管理总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企业运营管理的形成、发展的必然规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营管理的特点,企业运营系统的构架,企业运营管理的目标体系等。第二篇企业系统的设计,以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区别为研究的出发点,重点阐述了两类企业运营系统设计的差异。第三篇企业运营系统的规划,重点阐述以顾客需求为驱动源的前提下,企业计划如何实现充分利用能力和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的矛盾与统一。第四篇企业运营系统的控制,表明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控制的理念、控制的组织形式、控制的方法都对传统的企业控制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挑战,本篇力求以继承、寻求、探索的立意,对现代企业运营系统的控制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本书引用了大量的示例,案例和图片,有助于增强读者的视觉效果并提高对运营管理的感性认识。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企业运营知识结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了“企业运营知识结构”的人还看了:
1.企业运营体系架构
2.企业运营分析
5.企业运营管理培训
8.生产企业运营
9.什么是企业运营